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严树林/你若攀比 便无快乐

 潇湘原创之家 2023-09-20 发布于湖南



你若攀比  便无快乐



作者:严树林

一天几位久别的老友重逢,见面时互致问候,健康自然成为了第一话题。年近八十的老人,能独自走出家门参加聚会,证明身体的各零部件还没有被岁月贴上更换或报废的标签。说笑一阵后,家庭、子女便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当老友甲听老友乙说到有二子女,儿子读博后定居美国,女儿是公务员在深圳某单位工作时,本来舒展的眉头突然收缩,目光显得有些呆滞起来。他轻轻咳了一声,不急不慢的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包“金芙蓉”分发给抽烟的老友。“身体还算可以,没有'三高’,一餐还搞得二两酒”,刚才说起健康时那高声大气的自信劲儿突然消失。稍作沉默后,他用羡慕的神情对老友乙说:“你看,象你多好,子女都争气,都有出息,我家的三个家伙有一个一半象你的伢儿都好了。现在打的打工,种的种田,家务上还要我为他们操劳"。说完,轻叹了一口气,脸色阴沉下来。见势不对,我马上叉开话题说,子女这代人我们不去说了,我们做父母的把他们养大已经很不容易,有不有出息是他们的造化。人老了,能照顾好自己,少给他们添点麻烦就谢天谢地了。我们相聚不易,还是一起来叙叙旧吧!其他几位好友立马附合,是是,叙旧叙旧。于是老友们的话题便转入了叙旧。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一些人总爱与别人比,往往有时比来比去,比得伤心伤意 一点也不愉快。就拿学习写作一事来说,2020年一个偶然的原因,我开始了如幼童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写作学习。别人发在《潇湘原创之家》上的文章总是放在“洞庭作家",而我的拙作则基本归于“三湘文艺"。当时我不知道,后来请教编辑,得知"洞庭作家"这一栏的文章基本上达到了报刊级水平时,我心里感觉不自在起来。再看别人文章一推出,阅读量动辄上千,而我尽管不遗余力的转发、扩散,收获500以上阅读量的文章少之又少。看到不少文友的作品上了市级报刊,我十分羡慕,也作过几次尝试,但均归于失败。焦躁、自负与不快之感一时弥漫心头。

进老年大学文学班以后,我偶尔与文友闲聊,发现不少文友也有我过去类似的思想。他们说自己来文学班学习,本来不想给自己压力,可看到文学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同班学友常有佳作推出,还不时有作品上《岳阳日报》《岳阳晚报》,甚至更高级别的文学刊物。相比之下,感觉自己对人不住。每当学友有好作品发表时,群内师生总是热情祝贺点赞,献花打赏,面对处于高光下的作者(文友),心理压力一时倍增。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比较是平常不过的现象。比身体好坏、比能力大小,比个人成就,比财富多寡,比待遇高低,比子女出息,比家庭和谐,甚至女人比身材、着装,男人比酒量、牌技等等。人们往往企图通过比较,给自己在某一圈子或某一层次的人群中作一适当评估,以此激励自己或从整体、局部上达到心理平衡。所谓“有比较才有进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者常乐",就是一般人在比较中常见的正面心态。但如果你硬要拿别人优于你很多、高于你很多,现时你无法达到或以后也难以达到的方面来与自己比,那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比较,而是一种"攀比"了。而这种不顾实际的攀比带来的也许只有焦虑、懊恼、挫折感和失去自尊与自信,甚至走向某种极端。

不同人家的孩子,由于所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不同,由于自身勤奋、聪慧的程度差异,由于偶然性或机遇的不均等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他们的人生会有很大甚至惊人的差别,如前所说老友甲就犯不着拿自已的孩子与高不可攀的老友乙的孩子去比。

写作方面,我们同样不要犯老友甲的毛病。有的人对文学写作钟爱一生,写作一生,年少时代就开始发表作品,早有作家或地方作家之称。而你退休后才拿起那支笨拙的笔,还不知诗歌、散文之类的东西为何物。正如我学习写作两年后,将自认为不错的一首诗和一篇散文分别投到《北方诗歌》和《中国作家网》。诗歌没有被采用,编辑回复“你写的诗不是诗,而是分行散文″;散文也遭遇退稿,编辑指出“你的散文缺乏文学性"。你说象我这样的人,能拿自己与上面所说的“家”字号人物去比吗?

   

我们文学班,我稍稍了解了一下,比我年长的郑寒梅老师,资深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文学理论和写作功底非一般人所能及,开有个人微信公众号,所写所发作品无数。一次在南湖散步偶遇落雨,信手拈来就是美文一篇,上了《岳阳晚报》,我们一般的文友能和她比吗?比我年轻的文一班学友刘博,湖南省作协会员,岳阳市企(事)业文联副主席,中国石化长炼作协主席。没有两把刷子,这一堆的头衔恐怕不会轻易戴到他头上。他发表60余万字的作品也并非一蹴而就。我们一般的文友能拿他来同自己比吗?文学班还有不少人在我们一些学友还没有学习写作时,他们就名声雀起,他们的作品早巳把我们甩过了不知多少条街,我们自然也没有必要去拿他们相比。

老年人学习写作的目的无非是通过文字来寄托情感,排解积郁,活动大脑,获得快乐。上老年大学文学班学习,正如蒋老师所言,目的是以文会友,以文养老。史班长在文二班开学时说的那席话我还记忆犹新:"同学要明确,老年大学文学班不是培养作家的摇蓝,而是我们彼此交流,开心快乐的地方……"如果我们一味的与人攀比,比来比去,只会落得包袱重重,压力山大,哪里还有快乐可言!正因为老年人学习写作没有功、名、利、禄,没有时间压力,能休闲放松,才有人提出“以文养老"的时新观念。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过:"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扰乱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已,学得豁达一点"。

一出生就没有四肢的澳大利亚演说家尼克.胡哲有一句精辟之语:“当你抱怨没有鞋子的时候,还有人没有脚”。这些至理名言正是治疗我们“攀比"心理的良药。

当你放下攀比心理的那一刻,你犹如重生。静下来仔细看看,殊不知你周围一样有美丽的风景令人欣赏。我那位老友甲听老友乙说孩子出息时,可能心里在不断责怪自家孩子不争气或自己命不如人。这时倘若他想到还有因身体残缺而需要父母一辈子照顾的那些孩子时,他一定会变得淡然。因为自己的孩子毕竟身体健康,能做工、能种田。那些与文学功夫了得,高水平作品不断的文友攀比,感到自责、自负、焦虑不安的文友,若想到自己老了还怀有对文学写作的一份雅兴,还能提笔写出只言片语或短章短篇,还有幸读到身边文友来自生活、接地气的文字,还比其他人多了一个兴趣相投的文友圈子时,我相信他内心一定会变得明亮清新、淡然快乐。

作者简介:

严树林 岳阳市君山区退休人员,有散文、诗歌在《散文选刊》《中国乡村》《岳阳晚报》《山东诗歌》《长江诗歌》新加坡《千红文学报》等纸刊和《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百姓作家》《北方诗歌》《诗人地理周刊》《潇湘原创》等网络文学平台发表。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