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倡中医之先导,传国粹之鸿章 ⊙ 悲天地之善变,感世事之沧桑 ⊙ 继先圣之绝学,悯人生之无常 感冒是最为常见的“小病”,但也有可能会发展成“大病”。关键是看用什么方法,每个人体质各有差异,有些人可以不治而愈,而有些人却仅仅是因为一个简单的感冒被医生或自己一误再误,最后成了难治之病。最难治的是感冒,最好治的也是感冒。会治感冒了,其他病就不在话下。所以医圣张仲景在写《伤寒论》的时候,附了很多治坏病的治疗方法。但凡厉害的中医,都会将疾病扼杀在感冒这一层,不会再往下发展。下面介绍两则流行性感冒,疫毒的防与治。供大家参考。 特效感冒宁(宋健民) 【组成】苏叶10克、薄荷10克、藿香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双花12克、苍术10克、黄芪10克、甘草3克 【功能】解邪固表。 【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咳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 【用法】上药为一剂,煎两次,第一次用清水约200毫升,浸药半小时,煎取100毫升左右。第二次用水约120毫升,煎取80毫升左右,去渣。两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早、晚温服。一般3剂即愈,重证可继服3剂,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此比例同煎,分给每个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方解】本方是法取“九味羌活汤”的方义而组成。九味羌活汤是按六经而用药,本方是依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邪而立方。感冒虽系小病,治不如法,外邪郁而不散,常常反复发作,遗留后患,亦即古称:“伤风不醒便作劳也。”风为以解风热;藿香以化湿邪;双花以清暑火;甘草润燥而和诸药;黄芪以固表,使邪去不复发也。 【加减】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僵蚕6克;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贝10克,清稀者加半夏6克、陈皮9克;头痛者加白芷9克、川芎9克;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克;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克、石膏20克、荷叶10克。 【按语】本方是取九味羌活汤之意,采用海藏神术散及玉屏风散等方加味而组成。本方适应于普通型、流行性感冒、习惯性感冒,通过临床验证,疗效满意。1989年流感流行,某些学校、工厂集体服用,效果显著,并有预防作用。肠胃型感冒者疗效尤佳。几例重证感冒,曾住院用中西药物、输液治疗,效果不显,服本方3-6剂即愈。 健身固表散(赵清理) 【组成】黄芪40克、白术20克、防风20克、百合40克、桔梗30克 【功能】补益脾肺,强卫固表。 【主治】气虚自汗,体弱感冒,或慢性鼻炎、气管炎以及因表虚卫阳不固而常常感冒,或感冒缠绵不愈者。 【用法】以上诸药共为细末,每次服9克,每日2-3次,开水冲服,7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或改为汤(照上方诸药剂量均减半),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一般服3-5剂即可。 【方解】气虚不能卫外,则津液不固而自汗;卫气不固则腠理空疏,容易感受风寒。惟黄芪甘温益气补三焦而固表,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有汗能止,无汗能发,乃补剂中之风药也;防风上行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痛,外解四肢挛急,称之为治风之仙药;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而实卫。夫防风之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温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三药合用,为善散风邪之专剂-玉屏风散。盖因三药俱辛温之品,故加百合甘寒滋阴润肺,以救其燥烈过亢之弊;桔梗为舟楫之剂,可载诸药上行,且入手太阴肺经而开达肺气。肺主皮毛,肺之宣发肃降之令行,则皮毛得濡养面润泽,以此可助玉屏风固表之力。诸药合用,使补者得补,散者得散,以达燥湿相济,阴阳和顺病邪自祛,体自康健。 【加减】若素有慢性鼻炎而见鼻塞不通者,可加辛夷15克;若兼有头痛、身痛者,可加苏叶10克、羌活10克;若见咳嗽吐白痰者,可加橘红10克、半夏10克、杏仁10克;若兼心慌气短者,可加太子参12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 【按语】本方是赵清理教授运用补益脾肺之法治疗体虚感冒之经验方。凡属习惯性感冒,或感冒多次发汗,汗出过多,损伤卫阳,致表虚不固,常自汗出,感冒时作,数月不愈者,皆可以本方治之。 【典型病例】刘某,男,28岁,1990年4月27日就诊。患者于去年3月患感冒,曾服用解热止痛药,始小效,但汗出不彻,仍头痛、身痛,继而加大剂量,一次服APC2片,饮姜汤一大碗,覆被取汗,少顷周身涔涔汗出,又饮红糖水一碗,须臾,全身汗出如水洗、湿衣沾被。第二天头痛、身痛已减,自觉病愈。以后,稍有劳作,即见汗出,因余无不适,未予理会。一日,下地回家,自觉劳累,卧床稍息,不意入睡,一觉醒来,即觉头痛不舒、周身酸懒,服安乃近等药。嗣后,身常自汗出,无汗时反觉全身不适,头痛、鼻塞,因此家中常备APC、安乃近等药,如此缠绵到今。诊其脉缓而无力,右脉尤弱,舌质淡苔薄白,此乃气虚自汗,体弱感冒也。随处以本方,研为细末,每次9克,开水冲服,每日3次。于服药后第6天,患者欣然来告,自汗已止,感冒已愈。为巩固疗效,又嘱其按照原剂量,每日服2次,再继服7天,迁延年余之痼疾遂获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