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武门之变后,“太上皇”李渊最后结局如何?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liuhuirong 2023-09-20

正如明成祖朱棣登基前发动的“靖难之变”,在历史上留下了“篡位者”的名声,一代明君李世民也无法摆脱“玄武门之变”这一历史事件。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626年7月2日,李世民亲手一箭射杀了太子、也是自己的兄长李建成,政变发生的时候,唐高祖李渊正在宫内的海池上划船,见将军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握长矛走来,便问:“今日作乱的人是谁?爱卿到此做什么?”

尉迟敬德答道:“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殿下担心惊动陛下,故派臣担任警卫。”李渊早已明白发生了何事,自然不可能追究李世民,反而是赞同了李世民的行为,因而父子俩最终并未刀剑相向,皇家的脸面也是保住了。

7月5日,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颁布诏书:即日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7月14日,李渊决定退位,将亲笔诏书赐给了唐朝首位宰相裴寂等人,称:“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

9月3日李渊颁布制书,禅位于李世民,自为太上皇,此时的李渊没有任何权势,那么“太上皇”李渊最后结局如何?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后,于10月26日下达诏书,追封已故皇兄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息隐王;皇弟齐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是为海陵剌王,并以皇家丧礼重新安葬。

在安葬那一天,唐太宗还在宜秋门大哭一场,不过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儿子们和李元吉的儿子们都被杀害了,而且从宗室的名册上删除了他们的名字,从李世民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来看,当威胁被消除后,李世民也会施以“善意”。

李渊当太上皇前几年是在太极宫生活,虽然日子比不上当皇帝的时候,行动上也受到了一些限制,但过得还是很富贵,身边的宫女也有数千人,到贞观二年(628年),出现了大旱,中书舍人李百药上言,唐太宗便顺势遣散了李渊身边的三千多宫女。

贞观三年(629年),李渊又主动搬出了太极宫,后搬到了太安宫居住,此时李渊已经63岁了,在当时算得上是高寿,而在太安宫生活时,李渊除了参加李世民举行的一些宴会,其余时间几乎没有离开过大安宫。

李渊的生活也是日益清苦,无人过问,虽不至于过得太难堪,但对于一个曾当过皇帝的人来说,也是尝尽了人间冷暖。

贞观六年朝中有臣子向李世民上疏,请求将大安宫翻修一下,不过李世民并未许可,随便拿了个理由就搪塞过去了。

但父子俩的关系在后来也有过缓和,李渊毕竟年事已高,在世上活不了多长时间了,而唐朝在李世民的统治下逐渐强盛起来,于是李世民一改之前的态度,决定在宫城的东北方向营建大明宫,作为太上皇李渊的“清暑之所”。

只是大明宫还未建成,贞观九年(635年),70岁的李渊就病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