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汉未与我们商量,便把张群放了,如果不放的话,我们可以当做筹码与张学良交换!”,1950年,周总理与好友千家驹谈起卢汉云南起义,私放国民党元老张群时,遗憾地说道。 ![]() 张学良大家都知道,张作霖之子,东北军的“少帅”,为迫使蒋介石抗日,发动西安事变,然后被蒋介石囚禁,那么张群是谁?为什么有资格用来换张学良? 张群,四川华阳人,19岁考入保定军校,20岁赴日留学,在前往日本的轮船上,与蒋介石相遇,二人相谈甚欢,引为知己,在蒋介石劝说下,本来想学步兵的张群,跟着蒋介石一起学了炮兵。 在日本上学时,蒋介石、张群等人还一起写了退学报告书,抗议《留学生规则》,最后迫使学校让步,放松了一些要求,这次“共患难”,让蒋介石、张群二人的感情,更进一步。 蒋介石、张群从日本的学校毕业后,又一起被分配到高田当兵,然后又一起回国,参加革命,二人都在陈其美手下任职。 1912年,蒋介石买凶杀害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逃到日本,而张群,则在1913年讨袁失败后,也到了日本避难,兄弟二人再次相聚。 ![]() 等再次回国后,中华革命党已经成立,蒋介石先是去了上海、哈尔滨从事反袁活动,1917年,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后,担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1922年,陈炯明叛变,蒋介石冒死去救孙中山,受到孙中山青睐,从此扶摇直上,到1926年2月,已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比起蒋介石来,张群就要逊色一些了,因为他没有从军,而是选择了从征,1915年回国后,任浙江省督署参谋,1917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1924年,任河南省警务处长,兼开封市警察厅长。 当得知蒋介石成了北伐军总司令后,张群亲自前往广州祝贺,对于好兄弟的到来,蒋介石也是欢迎至极,安排张群北伐军总参谋,给自己出谋划策,从那时候起,张群便成了蒋介石智囊。 北伐之时,张群替蒋介石游说孙传芳,请他与北伐军一起夹击吴佩孚,吴吴佩孚不答应,张群便退而求其次,让孙传芳保持中立,吴佩孚大败后,蒋介石又对孙传芳出手,东南半壁,落入蒋介石手中,也是因此,蒋介石把首都,迁到了南京。 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张群对自己这位大哥,是不离不弃,不仅陪着蒋介石回了老家,还极力撮合蒋介石和宋美龄,为他拉盟友,蒋介石复出后,张群自然水涨船高,成为新政学系的首领,帮着蒋介石四处联络拉关系。 ![]() 因为对蒋介石恭顺,有人便挖苦张群,说他是蒋介石的侍女,“欲如何便如何”,无一迎抗,张群听后,淡淡一笑:“张群何人?蒋氏走狗也!”。 又听话,又有能力,蒋介石对张群,自然喜欢的不得了,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让他当了四川省省长,主政四川的6年时间,为稳定大后方、发展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张群出任行政院院长,紧接着解放战争爆发,张群又为蒋介石出谋划策,四处拉盟友,可谓是鞠躬尽瘁。 与蒋介石是老同学,又是蒋介石最早的追随者之一,还能力出众,虽然自称是“蒋氏走狗”,但这条狗,真的很有价值,尤其是对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来说,更是如此,若是用张群换张学良,没准蒋介石还真会答应,因此,当周总理得知卢汉私放张群,才会如此惋惜。 张群在蒋介石心中的价值,云南王卢汉不可能不知道,1949年他起义的时候,若能把张群留下,必定会增加自己的分量,为何卢汉不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就一个“义”字。 ![]() 卢汉,云南昭通人,与上任云南王龙云是表兄弟,这二人自幼喜欢舞刀弄枪,拜同一个师父为师,后来又一起报考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加入滇军。 比起龙云来,卢汉要差一些,但兄弟二人感情极好,1945年,卢汉率军前往越南受降,蒋介石趁机让杜聿明、邱清泉发动兵变,将昆明城内的滇军缴械,龙云被免去本兼各职,无奈前往重庆。 龙云走后,为了稳定云南局势,蒋介石让卢汉当了新的“云南王”。 随着解放军打过长江,国民党形势岌岌可危,但蒋介石不甘失败,将目光瞄向了云南,企图将这里作为负隅顽抗的最后据点,因此,也对地方军阀放下成见,对卢汉等人的需求,尽力满足。 ![]() 可惜的是,卢汉是聪明人,见国民党败局已定,如何会跟着一条道走到黑?早已积极联络解放军,寻求起义之路。 很快,云南的保密局给蒋介石上交了一份报告,说卢汉有割据之心,立场不坚定。 对于这一点,蒋介石心知肚明,于是,他“软硬兼施”,先是让李弥、余程万率28军和26军奔赴云南,钳制卢汉,紧接着又让张群出使昆明,笼络人心。 早在抗日之时,身为四川人的张群,便与西南的一些军政大员有过接触,之所以能坐上四川省长的位置,与这些人的支持,也有直接关系,尤其与卢汉,更是相交莫逆。 到云南后,卢汉对张群很是礼遇,不久,身在云南的毛人凤察觉到很多异常,跑回去告诉蒋介石,说卢汉反蒋投共的可能,建议撤掉卢汉。 听到消息的张群,认为卢汉不会叛变,在蒋介石面前力保卢汉,最终,蒋介石听取了张群的意见,因为此事儿,卢汉更是对张群心存感激,此后,张群多次入滇,做卢汉的工作,成为蒋介石和卢汉之间的绝佳桥梁。 ![]() 虽然很敬重张群,但卢汉还是选择了大义,1949年12月9日,通电全国起义,并将张群、李弥、余程万、沈醉等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控制。 即便控制,卢汉对张群依旧很周到,让他住在自己府上,好吃好喝招待,可张群心情就不怎么样了,他是蒋介石幕僚,给蒋介石出了不少恶毒的主意,落在解放军手中,下场可想而知。 他想见卢汉,但却被卢汉拒绝,于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给卢汉写了封短信,讲述这几年,他对如何如何维护云南,与卢汉的交情,是如何如何好。 张群说的是实话,收到信的卢汉心软了,对监视张群的警卫说:“告诉他,就说我上前线了,让他明天乘飞机走!”。 得知卢汉要放走张群,我党在昆明的地下组织立即表示反对,很多跟着卢汉起义的将领,也劝说卢汉不要做糊涂事,但卢汉心意已决,执意要放张群。 12月11日,在卢汉起义的第3天,张群坐飞机离开了云南,当时的卢汉不知道,周总理想用张群换回张学良,若是知道,想必就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放他走了吧? ![]() 好在一点,组织对卢汉很宽容,并未因此追究,还让卢汉当了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任。 1950年6月,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卢汉应邀参加,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热情接待,在欢宴中,卢汉检讨了自己以往的过错,其中就提到了南屏街血案和私放张群的事情。 毛主席听后,呵呵一笑,对卢汉说:“你在云南起义,为人民立了大功,你抗了日,起了义,晚年能这样就不错了,你就是黄花晚年香!”。 得到毛主席肯定后,卢汉心里也踏实了,1954年,他调到北京国家体委工作,1956年,还跟随全国人大代表到莫斯科访问。 1974年,卢汉离开人世,享年79岁。 |
|
来自: Loading69 > 《国军/汪伪/起义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