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发内部控制建设要点

 岑个人馆 2023-09-20

发行人研发内部控制能否有效的识别和纠正以上活动的偏差,将直接影响了发行人研发费用的质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成长阶段的公司对内部控制需求程度不尽相同,既有差异也存在相通之处:

1、立项管理

研发项目开始前都需要经过公司经营层(一般来说需要经过董事会审议)审批,通过后确认立项。审批申请用的立项文件包括以下大类内容:

(1)项目背景(多数会采用SWOT、PEST或者波特五力模型对项目及公司进行分析);

(2)研究内容(描述研究的目的和效果);

(3)采用的研究路径及试验方法;

(4)研究人员及分工;

(5)进度安排;

(6)研发费用预算,包括投入预算和盈利预测。

研发项目立项的内部制度应当规定研发立项的审批层级和对应的审批人员,并且明确各审批层级的职责范围。研发项目以“小组制”形式成立,或以主管研发部门发起其他相关部门签批意见。立项不等于简单的项目尽调,项目组或者签批意见的部门应当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对立项内容提出修改意见,立项环节若形式流于实质,将可能导致经营管理层未能识别、防范和应付风险,典型的结果就是研发项目投入无法结题、研发投入远超预算等。

项目立项并非立而不管,研发立项制度中应当还要明确,研发项目生命周期内,谁来对立项内容进行跟踪、维护,一旦实际执行效果偏离立项基础,一定程度需要重新进行审批,比如,技术理论的重大修正、研究试验方法及方式变更(自主研发改委外研发)、项目预算和进度出现了较大的改变、项目阶段性结果不符合立项要求等。

审核关注:通过研发立项公司是否能识别研发和主营的界限;研发项目是否具有科技属性;项目执行是否受经恰当审核和执行;研发项目所涉及的人员安排和设备安排,是否和后续支出出现重大偏离等。

2、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主要分三大块内容,预算(包含在项目立项环节中)、结算(发生)和核算(归集)。已经有相当多的监管文件出台来规范企业的研发费用行为,发行人在建立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时应当给与考虑:

(1)《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

194号文件明确了什么样的费用能归入研发费用,主要包括以下:

A.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B.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C.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D.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E.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F.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G.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H.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发行人应当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制定文件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以及对应的审批流程。

研发费用对外报送口径和财务处理口径的差异:

图片

其中,

A.会计口径的研发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准确核算研发活动支出,而企业研发活动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自行判断的口径在三者中最大

B.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的研发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判断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科技实力是否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因此对人员费用、其他费用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审核过程中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需要与该口径进行比对;

C.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口径的研发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细化哪些研发费用可以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核心研发投入,因此政策口径最小可加计范围针对企业核心研发投入,主要包括研发直接投入和相关性较高的费用,对其他费用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应关注的是,允许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采取的是正列举方式,即政策规定中没有列举的加计扣除项目,不可以享受加计扣除优惠。

(2)《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195号),明确了归集范围和方法,不再描述。

(3)财税〔2015〕119号文件和97号公告、40号公告,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不再描述。

3、物料管理

研发物料的领用相比生产经营物料要更加严格,一般企业很少针对研发活动独立订制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实务中,生产物料和研发物料混同的现象不算少见,甚至将对研发物料视同费用处理(到票直接计入研发、不做收发管理),导致研发领料的投入产出来路、去向说不清楚。

研发物料的管理水平比生产用物料管理水平只高不低,领用频次较多、价值较高的研发物料应当能做出入库管控,零星物料应当能做到台账备查;研发物料管理还应当能识别出物料所对应的项目,不应存在生产研发混用、研发项目之间混用的情形。

研发物料领用流程只能由特定的人员或部门发起并且经过了恰当的审批(一般来说生产领用需要由项目组人员发起申请,视领用的数量、金额规模设置不同的审批层级)。每个研发项目只能领用该课题范围内的物料,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控制,如研发项目组按照计划设置和维护研发物料数据,该物料只能由领入规定的项目或者有特定的人员领用,其他生产经营部门无法领用等。仓库在出库时,应当对领用的物料内容、去向进行审核,并留下确认记录。

相比人工控制,通过系统管控的出入库,能更高效、准确识别出内控运行的偏差,比如不恰当的领用人、未经审批的记录、无收料记录的领用等。研发部门或财务部门还应当定期复核物料的使用情况,关注研发物料投入产出是否都得到恰当处理、是否存在长期未领用的研发物料、研发物料结存账实是否相符等。

图片

4、人员管理

公司应当独立制定研发人员管理制度,内容涵盖研发人员选录标准及岗位技能要求、定岗与定薪、考勤考核、人员调用等。

公司应当能准确记录研发人员在各个研发项目中所耗用工作的时长,此外还应当能识别出研发人员是否在恰当研发项目中考勤,直接采用下上班打卡进行人为划分是不可取的,IPO核查要穿透至底层的考勤打卡记录,没有实际基础数据的支持往往经不起穿行测试。

可行的内控流程为:

(1)根据经审批的研发立项设置各个研发项目的项目组成员,只有特定权限的人员能够调整研发项目组成员;

(2)只有经过授权的研发人员才可以录入考勤工时;

(3)研发项目之间阶段人员、研发与生产之间借调人员均应当有恰当的审批,只有经审批后临时人员才能录入研发工时;

(4)项目阶段性关闭或阶梯性工作结束后不允许研发人员录入工时;

(5)研发项目主管或部门负责人定期对研发工时进行审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结合项目人员借调记录、研发项目组成员清单、上下班考勤记录对研发人员工时填制工作进行复核并编制按人员、项目汇总研发工时表并提交审批。

5、委外管理

委外管理包含委外内容、供应商、合同、验收、费用结算等:

(1)公司应当在研发立项阶段识别出需要通过委外实现的环节与工序,编制研发预算时应当考虑委外费用的影响;

(2)公司应当建立恰当的供应商遴选、考核、退出制度,确保发生往来的供应商都经过了审核程序;

(3)每笔委外业务都需要订立合同,并经过公司业务、财务、法务等恰当审批;(4)委外费用结算应当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公司应当能识别出偏离合同约定范围、时间、数额的款项支付并做出恰当的修正;

(5)研发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研发项目的委外进度进行跟踪,并且在结算费用前应当对委外成果进行验收、确认,并保留书面记录;

(6)公司应当制定廉洁规范,确保员工、供应商违规行为均得到恰当处理。 

6、项目计划修正

研发过程可以分为不同阶段,通常前面阶段的工作结果会对后面阶段的工作计划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后面阶段的工作过程中又可能发现需要对已制定的相关计划进行相应的更新和修改。通常来讲,这些更新和修改可能涉及比较重要的事项。例如,对研发预算、进度、核心人员的调整,对研发路径实现可行性、技术和法律重大风险的评估和应对。研发计划并非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研发业务的始终。研发项目的主管部门或项目主管人员,应当在项目全流程对研发计划进行跟踪、评估及修正。

公司应当建立研发计划变更审批制度,并能定期对研发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已审批的计划均得到执行、偏离计划的事项均能得到识别、变更的计划均得到恰当记录和审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