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allery Marking|混沌有象,心序无痕:「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重聚」观展实录

 眼缘艺志 2023-09-20 发布于北京

无尽的混沌中,秩序是一个奇迹。短暂的奇迹中,混沌反倒成为了费解的谜团、无解的迷惑。以文明的思维刻画文明诞生以前的图景,往往需要明了道法自然、物我两忘。

而当代艺术,注定生成于一个以欲望驱动发展的纪元。或遇迷茫,或遭困顿,或恋虚空,人们践行着现实里的秩序,也畅想着意念中的自由。于是,人们便看到了一些飞扬的心绪,升腾在起舞的线条与色彩之间,也映现在本期Gallery Marking艺术现场的篇章里。

Mauricio Paz Viola

当代抽象艺术家Mauricio Paz Viola,中文名“毛睿秀”,1985年出生于乌拉圭,7岁尝试造型艺术,14岁开始在南美、北美、欧洲的多家博物馆和画廊举办画展。2019年,他跟随中国妻子在北京定居,并于2021年在重庆维岸画廊举办了在华的首次个展。

毛睿秀的作品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风格的结合体,旨在呈现梦境意象的奇幻景观。他的创作灵感大多源自南美洲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尤其是非洲、欧洲的宗教与艺术,让南美成为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熔炉。将南美歌舞嘉年华的律动渗入画作,毛睿秀的作品即是这熔炉之中所孕育的线条与色彩,自由奔放,灵性十足。

江衡

江衡,1972年生于广东,武汉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硕士,现任教于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曾多次在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巴黎、威尼斯、迈阿密举办个展,2012年其代表作《亚洲之爱——蝴蝶飘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总部收藏。

从对假发发丝等物象“痴迷”般的表达可以看出,江衡的艺术在这一阶段的演进已显现出成熟的状态。他对消费主义的敏感触觉,实际上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让假发的发丝脱离现实性,变成物质本身呈现在视野中,江衡正在用他独立的艺术语言抓取这个时代的特征,并深入表现了消费主义观念之下人类对人造物象的认知与感念。

Luc Villard

三十年来,法国画家吕克·维拉德(Luc Villard)的作品展大多集中于法国本土,而今,这些作品也出现在了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展台上。对于吕克·维拉德而言,创造力可以是画中隐藏的面孔,也可以是自创的文字体系,然而更确切地来说,创造力是一扇持续为他打开的大门,能让他通往一个更大、更绚烂多姿的抽象世界。

通过摆脱常规的大笔触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吕克·维拉德试图让人们意识到运动与表现主义的联系。他的作品是一种抒情的主观艺术,在色彩和运动之间寻求着内心的和谐,更为观者提供了一个能够被看到、被理解的、没有拘束与困扰的梦中世界。

乔晓光

今天我来画音乐的时候,更多的是水墨的传统,是线性的……当然还有生活与艺术实践中形成的思维方式……我的'音乐水墨’实践有几何思维的意识,但更多是一种'混沌’性。

——乔晓光

乔晓光,1957年出生于河北,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常年从事油画、现代水墨、现代剪纸等多种媒介艺术创作及教学工作,2006年获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本届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展出的《动物狂欢节》三幅作品源自乔晓光的“音乐水墨”主题系列。在谈到这一系列作品时,乔晓光坦言,水墨的音乐表现,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创作时,他会依从身体对声音的感觉,体会身体对声音的即兴“抒写”与“涂鸦”,继而让图式在不间断的聆听中延展、升华。此外,“音乐水墨”的创作过程更是一种身心的内在感知过程,用音乐打开身心的内向之门,生命的层次与宽度也将不再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事物。

吴霜

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荣剑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站在吴霜的绘画前,瞬间有一种致幻感……身不由己地跟随她进入一个艺术的'明斯基时刻’——标志着以往色彩表达系统的崩溃。”

吴霜,1986年出生于重庆,当代著名青年油画艺术家,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班,艺术形式涉及绘画、摄影及装置,曾多次在北京、重庆、成都、南京、郑州、澳门及澳大利亚举办展览。

吴霜的创作聚焦生命、情感、环境,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她更善于用象征性的抽象语言描绘现实、幻想、认知以及情绪。热情的色彩、朦胧的意象不但极具煽动性和感染力,更可以巧妙而充分地将作品的形式与主题融为一体,让作品成为画家个人经验的过滤器、人生境遇的自传簿。

杨述

杨述,1965年生于重庆,198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在荷兰皇家视觉艺术学院驻留一年,是中国实验绘画早期的探索者。

1984年,北京的一场德国表现主义画展为杨述打开了一扇“反叛”之窗,这对他此后进行的诸多非写实绘画实验、并最终形成了独具个人风格的抽象表现主义影响至深。近年来,在剥离了物象、文字以及情绪之后,杨述的作品更趋向于一种纯粹美学意义上的艺术。

从创作手法上看,杨述的作品是不可临摹的,他要在制造凌乱的过程中寻求秩序与平衡,也要在克服流畅的诱惑中添加生硬与棱角。这样的作品势必会在破坏与转化中构造出新的美学范式,而这个范式也必将属于每一个对色彩结构敏感的理想主义觉醒者。

张长江

张长江,1980年生于吉林,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其独特的极繁主义画风用色大胆、笔触细腻,常通过夸张的形象、具有象征涵义的符号系统来讽刺和揭示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在给人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更可引发深入的思考。

张长江认为,将绘画主题与精神世界相连,艺术家对于画面的表现就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作为艺术创作者,应该具备重构精神世界的力量,继而形成当下与未来的符号连接,这才是一个正确的内心状态。

混沌有象,心序无痕。有些艺术注定是一种内修的艺术、自我的艺术、一种能够连接起万物与心念的艺术。它们是如此地特别,不可撤销,无法复制,融入其中,便无需考量过多的观点、章法、意义,因为在时空的原初,空空如也。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重聚,我们下期再会。

眼缘艺志 第1061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