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旅游型城市转型,是万山转型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2015年,万山按“修旧如旧、留住乡愁”原则,对原矿区遗址、遗产、遗居进行全面清理和整合打包,将废弃汞矿遗址打造成中国首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昔日老矿区摇身一变,成为热闹繁华的旅游景区。 2017年国庆中秋假日黄金周期间,万山朱砂古镇实现门票实现收入3822万元,成为贵州旅游景区的一匹“黑马”,列全省三甲。 上图:贵州铜仁万山朱砂古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地处贵州东北部,因多山而得名,境内多河流,碳酸盐岩广布,是贵州东北部重要交通枢纽。历史上该地区曾被誉为新中国的汞都,开采、冶炼过程中污染严重,目前汞矿开采殆尽,2008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面临转型。历史上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万山,发生过多次激烈的战斗。2019年3月,万山区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材料二 下图为万山区汞矿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 (1) 描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6分) 答: 以盆地(谷地)、山地为主; (总说) 山地分布在东部; (分布)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势) 西南部平坦,东部起伏较大; (地势) 喀斯特地貌广布。 (本地特殊地貌,喀斯特、冰川地貌发育) (2) 推测万山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的特色旅游业。(6分) 答:依托汞矿采冶文化资源,发展工业旅游; 依托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发展观光旅游; 依托红色革命精神、文化遗址,发展红色旅游。 (旅游的内容有所不同,要综合回答) (3) 要实现万山区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6分) 答: 优化产业结构;(必答) 增加就业岗位;(必答) 增加居民收入;(必答)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答) 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必答) (以上为模板答题,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千年古镇丙安(甲图)因赤水河中游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曾因川盐入黔途经之地而快速发展,后随盐路改道而发展缓慢。乙图为丙滩及其附近地区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拍摄甲图照片的位置位于图中( ) A. ① B.② C. ③ D.④ 2.关于丙安古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临江而建的滩地,有利于船舶装卸货物 B. 三面临水,有利于军事防御 C. 古镇所处位置地质灾害频发 D. 位于河流南岸,流水侵蚀作用强 1.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古镇位于正前方的山坡上,而且能够在照片的左侧看到古石桥的侧面。①位置拍摄能够看到山坡上的古镇,而且能够看到古石桥的侧面,符合拍摄角度,A正确;②位于山坡上,拍摄的古镇应为俯视效果,而且古石桥位于右侧,不符合拍摄角度,B错误;③位置拍摄无法看到古石桥的侧面,不符合拍摄角度,C错误;④位置拍摄应当能够在照片中看到赤水河,不符合拍摄角度,D错误。 2.B 解析:丙安古镇三面濒临滩险水急的赤水河,航运价值较低,A错误;丙安古镇建在地形陡峭的山地上,背倚陡山峻岭,三面濒临滩险水急的赤水河,凭水为嶂,进可攻,退可守,成为独控一隅的“军事要塞”,B正确;古镇所在的位置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较缓,地质条件比较稳定,C错误;赤水河自东向西流,北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南侧河岸以沉积为主,D错误。 下图为我国国产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考察期间所途经的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在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 A. 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4.弗里曼特尔到蓬塔阿莱纳斯的最短距离大约为( ) A. 1 100 km B.
5 500 km C. 10 500 km D.
15 500 km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位置示意图,乙岛位于中纬度地区。据此完成11~12题。 5.飞机自乙岛沿最近航线飞往甲岛,飞行方向是( ) A. 西南 B.东北 C. 先西北再西南 D.先东北再东南 6.关于两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岛位于东半球 B. 乙岛位于西半球 C. 乙岛面积是甲岛面积的4倍 D. 乙岛东西方向长约57 km 【资料链接】 万山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是铜仁市的主城区,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设立万山区。现国土面积842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辖11个乡(镇、街道)。 万山交通便利,是川渝东出通江达海、沪杭西进黔滇、京津南下桂琼、广深北连陕甘的重要交通枢纽,沪昆、杭瑞、环省3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渝怀复线3条铁路环绕四周,10分钟到达铜仁火车站、铜仁高铁站、朱砂古镇站,30分钟到达大龙、玉屏、新晃火车站和沪昆高铁铜仁南站,1小时到达湖南怀化火车站。2018年9月,经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省人民政府批复,以零漏评、零错退,综合贫困发生率1.19%、群众认可度96.37%的优异成绩,实现贫困县整县出列。 2019年3月,万山区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2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87.54 亿元,增长 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19 亿元,同口径增长 9.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8%,居全市第4位;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8.51 亿元,增长 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5.15亿元。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35 元、13242 元,分别增长4.7%、6.9%。 相传在西周时(前1100~前771年),从巴方来了一个梵氏女子教土民在崖壁上用她带来的青铜之内的工具沿着丹脉敲凿取丹,久敲久凿而成洞穴。梵氏将凿得的丹砂献给武王,武王服之,不仅治好了心悸不宁的毛病,而且神清气爽,颜面红润,智慧超人,体力倍增,便敕封产丹之山为“大万寿山”,在元、明、清代简称大万山,民国开始简称“万山”。故民间传说:“万山,是以丹得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