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长风文史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这是蜀国大将姜维在得知刘禅投降后无奈的话语。

景耀六年(263年),曹魏政权实际掌权人司马昭,起大军20万分三路伐蜀。

蜀汉也尽起大军迎敌,前线双方经过多番战斗,一时打的难解难分。

正在双方战事陷入胶着之时,魏国邓艾率领军队神兵天降在成都城外,让蜀汉上下君臣惶恐不安。

原来邓艾率领2万军队,轻兵简从,冒险偷渡七百里阴平小道,出现在四川盆地,由击败了诸葛瞻率领的军队。

邓艾挟大胜之威,直指成都,蜀国后方文武恐慌之下,撺掇后主刘禅投降。

刘禅经过一番考虑,出北门十里献降,并且传旨前线投降,蜀汉国就此灭亡,享国43年。

刘禅投降后,司马昭却没有杀他,反而被封为安乐公,后来在洛阳活到63岁才去世。

也不是没有魏国大臣劝说司马昭要杀了刘禅,但是司马昭始终没有答应,据说这和刘禅投降后写下的3个字有关。

当时,群臣们对此不解,司马昭便让人把这3个字倒着读了一遍。

究竟是哪三个字?又蕴含着怎样的智慧和权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刘禅,后人对他的评价可能比较片面,什么扶不起的的阿斗、乐不思蜀、无勇无谋呀!

事实真是如此嘛?

从历史上来看,刘禅算是魏蜀吴亡国君主中唯一一个得到善终的,单从能做到这一点来讲,就能感觉到他的不简单。

何况刘禅在老爸刘备撂下烂摊子后,能够在位40年治下无乱,翻开历史书,又有多少君主能够做到这一点。

有人会说,主要是靠诸葛亮辅助,但作为人主,能够将政务交给臣子而不生乱,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智慧。

所以后人看来,刘禅似乎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君主。然而,我们站在他当时的角度来看待,其实他软弱的外表之下,实则大智若愚。

他接过蜀汉的重担时才17岁,正是蜀汉政权危急存亡之时,光复汉室的希望可以说渺茫,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并不强,所以尽可能地当好皇帝这个角色。

刘禅他爸和亚父诸葛亮的能力和对他期望太高了,他也深知自己的能力远远不及他们两个,所以他能做到听话。

刘备让他听诸葛亮的话,他便唯诸葛亮是从,诸葛亮说用谁就用谁,诸葛亮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所以保证了蜀国的稳定发展。

但诸葛亮死后的几十年里,每年都有大赦天下,减免税赋,蜀汉还是治理的井井有条,就说明他并非昏庸无能,只是让他作为一统天下的君王,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

所以在诸葛瞻战死后,他明白力量悬殊,加上周围大部分臣子都提议投降,所以他选择开城投降。

其实作为一国之君选择投降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历史告诉他,只有投降的臣子,没有投降的君主。

亡国之君,毕竟曾经的身份摆在那里,会让很多人还抱有幻想,如若不死,这必定会影响新政权稳定,所以自古就没有好下场,最后的结局都是被杀。

所以在他投降之时,其实已经就抱定必死的决心,但他为了百姓免遭战火,放下了权力的欲望。

刘禅投降后面就是乐不思蜀的故事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是个政治上的狠人,权谋上的高手,所以对于投降后的刘禅并没有放下戒心,反而着人日夜盯着,以防有不轨之心。

刘禅知道自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要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只能巧妙应对。

所以在面对司马昭的各种试探时,始终表现出不思进取,安于享乐的状态,还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这样的荒诞和昏庸名句来打消了司马昭的杀心。

刘禅为了进一步让司马昭放心,还让人在自己府邸的大门上挂了一个牌匾,上面书写了三个硕大字:中山寨

这看似无厘头的三个字,不光我们现在看不懂,就连当时很多魏国大臣云里雾里,看不明白。

但“中山寨”这个三个大字传到司马昭眼前时,司马昭只是略加思索,其中意思便了然于心。

群臣不明白,司马昭便要他们将三个字倒过来读,群臣才懂“在山中”的意思。

意思是说自己早已归隐山林,就是一个山野村夫,你们不用担心,我根本无心政治,更没有野心和反抗的念头。

这是那个乐不思蜀的刘禅,在向司马昭表达自己无心争权的意思,希望司马昭可以容得下他这个山中野人。

从这些细节来看,刘禅确实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在关键时刻起码保住了自己一命。

刘禅经过多次自贬自辱,终于让司马昭对他彻底放心了,此后再也没来找过他麻烦。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后,其子司马炎篡位建立了晋朝。

连曹魏都已经不在了,亡国之君的刘禅,还在洛阳安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最后在271年他64岁时,安安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