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的老井——童年趣事(55)

 新用户2611oQLq 2023-09-20

公众号ID

:h18906162611

关注

   如果要让我对童年时的老家评印象最深的记忆,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说那口老井,几乎是眼睛一闭,那淡青色的青石皮做的井栏圈就会映入眼帘,那随着老井泛起来的一幕幕往事就会像小时候拉洋片一样的闪现在我的面前,那画面、那声音活灵活现呈现了出来……

    我家的院子不大,五户教师人家,住在由江阴的明城墙拆掉以后建起来的典型的苏联式宿舍里,在当时属于比较气派、比较显赫的集体宿舍。院子里最瞩目的当然就是老井了,老井不大,根本无法和大街上的四眼井比,它恰恰正好坐落在我家对面稍稍偏西的位置上,在那时没有自来水,没有大河水的时候,老井几乎就是我们院子的生命之水、活命之水,如同伟大的母亲河一样值得大书特书的。

很小的时候是很怕井的,哪怕是跑到水门汀做的井前操作区都是有点馁噱噱的,腿有点发软。稍大一点趴在井栏上看井,黑洞洞的,感觉一阵令人窒息的恐惧扑面而来,仿佛掉下去会活活闷死在里面的,这大概得益于大人们的恐吓和威吓。到我可以从井边配合着哥哥,气喘吁吁的拎起一小铅桶的井水的时候,大人就允许我上井边了,当然,主要是让我做点家务——吊水。

    这一口老井是不是建造这教工宿舍时就有的,已经搞不清楚的了,但从井栏上的青皮井栏圈可以发现,这肯定不是几年十几年功夫才可以形成的包浆和勒痕,而井里黑乎乎的边沿砖长着的青苔也似乎告诉我们它的历史不短。感谢这口老井,即使在最炎热的酷暑,它也没有断过水,那底下源源不断的泉眼似乎明白我们的,每天早晨井水接近枯竭之后,它会迅速的补充能量,到中午第二波用水高峰来时,它已经又漾漾得意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真正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是我们那个地方唯一可以做到不枯竭的一口水井。

水井好呀,特别在那个没有空调的日子里。冬天数九寒冬,井栏边洗衣服,洗菜的人们,围着井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滴水成冰的日子,在水里的刺骨我是刻骨铭心的,以至于一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在冰冷的水里浸哪怕几秒钟,而那时,唯一可以稍稍让大人和哥哥舒缓一下冰冷刺骨感觉的,就是不停的用井水稀释寒冷,那刚刚吊上来的井水真是感激不尽的温暖呀。我的任务经常是吊水为妈妈、为外婆、为哥哥稀释取暖的那个人。

转眼到了夏天,那井水的作用就更不得了了。在连电风扇这样的驱热工具都不可能有的日子里,热的难熬是可想而知的,而此时,井水就突然一改冬天的温暖而变得冰凉了。于是,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吊一桶井水洗脸擦身,最后的井水,浇在快要冒烟烊掉的塑料凉鞋上,那真是天下第一舒坦,当然这样的事情,只能是瞒着大人做的,否则会用关节炎呀什么的重病吓我,吓不怕么听听一也烦呀。

傍晚时分,错开用水高峰,我们会吊井水在门口即将摆开乘凉龙门阵的地方,撒下冰凉的井水,看着那一阵白烟下迅速消失的水和逐渐色泽变深的泥地,会傻傻的愣半天。而此时的井水就是天然的冰箱了,把洗尽的网兜(我们院子里都是老师,特别强调素养,绝不可能把不干净的东西放井里),洗尽的西瓜和自制的冷饮,轻轻的吊到井里,不需要一个小时,就是冰凉的冷饮食品了。

    而家里的菜肴则统统放进木盆里,一个下午反复的吊井水来给菜肴降温,最受人欢迎的冷激面,也是用冰凉的井水制作完成的,大热天感冒发烧,第一个动作就是一桶井水用毛巾绞干,敷在额头上。热天的水金贵,所有的水都不会一次性用完了倒掉,都是会二次使用,那时的节约用水的习惯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晚上,乘凉开始前,再吊一桶水,慢慢的浇在乘凉的门板上,好像这样的动作可以让它冰凉的水慢慢的渗入到木板的肌理里似的,但好像经过井水浇灌后的门板就是躺上去舒服。

似乎井水的恐慌也集中在这个时候,再好的泉眼也经不住用水的高峰时节呀,我们院子的人家,都几乎是清一色的江阴中小学校长级别的人家,所以非常注意涵养,谁家都是默默的观察井水的使用情况,及时地错开用水高峰,所以,再热的天,我们的井水也不会干涸,可前后院子水井干了,成混泥浆了,你不可能拒绝人家吊救命水呀不是?更要命的是,每天凌晨四点刚刚过,外面的人家就进院来吊水了,因为我们院子的人有规矩,吊水不会发出声响,总是尽可能避免影响到紧挨井栏的任教导的遗孀任师母家的,外面的人可不管,乒乒乓乓的动作把所有人家都惊醒了,而且说了也不改,关键是他们这么一吊,到自己院子早晨用水就不对了,都快见底了。几次三番以后,文教局终于下决心了,给教工宿舍安装了院门,这一回,再没有吵闹,再没有争抢,再没有干涸的事情了。

    吊井水都用铅皮桶,那种用白铁皮敲制而成的吊桶,上面挂一根麻绳,小一点的时候,还会在麻绳上隔一段打一个结,防止拎不住滑脱,大了,就再不需要疙疙瘩瘩的烦了,经常会发生吊井水吊桶掉井里的事情,开始的时候会吓得砰砰心跳,直到父亲或者哥哥们捞起才定心,大一点我就成了主力军了。一根长长的晾衣服竹竿,一根通煤球炉的通条弯一个勾,用绳绑在竹竿顶头,竹竿入井正好触底,经过无数次实践的我,可谓是经验丰富,谁家吊桶刚刚掉进去,后脚我已经热情的掮着那长长的竹竿出来了,甚至等不得人家的邀请,好像这活必须是我做似的,不由分说的干起来了。竹竿在下面淘几下就知道已经勾住了桶的拎襻,不需要三两分钟就可以把桶拎上来,勾吊桶也是一件挺让人开心的事情,不仅是因为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更是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1978年上大学以后,我就基本没有再回到老家去,那里成为了二哥的婚房,所以,那口老井就再没有去看过,后来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生活习惯的提高和改变,老井的作用越来越小了,它和它那独特的井栏圈就慢慢成为了我们的记忆,只是年龄越大,那记忆就越来越清晰,老井就越来越让人感慨、让人难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