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人畏威不畏德

 求财若渴 2023-09-20 发布于河北

工作中,如果某位管理者处理事情对事不对人,赏罚分明,该赏就赏,该罚就罚,他通常会获得如下两种评价。

“哼,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真是会耍手段”这时候的评价,通常是含一点贬义色彩的。

“赏罚分明、恩威并施,真是一位有主见的管理者。”这时候的评价,很明显是含有褒义色彩的。

中国的汉语其实就是这样,同样的一个行为,说它正可以自圆其说,说它反也可以自圆其说。

那么作为一名管理者,或者说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恩和威的关系呢?

一味的以德报怨?睚眦必报?泾渭分明?

中国是一个倡导仁爱的国度,一直倡导要有仁爱之心。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一味的倡导仁爱,肯定是要碰钉子的。

笔者本人,就有过类似的经历。

大学期间,班里有个背着尿素袋,穿着也很普通的同学,能够看得出来,家庭条件应该是不太好。开学第一天就因为要申请助学贷款的事引起了所有同学的注意。因为家里确实困难,开学没有带够当期的学费,计划申请到助学贷款直接用于第一学期的学费,而学校申请助学贷款是需要有流程的,不能马上到账,所以双方僵持了起来,最后也是学校做出了让步,同意了学费缓交,待助学贷款申请下来之后再交。

由于本人家庭也是比较困难的那种,所以当时就对他泛起了很大的同情心。开学后,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可能是因为自卑的缘故吧,这位同学的性格还有点古怪,久而久之导致了大家都对他开始生厌,对他各种排挤,欺负,更有过分的甚至是侮辱。但是我一直比较照顾他,因为我也是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然后性格中也带点自卑那种,可能是通病相连吧,但是程度相比他还是要好一点。

随着相处的越来越熟,我慢慢发现,整个班级都欺负他,只有我照顾他;但是他对我是最不尊重的,甚至偶尔竟然要尝试欺负欺负我。

我明白,他是因为对别人的畏惧,所以对别人都很尊重,而对我全然没有一点敬畏,看起来可以任意拿捏。我很同情他的遭遇,甚至于很同情他生长的境遇造就的他当前的性格。但是,没办法,我也不能总是自讨没趣,所以后来我对他保持了敬而远之的态度。

跟他的交往经历,也算是给我上了一课,自那以后,我就明白了:“你的善良要带点锋芒。”一味的善良,会给人一种你很软弱的感觉,对你的敬就会慢慢消失。

在走入社会后,我也秉持了这种态度,跟一个人关系再好,也会保持着一定的凉度,以至于有些朋友跟我说,看不透我。工作中,下属们对我也是有敬有爱,距离感保持很好,相处很融洽。

你要知道,对于有些人,你若好的毫无保留,对方就会坏的肆无忌惮。

有时候一味的忍让与妥协,并不能换来别人的温柔以待,而恰恰是葬送了你们之间关系的毒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