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求学之路,都是从小学起步。小学,还有一个含义,特指文字学——或曰汉字学。黄育华老夫子坐科北京师范大学,师从陆宗达等诸贤,再加上自己的聪明与勤奋,所以,于“小学”一道,毫不夸张地说,是“成了精“的大家!大家都知道,文字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又是文明的基础。华夏民族已经有长达万年的文明史,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汉字就等同于浇筑混凝土的水,栋梁中的钢筋,水泥,砂子,石子,没有水,融合不到一起。借用老子的话,就是“上善若水。”因此,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我们有责任继承和传授汉字的文化遗产。残酷的现实情况是,科学主义大行其道,近百年来甚至将汉字及其文化,当作了糟粕,要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其心可诛!保卫汉字,就是保卫民族文化。如果想毁灭一个民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毁灭她的文化! 据说,地球村里有两个最聪明的民族,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犹太民族的经典是《圣经》,华夏民族的经典是《易经》。而《易经》是用阴阳符号与汉字写成传承的。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是刻在龟甲与牛胛骨的,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体系了。汉字的最初形态是什么样子的?谁也不知道!以理度之,此前肯定有写在竹片或木片的。不过,由于保存过程的原因,失迷了——今天所能见到最早的竹简,是战国时期的。任何事物,从出现到消亡,是一个不断的演变过程,汉字也不会例外。早年读王力教授的《古代汉语》,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面对一个个具体的汉字,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读先秦两汉的文章,总觉得理解不够透彻,整整困扰了我三十年!
2013年岁尾,老夫子心血之作简装本《字解中华》上下册出版,特送我一套,打开一看,好嘛,感情文字学的正道在这里呢!遗憾的是,印刷质量实在不敢恭维。第一时间找到他府上,强烈请求老夫子收回重印。老夫子当即说到,'’我已发现错字太多,正在重新修订,补充内容,重印'’。顺便插一句,谬误出在手写稿转电子稿的录入上,且校对极不认真。我遂自告奋勇,要求担任责任校对一职,获得 老夫子恩准。 样书出来后,放下手头工作,全力以赴,前后五遍,逐字审校,内子也校过三遍,再印出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打造成精品了。再次面世,好评如潮。当然,受益最大的应该是我。多少年萦绕心头的迷雾,一扫而光。由此,本人才认知和建立了汉字思维模式。 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思维和沟通的工具。而文字,又是记录和传承语言的工具。汉字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形音义三位一体,任何拼音文字都比不了的!而语文,又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汉字的科学性与超前性,使得我们能够读懂三千年前先贤的光辉思想。不论出现什么新生事物,都有成熟而准确的汉字表达,如手机,飞机,高铁,互联网等······这该省多大的力气啊。 汉字是如何出现的? 《字解中华》,将常用的一千多个基础字的前生今世,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了。此部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作者眼光独特。将每一个字的诞生,放在了中华文明史的大背景下去考察,所以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前面提到的许慎作《说文》,被后人尊为字圣。在他的时代,只能见到金文篆书隶书,因为没有刨到正根——甲骨文,所以他的解说,不可能都是完全准确的。老夫子是从每一个字的最初讲起的,出身,演变,讹变,古义,今义······一目了然。所以我敢负责任的说,这正是超越《说文》的高明之处。 汉字的六书之法,早在周代就定型了。那么,六书是什么呢?解析六书,必然涉及到文与字,那么,何为“文”?何为“字”呢? “单体为文,合体为字”。文,相当于化学家定义的原子;字,相当于分子。字,是由文化合而成的。 文,有两种成文方法,其一象形,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牛羊豕犬,人手目足等等。其二指事,上下等。 字,亦有两种造字方法,其一会意。比如相,看,元。相,旧时瞎子很常见,以木(棍)代目(眼),宰相,相信。看,将手搭在眉上,生动如画。元,由上与人会意,人头都是圆的,一般是先出生,元旦,元首,一望便知其意。 其二形声,这一部分比重极大。就不举例了。 转注与假借,属于用字法。推行简化字以后,有一种方法叫做“同音替代”,比如谷,本义指山谷,代替榖子的榖。君王之后的后,替代前後的後。星斗的斗,替代打鬥的鬥。犬替代豕与豸,猪狗狼狈狮子猫(豹还是本字),都成一家了。走笔至此,不由得想到了一个现象,简化字在文章中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它的本义。刚刚提到的元字,一见到它,就会想到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其实,本字是圆,来源于银圆,袁大头,口语又叫做块。还有,同玄,石家庄彝伦书院有“元缘文化”条幅,老和尚写的。 分析一个具体的字,一定要注意偏旁的讹变,否则,必定要影响准确理解字义。笑话一则;去年夏天,石家庄的一个药企,开发了一种介于药品与保健品之间的新型产品,叫做某某肽。他们的老总,专门挤时间给人们讲课,我在现场。说到这个肽产品,有多么多么神奇,有多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你们看这个肽字,就是阴阳(月亮和太阳)相合的产物”,还联系到了易经八卦,云云。我心里说,一派胡言!肽字里的月,明明是肉字作偏旁的讹变,跟月亮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推行简化字之前,肉字作偏旁,中间两横是斜的。玉字作偏旁,变为窄王,火字在下,变为四点(鱼字除外),水,三点,冰,两点。又,就是手,在树,邓,难,观,汉等字中,都有各自的偏旁。俗称的反文(攵,读如pu),是攴的讹变。罒就是网。定,是,下边是正,等等。
老夫子的专著,既有极高的学术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字学著作。经侧面了解,凡读过的,都竖大拇指。 今年四月底赣州上犹第六届阳明心学高端论坛上,结识了延白的老乡赵文耕先生。与赵先生一见如故,他是研究甲骨文的专家。人虽年轻,学问颇深,书法造诣更高,诸体皆有研究,不用过多介绍,一看便知。 适逢老夫子米寿华诞,两部新书出版,文耕先生又是老夫子的粉丝,在家乡举办书展,赞襄盛事!权借此良机,衷心地祝愿老夫子健康长寿! 祝文耕先生书展圆满成功! 附:《字解中华》研讨会暨赵文耕甲骨文书法展预计在2023年10月7日在宁晋县举办。敬请期待详细信息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