分享

小暑:荷风送香竹露响,暑夏禁忌早知道

 则宬 2023-09-19

小暑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

每年7月6日至8日交节。时太阳黄经105°,将迎来小暑节气,此后便正式进入未月

《淮南子》:“(夏至)加十五日,(斗)指丁则小暑,音比大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从日,者声。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煮”的意思,表示引火炊煮。

小篆:,表示太阳热烈的如蒸煮一般。

故民谚有云“大暑小暑,上下蒸煮”。

古人认为“燠”是热之始,“暑”是热之极;“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所以从小暑开始,天气便开始真正的炎热了。

【小暑·三侯】

小暑有三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击。

一候温风至

一候温风至。

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6月过后,中国大陆受到太平洋夏季季风的影响,将太平洋上的湿热气流带入。

此时开始,大地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都会夹杂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壁

二候蟋蟀居壁。
蟋蟀,一名蛬,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
蟋蟀遇寒而鸣,促妇人织布备冬衣也,故曰“促织”。
《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
6月伊始,蟋蟀羽化为成虫,穴居于壁。待立秋之后,肃杀之气一起,则始鸣而斗。
蟋蟀虽为害虫,为农家所厌恶,但此属于其天性。
而蟋蟀亦有“五德”:“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必斗,勇也;伤重不降,忠也;败则不鸣,知耻也;寒则归宁,识时务也。”常人所不及也。
鹰始击
三候鹰始击
《礼记》作“鹰乃学习”。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伴随着上升的热气流,鹰开始升入高空,长时间地盘旋翱翔。
正可谓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小暑·民俗】
在古时,民间有小暑“食新”民俗。
人们在小暑过后,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饭供祀谷神和祖先,然后吃尝新酒等。
春秋时期,晋景公梦见一个发及地的恶鬼,顿足捶胸的喊道:“你竟然枉杀我的子孙,如此不仁不义,我要去天帝哪里告你!”随后破门而入。晋景公惊醒,桑田巫为自己占梦。桑田巫卜的和梦中的情景一模一样。晋景公问将会如何?桑田巫对曰,你今年不能“食新”了。(不食新矣
晋景公一病不起。虽然向秦国求医,但晋景公已病入膏肓,也就作罢了。
至六月的丙午日,新米已熟,晋景公便叫人献上新米。随即又召桑田巫觐见。你不是说我今年不能“食新”吗?!我现在有新米了,马上就吃,卜的一点也不准。紧接着就把桑田巫给杀了。但就在晋景公要吃的时候,突然闹肚子,便去厕所了,结果掉到厕所坑里,半摔半淹的死了。真是新米到嘴边也没吃到~~
小暑·三伏

《汉书·郊祀志》注: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

小暑开始后不久就会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人们称伏天时,一般将伏天分为三段,即初伏、中伏、末伏。

所谓“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便开始入伏了。而这里的“庚”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天干为“庚”字的那天。

夏至后第3个庚日为入初伏(头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第2个庚日为出伏。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与中伏之间必定相隔10天。但由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早晚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如果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早,则中伏可能是10天,如果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晚,则中伏可能是20天。

如2023年夏至为庚日,所以2023年的入伏是在7月11日,出伏是在8月19日。

清人李温在其《闲倍偶记》中有云:

“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

三伏天的天气特征就是暑热+潮湿

在医药文化里,“三伏天”的“伏”也指“伏邪”。即“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天气炎热,本来就易使人疲劳。加之热的环境对冷的无防备甚至喜爱的心态,暑邪、寒湿更易潜藏在人们体内,造成人体免疫力持续下降。可以说人体大多数的病根都是在夏天落下的。所以身体健康切要谨记。

【小暑·禁忌】

入暑虽热,最忌“贪凉”。从内到外,均不可贪。

忌·吹冷气

《云笈七笺》有云:“暑月不可露卧,勿沐浴当风,慎贼邪之气侵入。”
夏季炎热,毛孔舒张,以便身体排汗保温。
室外炎热,身体毛孔打开,营卫之气也会打开,以便体内暑气排出。而这时如果从室外急入有空调的房间,而且被冷气直吹,则身体会全然无防,寒气直入体内,待毛孔一关闭,寒气就会被囚在体内而得不到排出,引发寒湿之症,或为风湿痛埋下病根。
所谓“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季的木头经雨水或露水浸润,待白天太阳升起,表面上虽干,但里面是湿的。坐上去会被湿气侵入体内,亦是同理。
所以该出汗的时候一定要出汗,既能调节身体,也能排走体内毒素。
忌·直冲凉水
《养生仁术》有云:“勿专用冷水浸手足,防引起狂邪之风,犯之令人疯病,体重气短,四肢无力。”
如“忌·直吹冷气”,夏天人的肌肤腠理处于开放状态,凉水亦会使得寒气入侵,损伤阳气。
故夏日涉水后,均需热水泡脚至腿部微微发汗,以便激出腿部入侵的寒气。
忌·直饮生冷
《云笈七笺》亦云:“其月无冰,不可以凉水阴冷作冰饮。水热生涎者勿饮。能杀人。”
所以夏季不能饮用过于寒凉阴冷之水。
《食治通说》有云:“夏月不宜饮冷,何能全断?但勿宜过食冷水,与生硬果、油腻甜食,恐不消化。亦不宜多饮汤水。人能自慎,省食煎炒、咸腊、灼煿之物,自然能津液常满,何必戒饮。”
只要饮食合理有度,自然津液常满,而不会苦夏,也就无所谓对冷饮戒与不戒了。
如果天热难耐,饮冷饮解暑的话,一定要注意遵循“入口不冰齿”的原则。如雪糕、冰棍等物,可以先在嘴里含5秒钟左右再慢慢吞下。
此上所说,均指不可忽冷忽热,让体感温差急剧变化,并非要故意去抗暑热。当天气炎热时,要健康避暑,避免中暑后给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器官伤害。
金人庞铸云:“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所以古人也并非比今人不怕热,只是古人可以退藏在山间、林中、水边、寺庙避暑而已。
忌·过食西瓜
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
对于国人来说,没有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夏天。
作为世界上西瓜的最大产地,占世界人口20%的中国人凭一己之力消灭了全世界70%的西瓜,可见西瓜对于中国人度过夏天做出了何等贡献!
西瓜虽好,但也不宜多吃。
《家塾事》有载:“西瓜性温,熟者可食,解暑。”
西瓜性温”,故此吃多了容易上火。
而且西瓜利尿,一定要注意避免身体脱水。
最后,对于当代人而言,还需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及空调问题。
夏季炎热,而谁也不喜欢热着,所以躲在空调屋是代人的首选。但闭窗吹空调,室内不开窗换气,长此以往,空气质量会变差,加之湿气又重,反而致病。所以有条件的建议每日均要开窗换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