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中年危机是真的 | 开店笔记

 开店笔记 2023-09-19 发布于湖北


一位老板问:

老陈,你有中年危机么?

他说,他今年37岁,很迷茫。因为他入职10年的公司感觉摇摇欲坠,说不定下次裁员会是他,他很恐慌,因为这个年龄找到满意的下家感觉很难。他想到了创业,想到了开店,但是毫无头绪,而且也担心创业一旦失败,情况变得更糟。

中年危机,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我也不知道怎么给他建议。说实在的,我以前是不相信这种说法的。我觉得这就是中年人的自我标签。难道青年时期没有危机?老年时期没有危机?为啥中年人遇到点困难就给自己戴顶中年危机的帽子呢?

那到底有没有中年危机呢?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欧美国家早就有过类似的调查,他们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人群都做过幸福度或者说生活满意度调查。发现年龄确实是影响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什么层级的人,他们的幸福指数是一个u型曲线,其中中年人幸福度最低,从35岁开始一路往下,50岁左右最低。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最高。而且各个机构的数据在这一点上基本一致。

各位可以看看下面的数据图表。

也就是说中年危机确实是存在的。

所以,很遗憾,我们也许每个人可能都要经历幸福指数在中年时期不断下降的现实,等我们重新感觉幸福,却已经是老年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有本书叫:你的幸福曲线,认为这是人类的乐观偏见造成的: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觉得自己的预期寿命会超过平均水平;自己离婚的可能性要小于社会平均水平;自己的智商、情商高于组织的中位数;甚至夫妻双方都觉得自己对家庭的贡献都超过50%。作者认为这种认知偏差是人脑天然的设定。

所以,在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尚未经历各种社会挫折和觉醒之前,更擅于畅想美好的未来,更易于接受积极的信息,更容易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

但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乐观偏见,导致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导致了一次次面对“骨干现实”的失望,导致了生活满意度的滑梯式降低。

接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接踵而至,但随着社会阅历的积累,到了50多岁,终于认清了现实,学会调整预期。

正所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悲观的应激预期,反而帮助了50多岁、迈向老年的人们,逐渐走出了焦虑的泥潭。

正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中年人生策略,有几条比较实用的建议分享给各位:

第一,正常化;

要认识到自己是正常的,自己的情况并不奇怪,并不令人担忧,并不是病态。这种认识,有助于打破使中年不满情绪不断膨胀的负反馈循环。

如果你犯个错误就觉得自己无能觉得自己失败,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你要知道,挫折,失败,犯错。。。都是正常的,谁都会如此。

第二,打断内心的批评;

幸福的一个秘密是不要和比你成功的人比较——总是向下比,不要向上比。

不要整天跟这个比,跟那个比,别人是别人,你是你,别人成功或失败与自己何干?!

还有,最有害的向上攀比是和自己的攀比,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和一个理想化的、遥不可及的自我的攀比。所以,要学会放过自己,和自己和解。

第三,活在当下

该干啥干啥,不要因为对过去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悲观,而失去了对当下的体验和享受。吃饭的时候享受吃饭,工作的时候享受工作,锻炼的时候享受锻炼。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第四,合理展示自我困境

不要自我孤立,可以和朋友说说自己的不顺,敢于说自己的不快乐,要多交往,袒露心扉。

如果与人隔绝,失望和不满会发酵,就更加不愿意与人交流和交往,导致恶性循环,问题越来越多。

第五,“走,不要跳”

进入u型曲线的谷底,有些人可能会想到逃跑,于是逃避工作,逃避家庭,渴望过完全不同的生活,所以就会有通过辞职,离婚,甚至移民来逃避的做法。这是不理智的。如果辞职或者离婚不是理智的思考之后的决定,而只是逃避,找的新工作,新的婚姻问题会依旧。

朝着可实现的小目标前进更现实,不仅容易做到,而且会带来更多满足感。

第六:等待

这是最重要的智慧,也是最难运用的智慧。

等待不等于什么都不做。等待是一种与时间合作的方式,让时间为我们工作。耐心并不是给所有人的全部答案,但它是答案的一部分。作者说,等待是在他40多岁时做的主要事情,它被证明是最有效的。

希望以上内容对中年的你或者即将中年的你有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