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三首唐诗,一首比一首美,均是同李白畅游之作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9-20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附逆永王璘罪被流放夜郎。

实际上,这个“流放”就是在规定时间达到规定地点(双规),也没有官兵押送,还是很自由的。

所以这一路李白经西塞驿,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后由江陵入三峡,游览了很多地方。

想想还是很潇洒的,没有受多少苦,唯一让李白难受的是壮志未酬,如今又是戴罪之身。

时汝州刺史贾至贬谪岳州,恰巧李白和裴隐在巴陵,所以相约洞庭,泛舟湖上,并赋诗留念。

下面我们就读一下今天要讲的这三首诗。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出自贾至的《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 其一》

李十二:即李白

裴九:即裴隐,与贾至、李白均为诗友

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

洞庭湖:湖南北部、长江南岸,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挥毫

诗文大意可解为:

与昔日好友相聚在湘江之上,遥望远处层叠的山峦,心中有说不出的愁苦。

湖面秋风瑟瑟,圆月清辉,漫洒一片,只有孤鸿与落叶伴随着一叶扁舟。


诗人之所以愁苦,一是伤秋,感念时光易逝,老友再次相聚,回首往事已是许多年;二是诗人和李白均遭到贬谪,心中之志未能酬展。

诗的意境很美,八百里洞庭湖,孤鸿落叶,明月高悬,与友人漫无目的的泛舟,畅饮,人生能有此等经历,何其快哉!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出自贾至的《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 其二》

湘娥:即湘妃,帝尧之二女,帝舜之二妃,名娥皇、女英。湘妃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泣竹成斑,望着一湖萧瑟的秋景,竟然一夜白头,后泪尽殉情。故,后人把带有红斑的竹子,称之为“湘妃竹”,或“潇湘竹”。

诗人引用词典,亦是一种追怀。

诗文浅意可解为:

湖岸的枫叶飘飘洒洒落入水中,荡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晚风吹起,洞庭水更是泛起褶皱;

与友人在此相聚,乘舟而行,漫无目的,飘到哪里就是哪里,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白云氤氲,往事悠悠,不禁让人想起在此殉情的湘妃。

这首诗起句和第三句写得很飘,枫叶飘落,小舟漫游,均是随遇而安的状态,诗人以此喻示,情和景交融,更有韵味。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出自贾至的《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 其三》

渚(zhǔ):水中的陆地,即小岛

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

五湖:此处指洞庭湖

诗文表意可解为:

江边的枫叶刚刚经历了秋霜,远远望去更加鲜红,小岛之上的秋菊也开始逐渐枯萎,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乘着小舟顺流而行,直到太阳快落山了还没有尽兴,在这湘水之上忘却所有的忧愁,只是想赋诗畅饮,也不知此情此景何时还能重现。


诗人歌咏洞庭,即景抒情,吊古伤怀,三首诗顺序读下来,有秋之愁,景之雅,酒之酣,情之浓,可谓是百诵不厌。

一首诗,就是一种人生,每一句都值得仔细品味,千言万语浓缩成几句话,精炼而入深入,在了解一些历史、典故的同时,还能陶冶内心。故荐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