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驻上海的外国领事馆——德国领事馆的变迁

 老房子图书馆 2023-09-20 发布于上海

德国驻上海领事馆于1852年2月设立,最初为汉堡驻上海领事署,后为普鲁士、北德意志邦联、德意志帝国驻上海领事署。1871年3月升格为总领事馆,之后于1917年3月中德断交闭馆,1921年7月因两国复交而恢复馆务。

上海黄浦路德国领事馆,摄于1933年

1852年,在北外滩的黄浦路上设立了汉堡领事署(德领事馆前身),1884年,新的德国领事馆在汉堡领事署原址上兴建,1886年3月24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并举行德皇诞辰庆祝活动。后来德领馆屡经变更,至1903年后,变为上面照片上看到的式样。一幢是办公楼,一幢是住宅。

1930-02-07《申报》

德领馆在黄浦路上的地址,据1930年2月7日《申报》(见上图)刊登的对各国领事馆地址的调查,德领馆在黄浦路四号。但不同时期的《申报》记载的德领馆地址有所不同,除了黄浦路四号,还有九号,十号。

普鲁士亲王亨利 Albert Wilhelm Heinrich(1862 – 1929)

1898年4月和1899年3月、5月、10-11月,普鲁士亲王亨利曾数度访问上海或作逗留,他在上海期间就在黄浦路德领馆下榻,或在此举行宴会,会见客人。

亨利是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普鲁士王子。他也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作为一名职业海军军官,他在德意志帝国海军担任过各种职务,最终晋升为海军上将。

黄浦路上的德国领事馆和德国教堂,摄于1901-1909年

当年,德领馆对面建有一耶稣教堂和德国学校,每逢德皇诞辰,在沪德国官员、商人及侨民会齐聚在此,举行庆祝活动。这里也变成了德侨的活动中心。

黄浦路上的德国学校和德国教堂,摄于1901-1911年

1933年5月13日,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鲁迅等代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到德领馆,抗议希特勒政权压迫民权、摧残文化事业。

格林邮船大楼,摄于1930-1937年

1937年,德领馆再次计划进行改建,从4月1日起,德领馆及德国驻华大使馆商务部搬到北京路(今北京东路)二号格林邮船大楼办公。抗战胜利后,美领馆也曾在这栋楼里办公。

1945年随着德国战败,德领馆再度闭馆。195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前东德)重新设立上海总领事馆。

永福路181号德国驻沪总领事馆

1982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永福路181号新设驻上海总领事馆。两德统一后,东德总领事馆于1990年闭馆,德国驻沪机构仅保留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至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