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危险的脑中风到来之前,其实还有一个“缓冲区”。 这是大脑给我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但它若隐若现、隐匿而多变,很多人根本没注意到。 ![]() 我们如何第一时间听到大脑的“最后一次呼救”?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在家自测脑梗风险呢? ![]() 01 小卒中,大麻烦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马主任告诉我们,中风前的“缓冲区”叫做小卒中。常见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比如脑血管里形成了血栓,后来血栓又溶解了,在这个过程中间大脑由于短暂的缺血,出现了相应的症状,但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梗死灶。 ![]() 症状一般是一过性的,可能十几分钟或者一两个小时就会恢复正常。但容易反复多次发生。 ![]() 马主任指出,不能因为症状过去了就觉得没事了。既然形成了血栓,说明身体已经出现问题,潜在的风险非常高。 ![]() 道具模拟血栓 2、忽视小卒中,危害可能很大 马主任表示,小卒中并不“小”,反而麻烦很大。 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也许就能让大脑重新回到安全区。 ![]() 如果不晓得小卒中的危险性,或者知道了但又心存侥幸,可能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 马主任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位老奶奶,早在7年前的体检中就发现了脑血管狭窄,医生叮嘱她要好好吃药。但她没有太在意,每次感觉头晕不舒服了就吃点药,没有症状就不吃。 ![]() 今年七月份是她第五次发作头晕,这一次还出现了轻微的语言障碍和肢体障碍,吃药之后不仅没有缓解,还越来越严重。 老奶奶终于去了医院,检查后发现她的左侧大脑严重缺血,已经是严重的脑梗死。 ![]() 脑灌注成像图,红圈标注处即为缺血的左侧大脑 02 突然出现这七个症状 可能是大脑在“呼救” 1、小卒中的七个症状表现 说了这么多,小卒中到底有什么症状表现呢?马主任列举了七个常见的: 轻微的肢体活动不利、双眼视物模糊、看东西有重影、舌头发麻、老打哈欠、肢体抖动、偏头痛。 ![]() 马主任提醒,大约有20%-25%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都曾经有过这些早期表现。因此,一旦出现了上述症状,都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2、对照自查是否存在双眼模糊 很多中老年人都有“老花眼”,怎么区分是眼睛花了,还是真的发生了脑中风呢? 马主任说,可以蒙上一只眼睛,看是单眼症状还是双眼症状。 ![]() 如果是单独一只眼睛看不清,可能是眼睛本身的疾病,建议先到眼科就诊。 ![]() 如果是双眼同时看不清,或者双眼都是看一侧不清楚,则要警惕可能是脑血管疾病。 ![]() 3、辨别中风的症状,关键在于“突然性” 马主任提醒,大脑的功能是非常复杂的,文中所列症状只占了脑功能的一部分。 关键在于,以前完全正常,今天突然出现症状,这才是脑中风的特点。 ![]()
03 四个动作 自测中风风险 脑中风防大于治,马主任给我们带来四个小测试,可以发现自己有没有细微的异常症状,快跟着专家一起做做看吧! 1、测试手臂力量 ①抬起双臂平举10秒,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坚持不住往下掉。 ![]() 这是常规的自测方法,可以发现很明显的肢体无力。比如正常是100分,这种情况可能就是70分。 但如果是轻微的肢体无力,比如98分,这个动作就测不出来了,需要做一个“加强版测试”。 2、手臂平举“加强版” 仍然是双臂平举,这次手心朝上,会感觉到比刚才要费力了。还是坚持10秒。 ![]() 如果一侧胳膊坚持不住了,有向里旋转的倾向,说明这一侧肢体的力量比较弱。在身体感觉有不舒服的时候去测,结果更准确。 3、转手臂 双手握拳,在胸前快速转动手臂,向前转、向后转交替进行,连续10-15秒。对速度没有要求。 ![]() 如果一侧肢体有问题,这条胳膊就会不怎么动,变成好的一侧围绕着它转。可以参考下图马主任的示意。 ![]() 4、画圈圈 找一张白纸,先画一组线圈。如下图所示。 ![]() 然后找一支笔,沿着线圈的空白处,从中间向外围画一条完整的线。线圈不能重合。 ![]() 然后再找一支另外颜色的笔,重复画一次。也是要注意线圈不能重合。 ![]() 马主任说,这个测试一定要前后对比。如果平时都能画得很好,今天不知怎么突然画得歪歪扭扭,就要小心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