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欣笔阵图》曾记载过一篇王羲之的故事,据说他10岁就在“书法大赛”中夺魁,为了进一步炼化自身书艺,他12那年从父亲的枕头中。 看到了前代典籍《笔说》,并将此书偷出来研磨,仅用一个月就领悟透彻,让卫夫人激动的流泪,既然王羲之能力如此强悍,为何父亲要将《笔说》藏起来? 原来在古代为了保持笔法的纯正性跟艺术性,墨迹与方法大多在家族、师生间传授,不能随意外传或泄露,而王羲之年纪太小,父亲担心他不能保守家法。 所以才不传给他,可惜后来王羲之所在琅琊王氏,祖传的“书法秘笈”,还是被泄露了,公元697年(万岁通天二年)王家后人王方庆。 将他的先祖王导、王羲之、王荟、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的曾祖父王褒,一共28人的十卷真迹,全部献给了武则天,史称《万岁通天帖》。 武则天跟李世民一样,也十分钟爱魏晋书法,但武则天并没有将真迹据为己有,而是命人对其拓摹。并且这次使用的方法并非“双勾填墨”。 而是用了更加精细的“并行线拓”,是将晋人使用的纸张跟墨色,用细微的线条一点一画,精到完美的描摹出来,把真迹的状态、墨色,点画的细节。 连字里行间的气韵都能重现,甚至在摹本制成后,当时的名家都无法鉴别出真伪,因此清代朱彝尊曾评价曰:“钩法精妙,锋神毕备,而用墨浓淡, 不露纤痕,正如一笔独写”,卷中王羲之的《姨母帖》笔势凝重浑厚,散发悲伤痛苦之气,《初月帖》风格就截然不同,具备率真灵巧之态。 点画妍美流畅、轻灵飘逸,行笔节奏十分欢快,把书法的意境与感情之美,写的活灵活现,当然其他几位的书法也不遑多让,笔笔飞扬流动,一派典雅萧散之感。 武则天将此作拓印之后,就还给了王方庆,真迹后来遗失,但这件拓本流传了下来,可惜在明朝藏于华夏真赏斋,跟清代被乾隆藏于乾清宫时。 曾经历两次大火,差点葬身火海,目前仅残余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王荟《疖肿帖》、《翁尊体帖》、王徽之《新月帖》、王献之《廿九日帖》 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慈《柏酒帖》、王慈《汝比帖》、王志《喉痛帖》等七人十帖,书体上也留下了部分火痕,但对字体影响不大。 依然可以清晰观看并参悟,目前此作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1954年就曾有人给出两亿多的估值,如今价值只高不低,乃“国家宝藏”,禁止出境展览。 时常临摹,可以提升笔法技艺,掌握真正的魏晋“古法”,进入书法的“核心地带”,感受琅琊王氏的风韵和精妙,若能将此作全部掌握透彻。 之后无论学习唐宋,还是明清,都轻而易举,了然于胸,经多方努力我们对《万岁通天帖》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