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许多新名词映入眼帘, 如“核医学”“核药”“弹药”“放射性药品” …… 很多患者会产生疑惑:做手术找外科,慢性病看内科,这个“核医学科”是做什么的呢? “核药”“弹药”听起来似乎很可怕,如果自己使用“放射性药品”,会不会有辐射?是否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今天的文章,就来给大家答疑解惑,带您了解“核医学”以及“放射性药品”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核医学?什么是放射性药品? /核医学 / 应用放射性核素来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放射性药品 / 又叫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特殊药品,也就是人们常听到的“核药”“弹药”。 放射性药品从何而来? “放射性药品”因具有放射性,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是“危险”,且放射性核素一般是经核反应堆中分离提取、回旋加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生产等途径获取,似乎“危险”的标签更升一级。 当年人们是怎么想到把“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成为“放射性药品”的呢? 这还要从十九世纪说起…… 居里夫妇在十九世纪末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四十多年后,居里夫妇的女儿制造出了第一个放射性核素——磷30( 30 P)。随着科学家对放射性核素探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尝试利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疾病。1936年,放射性核素磷32( 32 P)被用于治疗血液病,这是放射性核素首次被应用于临床医学。1941—1946年,碘131( 131 I)开始被应用于甲状腺相关疾病的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药品。 放射性药品有何特殊之处? 放射性药品与其他药品最大的不同在于:放射性药品含有放射性核素,能够释放出射线。因此,凡在分子内或制剂内含有放射性核素的药品都被称为放射性药品,其具有放射性、不恒定性、自辐射分解、引入量少的特点。 放射性药品有何临床用途? 放射性药品在临床中,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 1/辅助诊断 在诊断方面,利用放射性药品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可以获得其血流、代谢、功能甚至是分子水平的信息,助力疾病的早期诊断。 许多患者可能都有过做PET/CT的经历,在检查前,通常要注射一种放射性药品,再进行PET/CT显像。 这其中有什么原理呢? 以葡萄糖代谢显像剂 18 F-氟脱氧葡萄糖( 18 F-FDG)为例:与正常的体细胞不同,恶性肿瘤细胞是人体内的“贪吃蛇”——代谢活性极高,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因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高于其他正常组织。正是基于这一特性,在PET/CT检查之前,向患者体内注射微量的放射性探针 18 F-FDG。 需特别说明的是, 18 F是一种放射性核素,它是由被加速的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束轰击靶原子核转变而成的,可以发射正电子,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信号发射器”;而放射性探针 18 F-FDG可理解为是 18 F和FDG(氟代脱氧葡萄糖)“镶嵌”而成的结合物。 由于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具有更高的葡萄糖代谢,“信号发射器”结合物18 F-FDG便会集聚于肿瘤病灶内,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不断释放γ射线,PET灵敏地接收到“信号”,肿瘤细胞所在的位置以及大小形态等信息便充分暴露出来了。 18 F-氟脱氧葡萄糖( 18 F-FDG)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显像剂,可以测定肿瘤、心脏及脑中的葡萄糖代谢情况,用于肿瘤、冠心病及神经精神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预后评估等。 2/治疗疾病 在治疗方面,放射性药品可利用其在靶组织浓聚的特性,以放射性核素衰变发出的射线近距离照射病变组织,产生局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效果。 比如甲状腺疾病的患者,通常对放射性核素碘131( 131 I)非常熟悉。 131 I在进入体内后,被甲状腺所吸收,吸收的放射性核素可发出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细胞,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甲状腺体积随之缩小,由此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 使用放射性药品,自己会成为“危险源”吗? 不少患者会担心自己使用放射性药品后,会不会变成“危险源”呢? 确实,患者在使用放射性药品后短期内会被视为“行走的放射源”,特别是排泄物中的放射性核素,会对环境形成一些污染。因此一般情况下,患者根据接受放射性药品的量,须按要求进行适当隔离,并对排泄物进行收集。 但可以放心的是,这种“放射性”只是短时间的,按要求时间完成隔离后(也就是体内大部分放射性核素完成衰变后),对环境和其他人就基本没有影响了。 最简单地理解,如果医生能够允许患者治疗后出院,一般情况下则说明您对身边人的影响就已经非常小了。 放射性药品的未来 放射性药品已发展100余年,近年来,随着放射性化学、核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放射性药品日益成为全球药品研发的热门领域。 我国放射性药品的研究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但目前国内市场产品种类较单一,仅有18 F-FDG用于肿瘤和心脑血管显像、131 I用于甲状腺疾病诊疗、锶-89( 89 Sr)用于癌性骨痛治疗、锝-99( 99 Tc)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等几个产品。对于放射性药品来说,未来的研发及推广之路道阻且长。 ▌本文科普主题来源于《协和医学杂志》2023年4期主题:核素诊疗与临床转化 编辑 丨刘洋 赵娜 |
|
来自: 子孙满堂康复师 > 《药剂科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