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女老板错卖状元印章,古玩达人捡漏名家篆刻

 固镇邢斌 2023-09-20
图片

古玩行有谚曰:宝物有奇缘。
斋主发现,这句话,很有道理。

那是多年前的七月初,一个星期日,斋主与朋友在文庙古玩市场转摊。

缘分呀,又遇到去年来摆摊卖古玩杂件的云南女摊主。

她大约四十岁左右,染着花哨的指甲,嘴唇抹着如血的口红,高挑身材,配一张美女脸。

虽说这么个打扮与古玩市场的氛围似乎不太协调,但也格外引人注目。

图片

由于我上年在她摊上一枪打过“几千银子”的生意,于是她就特别和我套近乎。

看来,卖家和老主顾,都有一续前缘的心呀。

打眼一扫,摊上的众多杂货都很一般,但有几方印章却引起我的注意。

其中一方无钮的扁平老印章尤其令我着目。

上手一看,可以判断为寿山芙蓉石无疑。印石带有绺裂,岁月磨痕明显,包浆润泽俨然。

印石无钮,为便于携带,印石上下侧面另刻有铜钱状孔相连,以牵绳系带。

由于年久,纤小的铜锔钉锈垢较厚呈乌黑状。

奇特的是:绺裂镶有紫铜锔钉三处——

印首有并排锔钉二枚,印侧有相隔锔钉二处四枚。

以往见过老旧贵重瓷器,若碰撞有穿线裂痕,主人十分珍惜,则会延请锔匠施以锔钉修补;

也见过陶器、紫砂、大缸等用锔钉修固。

但数十年间,谁见过在印石上锔钉的?

这方芙蓉印石既不是田黄石,又不是鸡血石,却在绺裂痕上施用三处六枚的锔钉修固,可见大有来头?

一、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细瓷活”。

上等印石的石质皆软嫩异常,远非瓷器、紫砂等所比,非高手岂能在这方寸之地做此毫端手脚?

二、若非此印特别值得珍视,印主岂会如此用心修固保存?(否则请人重新刻一枚罢了)

拿捏再三以后,与女老板商价。

女老板对这堆“破石头”似乎也不以为意,于是斋主将此物顺利收入囊中。

打道回府,一番查证,发现当时的判断的确“艺高人胆大”!

此印的考证如下:

一、老坑寿山白芙蓉。

二、尺寸,2.8x2.8x2厘米。

三、重量,43.20克。

四、印文,(朱)“佛昆”二字。

五、边款,“伯瑜篆为可庄先生”。

伯瑜者,清代著名篆刻家何昆玉(1828——1896),字伯瑜。广东高要人。

篆刻师法秦汉,旁及浙派。所作谨严浑厚,鉴别遂精。

可庄先生者,王仁堪(1848——1893),字可庄,号公定。福建闽县人。

光绪三年状元,品德、政声、文章、书法均名重一时。

篆刻的审美追求,在于劲挺,犀利,错落的刀笔韵味。

寓大美不言、大朴不雕和金石气、书卷气于分红布白之中。

即所谓“印从书出”。

此印的印文仅“佛昆”二字。

朱文,字型修长,线条如铁,是篆法中典型的“铁线篆”。

何昆玉年长于王仁堪,不存在哥哥或胞兄之说。

故“佛昆”二字印文应该是何昆玉认为王仁堪是佛家的子孙弟子。

亦是何昆玉赞赏王仁堪为官无私奉献,慈爱众生的高尚人品。

因此,此方清代芙蓉石印章的意义和价值在于:

一、是清晚著名篆刻家何昆玉为光绪三年状元王仁堪所治的印章,十分罕见。

二、作为难得一见的一方,在方寸印石上锔铜钉固裂的工艺实物,令人叹为观止。

实物附图四张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能在地摊上慧眼识珠,淘到由名家篆刻的、由状元使用的古董级印章,不能不说是一次成功的捡漏!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斋主的捡漏经历告诉大家,此言真实不虚!

斋主再透漏一个小秘密:

古玩淘宝的时候,多照顾美女的生意。

女人嘛,头发长,那啥短,你懂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