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建先人墓地一般就近为原则,方便后人祭扫。但是,我父亲的墓并不在老家,而是在梅江区长沙镇的一座公墓里。 长沙镇是梅江河畔的一个小镇。1990年的寒冬,我工作变动到长沙卫生院,一度迷茫失落。父亲辗转来看我,安慰我安心工作。还说这地方不错,将来可以把家安在这里,我听了未置可否。 按捺不住年轻躁动的心,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离开。我走出乡村,穿越城市,四处漂泊。梅江区长沙镇,只是我短暂停留的客栈。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来,却是父亲下葬的地方。 我父亲这辈子,历尽坎坷曲折。在上个世纪那特殊的年代,因祖父蒙冤而受牵连,父亲被迫戴着沉重的政治枷锁,委屈求全,负重前行。创伤和贫困的折磨,铸成了他坚强不屈,靠艰苦的劳作维持生计,也落下了病根。好不容易走出大山,来到我生活的城市。平静而舒适的日子并没过多久,偶感不适,入院一查竟是肝硬化晚期!主诊医生询问我父亲以前是否患过肝炎,因为肝硬化患者都有较长的肝炎病史。我蓦然记起,小学时有段时间,我和弟弟一放学就提着竹篮到野外找蛇舌草,给父亲熬水。我那时还小,没有肝炎的概念。原来,父亲当年患的是肝炎,一直没有根治,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我痛急攻心,从医的经验告诉我,父亲最后的日子在一天天飞快的流逝。最后我眼睁睁看着心电图慢慢拉成了一条直线…… 父亲的骨灰在殡仪馆存放几年后,大哥决定送回老家安葬。几经周折,最后选了长沙镇的一座公墓。公墓依山势而建,山下梅江河蜿蜒而过,两岸风景秀美。当年金黄柔软的沙滩和连绵的竹林,因下游建梯级电站,水位上升,只能依稀而见,对岸不远处就是长沙卫生院。我不懂大哥为什么会选择这里?长沙镇距离我老家有40多公里,周围也没有亲戚朋友。那年,如果不是来看我,我想父亲一辈子不会踏上这片土地。没想到,命运辗转轮回。10多年后,父亲真的在这柔软的土地里安了“家”。再后来,祖母也跟着去了。看来,有些事情,冥冥中早就注定了。 我的乡土父亲,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走出大山,不再重蹈祖辈的命运。为了生活,父亲行走在苍茫的人世间,颠沛流离,疲惫而脆弱,因而他很担心我失去来之不易的“铁饭碗”。他希望孩子们不再漂泊,生活安静舒适。他自己就只想要一个安放的地方。 有位作家说过,“我们是新时代的游牧民族”。是的,我们一直在走,永无归宿,随遇而安。我们行色匆匆,每到一处,短暂停留后又接着上路,继续忙碌在这世界上。寻觅、创造我们的精神家园。这么多年,我走过的地方,大都只剩下模糊的记忆。只有长沙镇,记忆再度清晰。我常常想起那曾融进我青春血汗的土地,窄小的街道,蜿蜒的河水,绵绵的沙滩,成片的竹林,以及遥遥守望的祖母和父亲。 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咫尺之间的生死相隔。墓地,安放生者的记忆,是灵魂的归宿,是生者与逝者的情感寄托。墓在,联系就不会断。至少,我这一代不会断。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编辑:张永胜;校对:林诗晴; 策划:张永胜;责编:廖秋香; 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 廖明,文学爱好者,现居深圳。早年毕业于嘉应学院卫生学校,深圳医院药剂师。曾在《梅州日报》发表文章,喜欢用文字记录点点滴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