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增元 | 小 镇 史 话

 麻城文学微刊 2023-09-19 发布于湖北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云峰诗友会‖云峰现代诗诗友会‖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编读同期声故事会散文现代诗诗词库近期热帖云峰现代诗诗友会诗友会年度热帖散文小说年度热帖点将台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举水晨读‖半月新帖‖精华作品‖抗疫诗文‖顾问专辑‖编委专辑‖乘马诗社学苑新苗黄土诗社‖校园新风‖视频汇‖读者信箱‖诗词评论‖唐风宋韵‖格律知识‖他山之石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链接:

卷一|卷二|卷三


   龚增元,湖北罗田人,年逾古稀,微信昵称老者,现居乡下老家。大学文化,从事中学教育近半个世纪。酷爱文学,退休后尝试写作,所写文学作品多发表于纸媒、网络公众平台,《九天文学》特约编委。著有《耆年杂集》《乡土情缘》。

燕儿谷,图片来自搜狐网,作者:行走世界

龚增元

 小镇座落在大别山南、巴水之北的一个秀美的丘陵地带,隶属于吴头楚尾并有1500年建县历史的罗田县。罗田是“天完”皇帝徐寿辉、明代医圣万密斋、京剧鼻祖余三胜、国学大师王葆心的故乡,还是红28军、红32师转战鄂豫皖的发源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主战场之一。这座小镇就是在罗田红色基因的孕育下,逐步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

 小镇名为骆驼坳。地处罗田县境南部,东与匡河镇毗邻,南与白莲乡相望,西同浠水县接壤,北与凤山镇相连。距罗田县城十千米。

 小镇是罗田、浠水两县的交界处,是罗田的南大门。既有浠水风俗,也尊罗田民风,骆驼坳人节日多。自古以来,小镇总是开门纳客,热情地迎来送往。这里总是商贸往来,互通有无之集镇,还是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写诗抒情之地。

王葆心 像(来自360百科)

    据王葆心《罗田靖乱记》考证,骆驼坳属古镇,原名法堂坳。南宋时,已形成长约六华里的繁华街道,为当时罗田、浠水两县重要的商贸和文化活动中心。法堂坳原址大约北起资福寺,向南直通学堂老村部旁,止于今白莲尤家咀村。元末兵败,原街毁于战火。至明初,各地商贩又源源汇聚于此,逐渐形成集镇,新的街道陆续建于驼峰山下。因地貌形似骆驼,后人将其更名为骆驼坳。今南北向罗白公路(罗田至白莲)铲平了两驼峰之间山坳,至驼峰形象不再。

 小镇不大,六十年前只有一条不太宽敞的深深的街巷,分为上街和下街,一袋烟的工夫就可以从上街走到下街。骆驼坳的上下街独具特色:1952年以前,上街属于罗田,下街属于浠水。镇区骑于分水岭上。南属浠水,北属巴水。向北溪流直通罗田义水河之下界河,是浠罗分界线。卢坳村西"浠罗寺”至今犹存。南向凉亭河直通今白莲镇,亦是浠罗界河。街上的路面都由石板铺成。石级台阶将上街和下街串连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古镇古街特色。

 那时,小镇就是区政府的所在地。机关,供销社,财政所,粮管所,邮电所,林业站,公安派出所等,几乎所有单位都挤在这条狭窄的街巷里。小餐馆,铜匠铺,铁匠铺,修理铺,杂货店也夹在其间,给小镇平添了几分热闹和繁华。

 据老辈人讲,当年抗元英雄、后成为“天完”皇帝的徐寿辉曾在小镇屯过大刀队、长枪队,据传这是他的两支英勇善战的部队,曾在历次的抗元战斗中屡战屡胜。他还在小镇及附近的资福禅寺屯过军粮,并招募了一批地方的运粮队,扩充兵员。法堂坳小镇一度轰轰烈烈。

 小镇虽说不大,但也有些历史,也有些名气,骨子里也铸就着红色的基因。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新四军五师张体学(解放后是湖北省第一任省长)亲率鄂东独立旅歼敌于罗田,九月率部队从英山出发至骆驼坳,遭数倍于我军之敌的重重包围。敌我悬殊之大,形势异常危急。新四军独立旅旅长张体学曾在现骆驼坳中学行政楼后的窑屋内召开会议,张体学指挥部队在小镇旁的叶家畈数次冲锋,经过惨烈的战斗打开了缺口,才冲出敌军重重的包围圈。在突围的战斗中,许多战士英勇牺牲,六团团长石建金被俘。这次战斗,周围许多群众自发送水送粮,救护受伤战士,掩埋烈士,再现了军民鱼水情。小镇旁的叶家畈就是突围的战斗遗址,而那间窑屋则是突围的指挥部。

 小镇的街头有家烧饼铺,铁匠铺,铜匠铺,杂货铺。铜匠师傅姓汪,做烧饼的姓彭,杂货铺老板姓叶。铜匠专门打造一些铜烟嘴,铜锁,铜壶,铜链之类的铜器。杂货铺叶老板,人称叶货郎,那时有六七十岁,个子高大,大鼻头,鼻头上架一幅眼镜,操黄陂口音。他人热情,极精灵,很有经商做生意的头脑。

 小时候,我每每来到小镇帮母亲买些针头线脑,火柴煤油之类,只要一走近小镇的街头,就能听到铁匠拉风箱的声音,铜匠敲打铜器的响声,闻到的是烧饼的麦香味。我总是这里瞧瞧那里望望,最后来到烧饼铺前,望着那黄软酥脆的一面有芝麻的大烧饼,只有吞口水的分。

 每每走到那柜台很高,踮起脚尖才能望见大鼻子头上架着老花镜的叶货郎,买完火柴及染布用的染料后,叶货郎用他那浓重的黄陂口音,重复着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你个好伢,蛮机灵的,多撬一点你”!于是他象征性地用他那长长的厚指甲撬那么一丁点,再给包上递给我。至今60余年,叶货郎那个形象还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现在,小镇的变化太大了。自1952年划归罗田县为第一区后(此前属浠水关口区管辖),骆驼坳区管辖着骆驼坳、严家坳、三港、白莲河、张家山五个片区(即小公社)。1987年在撤区并乡等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中,骆驼坳之名称始终未更改。直到八十年代未,才将白莲河和张家山两地划出另设白莲河乡。1987年撤区并乡更名为骆驼坳镇。2021年10月,骆驼坳镇辖一个社区,27个行政村。骆驼坳镇自2019年后,有工业企业14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89个。

 改革开放以来,骆驼坳镇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政策的扶持下,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由原来一条狭窄的破旧老街发展成为现有文昌大道,文昌阁社区,新丰路,资福路,驼峰路,博雅小区,学堂新区,樟树垸小区的三区三路一社区一大道的镇区新格局。中共罗田县委党校也落户在骆驼坳镇。宽宽的、铺着沥青的318国道贯穿镇区南北。镇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邮政,电信,银行,超市,酒楼,餐饮店,快递驿站,临街而建,有序分布,不再堵塞拥挤。南来北往,生意兴隆。投资创业,环境良好。

 骆驼坳镇古有“文昌阁”,今日文风依然昌盛,享誉三县。骆驼坳中学就是一所闻名遐迩的鄂东名校,是骆驼坳镇教育的一颗明珠。她创办于1958年,原名罗七中,1970年春季始招高中生,改名为罗田县骆驼坳中学。

 恢复高考后,骆驼坳中学的高考成绩一直名列黄冈市内同类学校前列,中考成绩也一直长盛不衰。高中省奥赛多次捧回奖杯,初中语数外三科联赛市内榜上有名,中考高分率在全县曾夺得"六连冠"。在校生人数由几百人猛增至数千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不断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这里曾培养出了北大、清华、科技大三大校的学霸,为北航、北外、人大、复旦、南开、武大、华科等著名高校输送了许多优秀毕业生,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卓有贡献的杰出人才。军事科技、航天科技、航海科技等尖端领域都有骆驼坳中学培养的优秀毕业生,这在乡镇一级的中学中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骆驼坳镇还有一张誉满湖北乃至全国的亮丽名片。那就是燕儿谷旅游风景区(距镇区东1公里处)。
 燕儿谷是北京返乡创业人士徐志新于十年前创办的农旅文养教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绿色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康养休闲及“两山"理论实践示范区,是骆驼坳镇乃至罗田,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在镇党委和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燕儿谷总公司在田园综合体已投入近3亿元,形成以休闲农业、园林建设、观光旅游、森林康养、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研学教育培训、乡村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为主体的融合业态。电商助农直播赛道走在了全省前列。农副产品走向了全国各地,成了全国网友的农家产品的菜篮子。
 燕儿谷景区为国家AAA景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9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主要景点有乡愁广场、茶梅小镇、梅岭、工匠学校、森林康养步道。年游客接待量近60万人次。
 现在,燕儿谷内十里山谷嘉木连片,花团锦簇,绿茵如织,三百万株树木分布于谷内山水之间。燕窝塆村被评为全省旅游名村,全国森林名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骆驼坳镇党委政府正在镇内大力推广燕儿谷之经验,号召各村因地制宜,根据自已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建立各自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共建共富,共治共享的现代田园生活。
 骆驼坳镇镇区西南部的学堂塆、叶家塆,是近年骆驼坳镇和学堂村精心打造的美丽乡村的又一个典范之一。走进塆内,楼房林立,柏油路宽敞平坦,花树秀美,花丛锦簇,绿草如茵。景美如画,堪比城市花园,百姓宜居宜养。
 从学堂塆往前行一公里处、老罗浠公路右侧,有座坐落在莲花之地,始建于唐朝,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佛教圣地资福寺。
    2013年罗田县文化局正准备逐步报请将其列入县、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资福寺自古至今誉为蕲罗四大名寺之首(资福、斗方、清泉、昭化)。民间传说反元英雄徐寿辉意欲在此建天完帝都,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为其咏诗作文,民间广为传诵。资福寺现在是一座健康活跃的宗教文化活动场所。所有善男信女都自觉地爱党爱国爱教,向佛清静俗尘、行善积德。
 打捞小镇生活的过往,小镇的经历是一次次曲折苦难的函数。书卷里,从远古到近代,从苦难到辉煌,上下千年的颓废、沮丧、挣扎、笑和泪水,构成了小镇有史以来的落花与流水。
 那条古老的街巷,记录着一个小镇从无到有,从昨天到今天,从弱小到强盛的整个过程。原先不过巴掌大的小镇街道,穿越了时空之隧道,刻画了世纪的风情,写满了沧桑巨变。
 小镇上整洁的街道里,两边绿叶红花的花坛满月生香,日日添艳。醉人的、娇艳欲滴的花瓣,在夜幕灯光下颤抖怒放,绿色的花丛在白日里逼你的眼。两旁的太阳能路灯交相辉映,夜幕如同白昼。熙熙攘攘而繁华有序的农贸市场在晨辉的照耀下,彰显出时代兴旺而幸福的气息,让小镇盈满诗意与远方。
 那鳞次栉比的高楼,那祥和温馨的博雅小区,那充满田园乐趣的学堂新区,货物琳琅满目的超市,荡涤着潮湿的沧桑,让我悠悠沉入走进小镇时那一幕幕磨不掉的旧伤,又掩饰不住从旧伤里走出来时的兴奋与喜悦,激动与昂扬!
 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领导下,小镇被普通劳动者打扮成了春天般的姑娘,正带着自己独特的美,青春向上的气息,阔步跨入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的时代!

上下滑动阅览

相关链接:

1.龚增元 | 满畈嫩绿忆插秧
2.龚增元 | 五叔
3.龚增元 | 塆名的传说
4.龚增元 | 邻 居

5.龚增元 | 小 姨

6.龚增元 | 八 婶

7.龚增元 | 重读《红岩》 心潮澎湃

8.龚增元|乡村超市

9.龚增元 | 三 姑

10.龚增元 | 虎 子

11.石匠松涛(文|龚增元)

12.龚增元 | 老弹匠

13.龚增元 | 资福禅寺史略考

14.龚增元 | 十 品 官

15.龚增元 | 微   信

16.龚增元|汪书记的工作笔记

17.龚增元|童年的回忆

18.龚增元|在防疫的日子里

19.龚增元 | 共同富裕,百姓的期盼

20.龚增元 | 老 张

21.龚增元|退休这些年(一)

22.龚增元|退休这些年(二)

23.龚增元|退休这些年 (三)

24.龚增元|退休这些年(四)

25.龚增元|退休这些年(五)

26.龚增元 | 父亲的账本

27.龚增元|退休这些年(六)

28.龚增元|退休这些年(七)

29.龚增元 | 肉 票

30.龚增元|退休这些年(八)

31.龚增元 | 退休这些年(九)

32.龚增元《 孤 冢》

33.龚增元 | 喝 茶

34.龚增元 | 婚 嫁
35.龚增元|送礼
36.龚增元 | 红芋情深
37.龚增元  |  路
38.龚增元 | 荒田的自述
39.龚增元 | 认  亲
40.龚增元:我学会了拍抖音
41.龚增元 | 油面琐忆
42.龚增元 | 田大婶
43.龚增元|最爱晃子汤
44.龚增元 | 我在尝试做美食
45.龚增元 | 游仙岛湖记
46. 龚增元 | 盼 年
47.龚增元 | 浓浓年味寄深情
48. 龚增元|一个塘瓷杯
49.龚增元 | 高岗上釆茶
50.龚增元 |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51.龚增元:再见了,骆驼坳高中

52.龚增元:乡村纪事(1—4)

53.龚增元:乡村纪事(5)

54.龚增元:乡村纪事(6)

55.龚增元|乡村纪事(7)

56.龚增元 | 我在骆中任教的那些岁月里

57.龚增元|小镇旧事

58.龚增元 | 裤子的故事

59.龚增元|一块红旗表,我心永珍藏

60. 龚增元 | 乡村纪行

61. 龚增元 | 哈柴琐忆

62. 龚增元 | 参观新校园 感受新气象

63.龚增元|种菜记

64.龚增元 | 结 婚 琐 忆

65.龚增元 | 老  二

66.龚增元|卖菜的大嫂

67. 龚增元 | 视   频

68.三嫂的兔年田园交响曲

69.龚增元:婆婆们的心酸与委屈

70. 龚增元 | 一晃就老了

71. 龚增元 | 二   婶

72.《大别山南蕙兰香》  首发式感怀(二首)

73. 龚增元 | 高考志愿的故事

74. 龚增元 | 老  伴

75.龚增元 | 二癞子

76. 龚增元诗歌选(一)

77.龚增元 | 新诗六首

78. 龚增元 | 自由诗两首

79. 龚增元 | 短诗五首

80. 龚增元 | 自由诗三首

81. 细狗打工记

82. 龚增元 | 割 谷 记

83. 龚增元 | 王老师家访

84. 龚增元 | 三号校车

“在看”我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