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以为的经济发展促进措施一直都在起干扰阻碍作用

 z55j03b55 2023-09-19

立春/2023:9/19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由于已经尝到了经济发展能给政府威信产生极大助力的甜头之后,人们在努力促进经济发展这一点上形成了强大的共识,不论是在权力部门中的人还是被权力部门所指挥和安排的广大人群都是如此。每个人在本能驱使下从不懈怠努力地实施着各种行动、行为和参与各种活动来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按本人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这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佳途径,但是没有理论思维的大多数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对社会福祉有责任或者说负责任的行政权力机构比个人、个体性经济体和小规模经济组织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来主持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发展。这种不经推理而天然产生的观念观点有很大程度的“合理性”,我此处说的“合理性”并非是说这种观点正确,而是说它在日常型思维人群的头脑中产生并且有很强大的顽固性是很正常的,如果不经任何理论性思考训练,在非理论性思维模式的头脑中就能做出“非经济体的行为不可能是正常正确的经济行为”这种判断的话那才是不正常的怪事呢。先不论其他原因,单说政府手里有巨大的资源这一点,就有其他任何形式的经济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资源手段,资源越丰富的经济活动,其收益丰厚的可能就越大。而且,行政权力机构从事经济事务且追求经济效益,怎么就不能是经济体呢?所以人们希望政府努力地参与经济活动,并希望其结果对自己有利,就丝毫不稀奇了。至于用科学的经济理论所得到的结论与人们理所当然自以为是的观点完全相反,大多数人是想象不出来的。



所以我们所能经历到的经验现实就是,人们所能面对和想象的各种性质各种类型的权力机构部门(比如ZFu)都在努力地促进着经济发展,每每在经济滑坡或不景气时密集地出台各种“经济”政策,企图甚至是急切地希望每个措施都能“立竿见影”。我为什么会对这些措施的经济性质给予否定,把它的“经济”字眼挂上引号呢?这是因为根据经济行动、行为和活动的定义,显然行政性措施、政策规定与那些具体的被“效率约束”所制约和规定的行动-行为完全不是同一性质的事物,不可能等价。而所谓“经济活动”并非是指与经济事务有关的任何内容,而是指由行动-行为因果关联的一系列具体的被“效率约束”所制约和规定的行动-行为所直接构成的行为序列。换句话说,行政性措施、政策规定与经济活动也完全不是同一性质的事物,而且也不能等价于经济活动。在我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中,不论是个体人还是任何可能类型的组织,如果它没有可能实施经济行动-行为那么它就不是经济体;如果它在一个时间段和一种情景下不为实施经济行动-行为而存在,那么此时的它也不能以经济体论之。比如说一个人他有花不完的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他不会以任何形式的劳动获取报酬,他的给予与施舍并非用于交换物质与货币,他的消费既可能遵循市价规矩也可能恣意任性挥金如土,无须考虑等价交换和财富效率…这种人在经济学理论中无论是作为劳动者、交换者和消费者都是毫无意义的。而一个组织体只有抽象笼统的行为而无具体的行为,如果其抽象笼统的行为又不具有经济行为的根本性质,那么它就不可能是一个经济体;如果这种组织体的存在就不是为经济行动目的而产生,组织行为经常不受经济效率目标的约束(这显然与为获取财富目的不是一回事),它就更不可能是属于经济体了。



就我们所能了解到的现实情况来讲,但凡涉及到经济事务方面的行政措施政策规定的出台和实施都是要有它所规定和认可的合法-合理依据的,这些依据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始终都是遵循着凯恩斯的政府政策经济学说的框架和结论而产生的。我们的这位英国佬凯恩斯同志是一个标准、地道、典型、合格和负责任的政府高级官员,而且是一个有着学者名分和身份(由于他父亲的关系使得他得以拜在当时名动天下的经济学家马歇尔的门下做为弟子)的学者型官员,所以他为宏观调控所选取的宏观指标是相当专业的,完美覆盖了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视角所能想到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四个主要方面: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贸易平衡。比如就说物价稳定的目标来说,就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之分。因此凯恩斯之后的各国政府只要是遵循信奉这种套路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无不是冲着改善这些指标而去的。至于这些指标的改善是否就意味着经济秩序的恢复和经济发展的质量,那就是另一码事了。凯恩斯学说从学科学术本质上讲是一种宏观视角经济事务权力调控技术的应用性研究,说它是伪经济学可谓恰如其分;说它是一种技术呢,在性质上的确如此,但在实际效果上却差强人意,很不靠谱,用医学医药术语来形容的话,颇似药效似有似无时正时反的“安慰剂”。很多反对和反感中医的人都认为中药是没有药效甚至是有害的,假如一定有人说它有效那就是被人杜撰出的一种“安慰剂效应”。我这里不妨做个类比,由凯恩斯式的宏观调控思路框架所作出的任何政策措施,总归一句话就是针对着以上四个方面的症状下药,至于症状跟病因病理是什么关系那就顾不上了。我们所能看到的现实结果就是很多国家地区总是在病着,比如2018年美英欧洲的经济危机…宏观调控的方子总是在不停地开着,经济事务方面的官长吏员们总是辛苦地忙碌着,不知何年是开始也不知哪年能终了。如果现实中一个医馆里的中医也是这般治病效果的话,莫说中医能够传承数千年,恐怕该医生即便不被别人把医馆砸了,至少也会穷得连一条好内裤穿不上。其实,在细心的、负责任的经济学家眼里,以改善宏观指标为目的的宏观调控行政措施对社会人群经济活动的活性促进效果微乎其微,更多的是对经济系统的自然机制以及所需要的自发秩序的干预、干扰和破坏。因为据我认为:维护好法治秩序,经济发展根本就不用管,创造和交换财富是人们的本能。知识多、本事大和自由度高的地区或人群自然就会比非洲和某国更富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