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传十拳,不传一胯”,由此可见,胯在内家拳中的重要性。 胯的用法更是内家拳中的核心机密,无论其多么重要,多么珍贵,但更为珍贵的是它的练法! ![]() 一、认识胯 古人比较保守,在太极拳界,也流传有“教拳不传胯,传胯师父差”之说,这些都充分说明,胯的练法对于练好太极拳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认知到胯重要性后,在一些理论文章或是教学中,把其故意隐含起来了,只敢讲腰,不敢讲胯。 胯,实际是指腰和大腿之间的部分,是人体下肢三大关节的根节,胯关节是腰与腿连接的重要枢纽。胯的技击作用很大。 拳论日:“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李派的秘谱《艺学十二条分目》里也说:“胯致胜于中间,未发宜含而不露,有撞胯、挫胯、摔胯、撩胯之别。” 可见,腰与腿的灵活性关键在于练好胯关节,因此,有经验的拳师常讲“得机势应求腰胯”。 ![]() 二、感知胯 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可以调节上下肢协调,是内气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行气过程中的重要关卡,是产生爆发力的基础。 胯唯有通过内气上行至大椎,下行至尾闾后,才能感知到。 当感知到胯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松胯的功法了。 三、学松胯(仅供参考) 松胯有:“前后、上下、内外”之说,前后用掰、上下用错、内外用注。 1、是松前后胯用掰。 松前胯的方法是站立姿势,两脚跟并齐后,慢慢把两脚尖向外分,尽力分到能承受的角度,全身放松,开始自己计时分组练习。 松后胯的方法是站立姿势,两脚尖并齐后,慢慢把两脚跟向外分,尽力分到能承受的角度,全身放松,开始自己计时分组练习。 2、是松上下胯用错。 松前胯的方法是站立姿势,一脚站在平放的方砖上,自然挺直,另一脚自然下垂,用意下触地面,全身放松,开始自己计时分组练习。 练完一脚后,换另一脚站在平放的方砖上,另外一脚,下触地面,全身放松,开始自己计时分组练习。 3、是松内外胯用注。 入静时,把意注于胯骨上与椎骨连接处,下与腿骨连接处,意之所注,气必往之,气所到之处,犹如石缝之中的野草,日久功深,必将骨节所连之处慢慢松开,松开之后,气注更多,力道更大,更能松开,形成正循环。 胯果真能松开后,身体中节打开,上下气机打通,腰胯之处犹如安装了一个弹力十足的弹簧,功到此时的人,动作的速度非常灵动,恍然间,脚底已生根矣! ![]() 松胯 我们学练太极拳双胯必须松开,裆部撑圆。松胯哪怕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内劲产生。 松胯的标准: 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 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