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佩荣:人都有第三种使命,你找到了吗?我活了七十几岁,悟出这个道理

 傅佩荣 2023-09-19 发布于北京

使命不是你一开始就明确的,而是你且战且走,到最后发现:非我做不可了。
——傅佩荣
人有三种使命。
第一种使命,是别人给我的。
比如,同学选你当学习委员,老板任命你做经理,这是别人给的。
第二种使命,我自己给自己的。
比如,我从小立志要当一名教师、医生,这是自己设定的。
第三种使命比较特别,既不是别人给的,也不是自己想要的,叫做来自于天。

1

找到使命的方法

说到来自于天,好像这种使命很玄。
事实上没有什么神秘的,但需要你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体悟。
我们先讲一句孟子说过的话,叫做“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什么意思?
就是说,一个人修养自己来等待任务,就是建立使命的正确方法。
这个“俟”是等待的意思。
因为古代有君王,读书人想要服务社会、造福百姓,要靠那个君王给你任命,否则你再有能力,也没机会的。
君主叫我来,我才能来,给我任命,我才能够做。
所以,你有能力,但是要学会等待,等待你可以发挥能力的时机。
可惜的是,像孔子、孟子一辈子也没等到可以发挥抱负的机会。

2

他早就准备好了

孟子说“修身以俟之”,所强调的是什么?
他强调的是,你要问自己,我可以准备到什么程度?
孔子51岁出来当县长,很快把那个地方治理成“模范县”,为什么?
因为他早就准备好了。
孔子对于礼乐教化非常熟悉,所以一当县长,就把一个县的法律、礼仪、各种道德规范,全部都设计得很完善,以至于别的县都来取法。
第二年,孔子就升到中央去,担任小司空,负责建设;
第三年接着升司寇,负责治安。
最后做到了代理总理,不是贵族出身的人,最高只能到这个位置了。
这是孔子给我们的示范:
我准备了几十年,就等着你给我这样的机会,一有机会我就可以充分发挥。
这就是“修身以俟之”。
你不要问,机会什么时候来?怎么还不轮到我?
你要问,我的修养有多少?我的准备足够了吗?
如果给我机会,我的能力足够施展自己的抱负吗?

3

现代人不懂“等待”

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要幸运得多。
今天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个人发展的机会很多,你可以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机会出头。
比如,很多人做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有社会影响力的人。
尤其是近3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一切都要快。
好像今天很多事不见得要“等待”了,你一等,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真的吗?
你只看某一段时间,某一个侧面,也许确实如此。
但你放到长远来看,整体来看,结论就不一样了。
多少老板、明星赚了很多钱,但不见得知道如何用钱。
个人修养跟不上金钱增长的速度,后面就出现各种后遗症。
这种例子我们看的太多了。
搞到最后,个人的身家性命都无法保全,更不用说使命了。

4

我这一路,且战且走

所以,看似现代人自由度更大、选择更广,其实现代人面对的困惑也更大。
每天忙忙碌碌,辛苦工作,就是为了生活;
生活水平好了,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各种问题都来了。
除了这些,我的人生还剩下什么?
所谓个人使命,真的跟我有关吗?
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这几十年的体悟。
我从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使命感,因为学哲学的要在社会上生存,只能依附于教育系统,当个教书匠。
因为小时候生活压力比较大,所以我年轻时就跟出版界接触比较多,才有机会可以出版书,可以去演讲,可以去做很多推广的工作。
做得久了,慢慢产生了一点影响力,有了心得,才发现原来这也是我的一种使命。
所以很多时候,使命不是说你一开始就明确,或者别人要你去做的,而是你且战且走,到最后发现:
哎呀,这是非我做不可的。
就像我,这么多年讲课下来,发现好像某些重要的观念很多人并不清楚,那我就有必要把它讲清楚。
这条路你不走,没有人会走,你走了,别人还觉得蛮重要的。

5

把自己磨成特别的那一个

中年之后,我对社会上各种情况看得更清楚,加上在大学里教书,别人对你也比较尊重,那你对社会负的责任,也应该更大了。
所以我开始到处演讲,每一年演讲都在200场以上。
我的记事本都用周历,每周一张,很容易记事情。过去的几乎全丢了,还留下一两本,我都不敢看,上面每天都写得满满的。
那时候经常一天做两三场演讲,累得要命,但总觉得很有劲头,所以累也不觉得累。
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磨练自己,想尽办法,再怎么深刻的思想,都要讲得浅显、深入浅出,让别人愿意听、听得懂。
最后发现,居然把自己磨练成一个特别的角色,像可以作为普通大众与经典之间的一个桥梁。
我把古今中外这些先贤的智慧,传达给今天同样爱好智慧的人们。
尽量用功,把我所知道的真实的东西,全部讲出来,这就是我的使命感。

6

更懂“等待”的意义

尤其是近二十年,我到大陆讲课,亲身体会到大陆文化环境的变化,确实让人深受鼓舞。
除去现场讲座,还有很多网络的平台可以让我发挥。
这五年来,我在网络平台上讲了《西方哲学》,还讲了《道德经》《易经》《庄子》《论语》,真的很开心。
每次准备新的讲座,我都会把自己最新的研究心得重新整理,希望可以把它讲得更清楚、更准确,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课程讲出来影响力怎么样?
我真的不知道,也没那个念头,我已经尽我的全力,这就够了。
所以,我现在反而更能体会“修身以俟之”,这种“等待”的意义了。
我准备好自己,有没有人要找我,我完全不知道。
所以,我绝不勉强,就尽自己的责任,如此而已。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在某个领域里做自己该做的事。
安身立命当然是前提,区别在于,你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有进一步的要求?
把我该做的事,变成我要做的事,再变成我爱做的事。
等到机会真的来到时,充分发挥我的能力,服务大众。
想通这一点,自然能够体悟到上天给你的第三种使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