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信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的背景下,中国电信业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实施“邮电分营”,之前由邮电部统一管理的邮政和电信业务开始分开经营。这标志着中国电信业市场化改革的开端。 为进一步推进电信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199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成立了一批新的电信运营企业,结束了此前中国电信集团长期的垄断局面。这批新成立的电信企业包括:中国吉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等。各企业分别承担不同的电信业务,如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等。多个电信企业的出现,使中国电信业市场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1998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负责电信、互联网、软件、集成电路等信息技术产业的管理,标志着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1999年,在信息产业部的推动下,中国电信业迎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重组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对此前仍基本垄断电信市场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进行重新梳理和重组。信息产业部成立 在重组过程中,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寻呼业务被剥离,后来通过重组形成了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卫星通信资产也被剥离,后来成立了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即后来的中国卫通。此外,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旗下最具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移动通信业务,也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形式脱离出去。1999年10月,在电信重组的大背景下,中国网际网路通信有限公司(China Netcom)正式成立。网通成立后,迅速发展互联网接入业务,与中国电信形成固定通信服务上的竞争。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重组中正式成立,并于同年5月16日在香港和纽约两地同日上市。中国移动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而在移动业务剥离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也于2000年5月改制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固定通信运营商。2001年,中国铁路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通)成立,为中国又增加了一家固定通信运营商。同年,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通)也正式改制成立。一个崭新的中国电信业竞争格局基本形成——7家电信企业“七雄争霸”,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卫通。多家电信企业竞争的市场环境,极大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通信业的竞争 在多年市场化改革和电信企业竞争的背景下,中国的电信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中国的电信业总收入增长超过了80倍,电信业对GDP的贡献率也从不到1%增长到近3%。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中国电话普及率提高了近20倍,互联网普及率提高了近1000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之一。尤其是中国移动用户数在2010年超过8.6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 进入21世纪,中国电信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第一轮重组结束后,中国电信业“七雄争霸”的格局初步形成。但是竞争依然激烈,第二轮重组很快就开启了。2002年1月8日,中国联通正式开通自主研发的CDMA网络,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运营两大移动通信网络标准GSM和CDMA的国家。在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时代,中国移动采用欧洲的GSM标准,中国联通采用美国的CDMA标准。两大标准互不兼容,形成割据。进入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时代,两大标准继续竞争与发展。中国联通成功自主研发CDMA产品,使中国摆脱了国外专利和技术的控制,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进入自主创新发展阶段。通信基站 在基础电信网络建设方面,七大运营商展开激烈竞争。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各企业基于不同的网络技术标准,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基础电信设施。这不仅大幅提高了中国电信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也为相关电信设备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中国企业也取得了通信设备研发制造方面的重大突破。以华为和中兴通信为代表的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依托中国电信网络建设的市场需求,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电信设备供应商。这些企业大规模采用自主研发的设备,逐步取代了昂贵的进口设备,不仅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也使中国摆脱了长期以来对外国设备和技术的依赖。在运营和市场层面,七大电信企业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争取用户,各企业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和优惠政策,移动语音资费一度低至每分钟0.06元,互联网接入费用也大幅下降。这使得电话、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服务快速普及到亿万普通用户,对中国信息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手机逐渐普及
然而长期激烈竞争也带来了问题,各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发展过度依赖政策支持。为推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2002年,中国启动了电信业第二次重组。2002年5月16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分拆重组,其旗下的北方九省一市的电信资产被剥离,与此前的中国吉通集团、中国网通集团合并,成立了新的中国网际网络通信集团公司,简称“网通集团”。网通集团主营广域网、城域网等固定通信业务。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则保留对中国南方省份的电信业务控制权。这样“南电信,北网通”的中国固定电信运营格局正式形成。第二次重组进一步推进了电信业市场化改革,加快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动力。同时重组也加速了电信网络技术的升级改造进程。在重组后,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相继积极推进固定通信网络向宽带网和光纤网的转型,大力发展宽带互联网接入业务。到2005年,两企业宽带用户总数已突破4000万。宽带网络的建设,推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ADSL宽带扩容 至此,中国电信行业格局总算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那一时期,手机业务发展迅速,用户规模几乎呈爆炸式增长。拥有移动通信业务牌照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也搞起了“小灵通”,试图分一杯羹。移动通信业务的蓬勃发展让手机厂商们赚得盆满钵满。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为代表的国外手机制造业巨头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像波导这样的国产厂商只占据较少的市场份额。除了手机业务之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固定线路上网业务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大大小小的网吧开始在街头巷尾出现,条件不错的家庭也装上了宽带。上网速率不断提升,网民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小灵通”出现,第一次让广大人民群众体验到了移动通信的便利。进入21世纪,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的商用,智能手机时代来临。应用丰富、易于上网的智能手机迅速取代了功能手机,成为用户的第一选择。UT斯达康小灵通 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形成了你争我夺的竞争局面。中国移动凭借其绝对规模优势,长期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在细分市场寻找机会,通过价格战等手段争夺用户。三大运营商的竞争直接推动了中国手机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到21世纪10年代,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手机用户。同时,消费者也从中受益,运营商的竞争使通信费用持续下降,各种优惠促销频繁出现。手机制造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国际知名品牌如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凭借其技术实力主导了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本土手机品牌也开始崛起,波导、联想、华为等品牌以“性价比”优势在低端市场取得一定份额。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华为、小米等公司凭借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开始与苹果、三星等进行全球竞争。互联网的兴起也推动了中国固定线上网业务的高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率还很低,主要用户集中在大学校园。随着宽带技术的进步,固定线宽带网络开始普及到民众家庭。2000年初的网吧 21世纪初,网吧开始在中国各地走俏,成为主要的上网场所。到2010年代,家庭宽带已经基本普及,各种需要网络的应用随之涌现。移动网络速度的不断提升也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据统计,在过去20年间中国网民数量增长了近100倍,互联网渗透率由不到1%上升到接近60%。可以说,互联网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一轮重组的导火索是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原信息产业部与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电信管理局等部门合并,成立了一个权力更大的超部级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工信部不仅统一了行业管理权,也代表着国家进一步加强对电信行业的规划和管理。工信部 在工信部成立后不久,重组行动马上启动。当年5月,中国电信以11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国联通的CDMA业务和相关资产。通过这一并购,中国电信一举获得了约5000万CDMA移动用户,其移动用户规模跃升至全国第二。而放弃CDMA业务也使中国联通能够更加专注投入到其GSM主业之中。接着在10月,历史性的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正式实施。两家业务较强的运营商联合,组建新的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合并后,新的中国联通整合了两家公司在宽带和固定通信服务方面的优势,一跃成为固定线服务的领军企业。与此同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也宣布并入中国移动。至此,中国电信行业经过多年竞争与整合,进入了一个以三大运营商为主的稳定发展时期。这场业界“地震”对中国电信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三大运营商在移动通信、宽带网和固定电话等业务领域建立起清晰的市场划分,有效避免恶性竞争,保证了业界的整体利益。同时,更大的公司规模也有助于运营商进行长远投资,推进新技术研发和网络建设。对于消费者来说,三强鼎立的格局提供了较为明确的选择,各公司也针对目标用户推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安装基站
重组后的中国移动凭借其卓越的网络优势和行业龙头地位,继续稳居第一,保持着逾70%的市场占有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强强联合后,实力大幅提升,在固定宽带和3G网络等方面给中国移动带来了挑战。三强在细分领域进行着你争我夺的竞争,不断推出新产品吸引用户,整个行业保持着较快增长。同时,在政策方面,工信部也推出系列举措,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放宽电信企业经营范围,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电信业务,都是重要举措。随着竞争日益充分,电信企业的市场化运作能力也得到提升。 2010年代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开启了中国电信业的新发展阶段。3G网络的完善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移动 APP、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电信企业也加快了数字化、网联化转型,不再是传统的通信运营商,而是综合性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目前中国电信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移动手机的应用 回顾中国电信业发展历程,由政府的严格控制到市场化改革再到如今百花齐放的竞争局面,这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进程。在这过程中,技术进步、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电信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不仅重塑了通信服务市场,也帮助中国逐步跻身互联网大国的行列。 [1]哈尔西. 追寻富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1850—1949[M]. 赵莹,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8.[2]马伯庸,阎乃川. 触电的帝国:电报与中国近代史[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3]那丹珠. 中国通信史[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9.[4]邵素宏,含光,周圣君. 移动通信改变中国[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5]张进. 历史天空的红色电波[M]. 北京:长城出版社. 2013.[6]王东. 2011. 近代中国电报利权的维护—以1883—1884年中英交涉福州电报利权为例[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06):33-38.[7]王海红. 电报在晚清的发展历程及作用[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8]刘金良,雷少波,赵娜. 亲历与见证丨中国首个蜂窝移动基站建设者梁渭雄:矢志攻坚克难,跨越从“0”到“1”[EB/OL]. 人民号. (2019-09-18).[9]彤云. 上海近代电讯业[EB/OL]. 上海档案信息网. (2018-04-01).
--END-- ▬▬▬▬ ● ▬▬▬▬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信号源基地的公众号,且你也是一个通信工程师,请关注一下。这是通信人的基地。我们征集各种通信界小道消息,无偿报道,匿名发送,信号源基地期待各位工程师爆料、揭露、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