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反贼到忠臣,从反明到联明抗清,看李定国的传奇人生

 白衣钱子 2023-09-20

前言:明末清初,天下大乱,风云际会,豪杰辈出。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有巾帼英雄秦良玉,也有宁死不屈的史可法,但我最崇拜的是晋王李定国。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压迫的杰出统帅,在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是抗争的一生,是忠诚的一生,是不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令后人景仰。

前半生:从养子到将军,从平民到反贼

李定国出生在陕西延安的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0岁时为了有口饭吃,就参加了张献忠的农民军。张献忠看他骨骼精奇,相貌不凡,便收为养子。

从反贼到忠臣,从反明到联明抗清,看李定国的传奇人生

李定国剧照

话说张献忠有四个养子,个个英勇不凡,骁勇善战,为农民军立下汗马功劳。老大孙可望,李定国排行老二,老三老四分别是刘文秀和艾能奇。

公元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王朝,由于李定国战功卓越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此时的李定国才24岁,身高八尺,英俊威武,做事张弛有度,治军纪律严明,明察秋毫。时人记载:

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营,纫织为衬甲、快鞋之用,无弃遗者。或传定国兵当以夜至,比晓则已过尽矣,故所至有功。

而且李定国熟读兵法,用兵如神,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因此有“小尉迟”美誉,就连满清王朝也不得不承认李定国有五伯之大仁大义、谦恭下士之遗风。更因为他作战一马当先,勇猛无敌,更有“万人敌”的称呼,令敌人闻风丧胆。

从反贼到忠臣,从反明到联明抗清,看李定国的传奇人生

转折点:清兵入关,主要矛盾转变,反明转为联明抗清

然而好景不长,张献忠率50万大军北上抗清,临行时再三叮嘱部下:

“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必不绝亡,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说的是三百年的大明是中华正统,他没有灭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归顺大明,不要做不义之事。

后来不幸在凤凰山被清军射中,不治而亡。孙可望、李定国等四将军在溃败和危难中收集残部,稳定军心。四将军安抚好军心,传谕各营:各宜同心协力,共扶幼主,克成大事。

从反贼到忠臣,从反明到联明抗清,看李定国的传奇人生

李定国在大西军失利这件事情上认真反思,觉得明朝还是正统,反明是不对的,而清军才是民族敌人,因此下定决心,联明抗清,坚决拥护南明政权。也正是由此,开启了一段轰轰烈烈的、令人热血沸腾的传奇人生。

平定黔滇,训练象队

大西军向贵州、云南进军,所到之处,如摧枯拉朽一般,望风而逃。不久便开拔昆明,城中百姓万人空巷迎接,四将军马不停蹄平定各地,并联合云南沐府宣布: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

四将军在云贵地区恢复生产,颁布一系列惠农措施,彝、白、壮、傣等族人民纷纷参军,队伍迅速壮大到20万人,还增添了云贵边境特有的军队——象队野生大象块头大,冲击阵型能力强,非常适合冷兵器作战,所有经常在战斗中达到奇效。

从反贼到忠臣,从反明到联明抗清,看李定国的传奇人生

象队

生性仁慈的李定国,为了“联明抗清”,坚决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减轻百姓的负担,使滇南出现一定的安定局面 。他终日操练兵马,制造盔甲,训练象队,一年内练就精兵三万。还举行了生童考试,对考中秀才者,发给赏钱,经常鼓励道:

“用心读书,不日开复地方,就有你们做官了。”

以后收复了大明的失地,你们就可以有地方做官了。

两厥名王,天下震动

公元1652年,清军兵分两路夹击大西军抗清基地,一路是定南王孔有德进攻贵州,另一路是吴三桂进攻四川。

李定国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迎击湖南。据《明清史料》记载兵行五要:

一不杀人,二不放火,三不奸淫,四不宰耕牛,五不抢财货。

有了这约法五条,李定国的军队保持着严格的纪律和超强的战斗力。在桂林战役中,大西军作战勇猛,所向披靡。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象队关键时刻发挥了奇效,只见战象扑向敌军阵中,横冲直撞,清军的战马受到惊吓,踩死踩伤无数,定南王孔有德落荒而逃。最终孔有德被困桂林城中,无奈杀妻自焚而亡。

从反贼到忠臣,从反明到联明抗清,看李定国的传奇人生

战象冲阵型

随后广西全境收复,大约有三千里的土地重新回到南明政权手里,史称“湘桂大捷”。

从反贼到忠臣,从反明到联明抗清,看李定国的传奇人生

清政府闻讯后大为震惊,连忙派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担任定远大将军,杀向长沙。尼堪,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第三子,贵族中的贵族,所以李定国十分重视,采用了伏击战术。双方交战,李定国佯装败退,尼堪紧追不舍,追至演武亭,一声炮响,大西军伏兵四起,团团围住尼堪。李定国手举大刀,将尼堪一劈两半,清军失去主帅,大败而逃。李定国缴获了尼堪的铠甲、绣旗,杀敌无数,并取得了“衡州大街”,将反清运动推向了高潮。

从反贼到忠臣,从反明到联明抗清,看李定国的传奇人生

湘桂大捷和衡州大捷传到清廷,朝野震惊,谈李定国色变,甚至还有放弃西南各省与李定国平分天下讲和的打算,据《晋王李定国列传》记载:

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

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孙李内讧,宁死荒外

四将军之首的孙可望一直野心勃勃,丝毫没有将永历皇帝放在眼里。后来孙可望倒行逆施,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之下携妻子财宝投降洪承畴,被清廷封为“义王”。更可恨的是,孙喜望向洪承畴献出了西南地区的地图,并且告诉了大西军的具体情况,使清军摸清了底细。此时永历帝已经逃往缅甸,被缅甸王扣押,生死未卜。

从反贼到忠臣,从反明到联明抗清,看李定国的传奇人生

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

绝境之下,李定国仍然鼓舞各地抗清势力奋起抵抗,同时派使者前往暹罗求援,并向缅甸打探永历帝朱由榔的下落。直到传来永历帝于四月初八被吴三桂绞杀的消息,李定国恸哭,全军将士身穿白衣。李定国披发徒跣,号诵抢地,两目皆血泪,大哭道:

“恢复事尚可为乎?负国负君,何以对天下万世!”

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该怎么面对天下!闻者无不动容,无不流泪。李定国自知回天乏术,悲痛欲绝,数日之后就染上了重病。

从反贼到忠臣,从反明到联明抗清,看李定国的传奇人生

闻讯永历皇帝被绞死,悲痛欲绝

临终前,李定国撰写表文,焚告上天:“如果大数已尽,乞赐定国一人早死,无害此军民。”并对部下们说:“宁死荒外,勿降也!

此铮铮铁骨,为大明最后的擎天一柱。云南人对李定国十分推崇:其人与百姓息息相通,在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当下云南人仍然视定国为滇中的脊梁!

晚清革命人蔡锷将军一直把李定国视为其榜样,革命家章炳麟先生曾说道:“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并赋诗一首:

胡风南渡尽草偃,大义捐嫌王出滇。

一身转战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

诸葛无命延汉祚,武穆何甘止朱仙。

板荡膻腥忠贞显,江山代代颂英贤。

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

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

老草坡前草树香,磨盘诸将墓堂堂。

残碑读罢呼雄鬼,生死都从李晋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