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的影视剧从来不难拍,发生在青葱年少时期的故事丰富而多彩,且永远充满未知的定数,亲情、友情、懵懂爱情等等元素相融,往往能描摹出青涩但美好的青春群像。 近日播出的女性青春成长剧《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便通过一个少女的成长,讲述了一段有笑有泪、残酷中带着温暖的青春往事。 赵今麦饰演的罗琦琦是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叛逆少女,她特立独行不合群,心思全不放在读书上,也处理不好家庭关系…… 不过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学生,相反的她非常聪明甚至可以说打小就是学习上的小天才。 只不过因为不幸的童年给她心理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性格中倔强骄傲的一面也让她错过了许多可以沟通解决问题的机会。 罗琦琦从小跟爷爷长大,睿智的老人给了她足够的自由和追求喜爱事物的底气。 然而在被父母接进城里之后,所有人都想让她“听话”,任何在大人眼中不正确的行为都被判定为“坏孩子”。 没有人试图理解罗琦琦,也没有人愿意相信一个孩子的言语,他的父母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就认定她性本恶。 而不仅是罗琦琦,在这部剧中所展开描述的原生家庭,张骏父母离异、晓菲父亲家暴……很少有幸福甚至健全的,这也不难理解。 在那个飞速发展的八九十年代,不论从社会经济层面还是思想解放层面都处在新旧交替的时期,父权不再处于绝对顶端的位置、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两代人之间思想碰撞亦是愈加激烈。 在前期剧情中,罗琦琦的父母将她接到城里,但认为她是“姐姐”就应该懂事,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除了思想观念的陈旧,还常常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将爱意裹上枷锁施加在琦琦身上。 其实,父母的爱很多时候只是用了不当的形式表达而已,就像琦琦的爸妈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让琦琦进厂上班,琦琦多次反抗无果,最后决定直接跟妈妈沟通自己的想法时,罗妈妈也理解并支持了她的选择。 这部剧之所以叫“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一方面是在缅怀那些不顾一切追寻梦想的旧时光,一方面大约也是在慨叹在我们还未掌握更好的处理事情的方法时,所留下的无法弥补的遗憾。 不过相比于虐心的剧情展开,我更加觉得这部剧的基调其实是生猛而充满阳光的,即便剧情压抑、痛苦横生,依然有满满的希望灌注在主人公身上。 罗琦琦的年少时遇见了很多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事,治愈了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痛。 白宇帆饰演的许小波,像亲哥哥一样宠着他护着她,在她失去爷爷时、在她被坏孩子围攻时、在她需要支持鼓励时一直在她身边默默守护; 儿时最好的玩伴失散了再重聚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仅仅一个拥抱就能给予正在经受不行的彼此一些安慰; 年少时结识的欢喜冤家还在为她制造一些欢喜笑料,第一次带她感受知识世界的美妙的人在她即将放弃时推了她一把…… 还有在不同时期引导她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老师,她们不以孩子的成绩好坏评判一个人的好坏,也不以世俗观念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更多的是去发掘一个人的优点,平等看待每一个孩子。 尤其是罗琦琦的高中语文老师,她会把琦琦当作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成年人看待她尊重她,给她自由选择的权利。 她还会像朋友一样冷静而客观的分析人性矛盾之处,也是从老师这里琦琦明白了自由意志和群体认同感本就是相悖的,也不再在追寻自我和融入环境之间拉扯徘徊。 更为难得的是,罗琦琦不同于其它青春期满是忧愁与迷茫的女孩,她张扬而独立,本身就带着一股“生猛”的气息。 面对校园霸凌,她从来不是忍气吞声默默忍受,大多数时候都直接回击,对于不公待遇她即使无力反抗,也不会通过示弱让自己获得他人认可。 女主的独立人格和生猛性格,正是这部剧区别于其它青春片的特性所在,她的成长皆是从自我反思而来的成长,她的觉醒也不为爱情或其他什么原因,而是因为认清了自己便决定坚定向前。 “我来到这世上,为的是看太阳,和蔚蓝色的原野,连绵的群山,百花盛开的峡谷”,这句诗歌是俄国诗人巴尔蒙特的开篇之作,表达这张扬奔放的激情。 罗琦琦曾经因为被质疑被环境孤立而痛苦挣扎,后来她与儿时的自己隔空对话,终于想明白自己是谁最重要,不应被其他人的看法所束缚,于是她将这句诗歌写在自己的演讲稿里,对青春进行了注解。 而这句话大概也是整部剧想要表达的主题,青春本就该无所顾忌的去追寻理想追寻自我。 即便年少时光回不去,但当你感受过自由微风、体验过世间美好,旧时立下的小目标都在进行中,那当你回首面对曾经的自己时,能够不留遗憾的给他、给逝去的青春一个满意的回答,足矣。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 xkxike@qq.com 温馨提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