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上火也有实火和虚火之分。但这两种上火,都会导致口腔溃疡,咽喉红肿,眼睛发红的问题。但如果你用了清火的药,反而症状加重,那多是虚火的问题了。还会出现喝水不解渴,口干舌燥,大便干结,手脚心发热,耳鸣的情况。 ![]() 这是阴液不足,阴不制阳,阳气就容易上浮,出现了上火的情况。这个时候,服用寒凉的药材清热,的确可以把浮越于上的虚阳给清散了,但阴虚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所以才总是症状反复。 ![]() 前人有云,虚则补之。这时就要补足缺失的阴液。阴阳平衡,浮越的阳气得到制约,虚火的症状就能改善。这时临床上,经常用这张出自名医陈士铎的《辨证录》的名方——引火汤。 ![]() 只有熟地、麦冬、巴戟天、五味子、茯苓五味药。 熟地大补肾水,养阴补虚。搭配麦冬浇灭虚火。巴戟天,可以补肾阳,孤阳不长,孤阴不生,意在阳中求阴。五味子虽有五味,但酸性最强,酸能收涩,可以收敛固涩住滋补的津液。茯苓利湿健脾,可以将化生阴液产生的杂质从小便而出。 ![]() 总的来说,引火汤可以养阴补虚,浇灭虚火,收涩阴液,健脾利湿,一补一清一收一泻,是一张清虚火的经典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