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军阀传奇—被孙殿英绑票、被亳县县长勒索的安徽省长高世读

 金色年华554 2023-09-21

高世读(1873~1954)字书田,亳州城关曹巷口人。

27 岁中秀才,在亳州的柳湖书院教了两年书,亳州的柳湖及柳湖书院,是亳州的人才的启蒙地,有许多硕儒、贡生都在柳湖书院教书。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高世读被毅军的安徽亳州老乡、毅军右翼翼长兼步兵第一营统带姜桂题叫到北京去当了他的幕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姜桂题办理长江防务,驻浦口编练江防军,高世读随军驻扎浦口。

宣统二年(1910 年),姜桂题升任直隶提督兼统武卫左军,高世读因为是读书人,所以被提升为驻豫毅军随营学校总办。

宣统三年(1911年),倪嗣冲见时局动荡,有机可乘,再一次投奔袁世凯门下,被袁世凯委任为武卫军右翼统领,并奏准特委倪嗣冲任河南布政使帮办军务,倪嗣冲对高世读这个老乡颇有耳闻,于是向高世读发出邀请,让他出任倪嗣冲所部的营务处处长。当年冬天,高世读随着倪嗣冲到安徽阜阳扩充兵力,高世读被任命为军械局总办。

民国2 年(1913年)袁世凯免去柏文蔚的皖督职务,北洋军趁势南下,倪嗣冲也率兵攻占省会安庆,倪嗣冲接到袁世凯的密令,将军队集结蚌埠一带,一边监视徐州的张勋,一边也给河南一些压力,高世读被倪嗣冲任命为第五路帮统兼带第一营,驻扎寿县进行练兵。

民国11年(1922年),马联甲任安徽军务督理;年底兼署安徽省省长,高世读随风而舞,被提升为第四混成旅旅长。

民国13 年10 月。高世读转头国民军,被任命为安徽国民军司令。

民国14年1 月(1925年),高世读任第四师师长兼皖北镇守使。10 月,刘镇华的镇嵩军的憨玉琨被胡景翼打的兵败自杀,憨玉琨手底下的将领树倒猢狲散,而当时在憨玉琨手底下混饭吃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只能带着自己的部队开始流浪,从河南西部流窜到安徽亳州。

亳州位于安徽西北部接壤河南,涡河靠着亳州流过,亳州不仅有名酒“古井贡酒”,也是世界中药之都,可谓交通便利,据说姜桂题的师爷戴万仞曾见过毅军继任统领米振标写来的书信,称毅军叛徒,目前在憨玉琨手下的孙殿英在憨玉琨自杀后四处流窜,有劫掠亳州的企图和迹象。但是,当时亳州的大小官绅都不信这事,毕竟亳州有华毓庵第五旅驻防,城坚财广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亳州城破后才知道,华毓庵早跟孙殿英暗通款曲,亳州乡绅李大瞎又送军火又带路的,亳州的白小猪、汤云龙、呲牙雕三个烟土贩子原本就是孙殿英在庙道会混的结拜兄弟,他们也啸聚了百余人为内应,而且他们还和亳州城防二团的团长张拱臣另有协议,张拱臣从北关让开道路,兵与匪似有分工,孙殿英抢城内,城防二团抢北关,之后亳州城里的商业繁盛地区,如白布大街、爬子巷、南京巷等处,都被焚掠殆尽。

已故毅军统领、昭武上将军姜桂题的家中保存有大量的枪械、弹药、鸦片烟土和金银财物,孙殿英也是丝毫不给面子,全部打包带走。

直系军阀陈调元当时是第八军军长、皖军总司令,他调派了20个营的兵力,将毫州重重包围,高世读的第四师师长也在其列,再说,高世读兼着皖北镇守使呢,亳州就是皖北镇守使的势力范围,高世读率领他的第四师由寿县出发驰援亳州,但是因兵力单薄,为策万全,陈调元又联系孙传芳借调了江苏刘凤图旅,旅长刘凤图被迫受命,但是唯恐因为这种闲事损伤自己的兵力,于是行动迟缓。而跟孙殿英勾结的华毓庵迫于军令,慢吞吞的从十河镇出兵,这才算合围了亳州。

但是孙殿英“不讲武德”,用土匪手段应对围攻,扬言“如果城外放一枪,城内就杀一人。”围城军队投鼠忌器,始终不敢攻城。于是孙殿英盘踞在亳州20多天大吃大喝,烧杀劫掠,孙殿英部队临走的时候,将高世读的大女儿高承玲绑在东门楼上,叫她喊话:“赶快退兵,不然他们就要杀了我!”高世读投鼠忌器,没有下令攻城,只能下令挖深了城外的壕沟,截断了孙殿英外逃的道路。这样的处置也许得当,当天夜里,孙殿英佯攻东、北两门,枪炮声动地惊天,守西门的华毓庵下令悄悄的把路让开,孙殿英的部队浩浩荡荡满载劫来的财货、烟土和几百个肉票从容经西门,渡涡河,往山东济宁去投奔张宗昌。

民国15 年(1926年)春,高世读升任安徽省长,10月,高世读重议筹设安徽大学,聘姚永朴为校长,但是乱世建学何止艰难,在高世读任上,安徽大学的建设止步于聘姚永朴为校长。

民国16年元月(1927年),高世读这个北洋政府的安徽省省长,任职不到一年,北伐军就来了,天下已是国民党的天下了,高世读身上的北洋烙印和读书人的精神洁癖让他坚持不签发陈调元增加地亩税以维持军费的文件,所以高世读只能向孙传芳辞职,北上天津跟家人汇合。

在火车停在徐州的途中,高世读被他一生的羁绊,投奔张宗昌以后摇身变成为直鲁联军十四军军长的孙殿英劫持。据说,当夜火车开到徐州,突然包厢里突然闯入一队手持短枪的士兵。

“请问大人是不是安徽的高省长?”

“你们是哪部分的?”

“我们是直鲁联军第十四军的。”

高世读心中一凉,这是老对头孙殿英在张宗昌那里混到的番号啊。

高世读手无寸铁,自然也不敢反抗,孙殿英看着手里的高世读,心想:要杀他吧,毕竟他好歹是一个省长,这年头,省长再不值钱,那全国只有几十个人,舆论会把自己淹死。还是不杀他吧,敲点竹杠得了,省的麻烦。要是舆论发现这件事,那就说为华毓庵报仇吧。

当年孙殿英从亳州城撤走之后,华毓庵就被高世读以通匪的罪名给枪毙了。

高世读被孙殿英的部下天天的索要钱财,他的资产早就转移到天津了,身边根本就没什么钱,于是只能找机会托孙殿英的赵参谋长说情。

孙殿英倒也爽快:“四十万银元,不二价。”

赵参谋长说:“高世读说自己有一笔款子在天津存着,但只有本人出面才可以取出。”孙殿英也是绑票的老手了,对这件事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于是派自己的副官陪高世读去天津提款。

高世读一到天津就先在租界住宿,从而保证了自身的安全,当晚就火速撰文发给报馆,自述被绑经过,高世读可是教书先生出身,文笔也是不同一般的出彩,被绑经过写的跟故事会一样,引人入胜。

于是,第二天的报纸纷纷刊登了原安徽省长亲笔写的“老高历险记”,京津舆论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大大小小的记者对新闻流量的敏感度跟现在做自媒体的对流量的敏感度毫不逊色,立刻就把旅店包围了,那个副官还要点脸,知道自己无法在天津待下去了,只好仓惶逃回驻地。(这要是现在的人,估计会赶紧开直播带货。)

孙殿英作为专业的绑匪,绑过的肉票无数,全身而退的人不多,高世读算是一个,但是孙殿英脸上就挂不住了,绑匪拿不到钱就算了,还被曝了光。

副官还没回来,报纸就到了孙殿英的手上,当时为高世读作担保的赵参谋长正陪孙殿英打牌,孙殿英当时不动声色,等到赵参谋长深夜散场回家的时候,孙殿英指使手下用乱刀把赵参谋长戳死在路中间。

从天津回到亳州隐居后不久,任毫县县长兼任安徽抗日自卫军第五路军副指挥熊公烈(后来叛国成为汉奸)竟然也去勒索高世读,高世读无奈,人家孙殿英有枪有炮有人都无法奈何我,何况你一个小小的县长?于是高世读让自己之前的旧部通过曹大中给熊公烈带了个话,托熊公烈向高世读问好,熊公烈这才知道这个老头是原来的安徽省省长。

建国后,他主动将土地文书上缴亳县人民政府,领家属回高瓦房村务农。

1954 年元月9 日病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