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精透支后,三味中药,助你精力旺盛

 图书 馆员 2023-09-21

肾精透支后,三味中药,助你精力旺盛。

肾精透支后会怎样?我有位朋友经常熬夜,思虑过度,房事不节,肾精严重透支,导致肾的固摄封藏功能不足。
他来看病时满脸通红,不好意思的说,自己有点早泄。日常生活中感觉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小便无力,尿频尿急,夜尿多,还长了很多白发,要不是情况有些严重,他是真不想来我这。
我告诉他,你放心,进了门诊室,你是病人,我是医生。身为医生是不会透露患者隐私的。我对他进行辨证,属于肾精亏虚。开方:莲子、覆盆子、牛脊髓。焙干炒熟,可益肾固精,填精补髓,常服大有强肾之功。

调理了一个月,又是一位好男儿。

护精养肾随时做
1.大小如厕必禁言,咬牙
2.叩齿,鼓漱,嚼核桃...增加口腔唾液,分小口吞咽(可被食道吸收化为阴精)
3.禁冷水冲脚,早晚搓热脚底涌泉
4.睡前脚心对贴一刻钟左右,以腿不麻能适应为度,尤其秋冬季多做
5.随时揉搓腰眼(肾俞),以发烫为宜
6.子午觉必睡
7.撮肛

祝诸位腰好。

【【养肾其实很简单】①护好自己的双脚,注意足部保暖;②大便要畅通,经常按揉肾区;③饮水养肾,排出毒素;④有尿不要忍;⑤吞咽津液,滋养肾精;⑥饮食保肾,常吃黑豆、虾等;⑦睡眠养肾,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⑧避免劳累节房事;⑨警惕药物副作用;⑩运动养肾,手掌对搓发热后按摩腰部。】①护好自己的双脚,注意足部保暖;②大便要畅通,经常按揉肾区;③饮水养肾,排出毒素;④有尿不要忍;⑤吞咽津液,滋养肾精;⑥饮食保肾,常吃黑豆、虾等;⑦睡眠养肾,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⑧避免劳累节房事;⑨警惕药物副作用;⑩运动养肾,手掌对搓发热后按摩腰部。
冬季补肾首选一种食物
寒冷季节里,首当其冲的是补肾气。在五脏与五行的关系中,黑色对应的是肾脏,而黑米性平、味甘,具有滋阴补 肾、益气活血、暖肝明目的功效,是补肾的好食材。黑米可与白米一起煮饭,或与核桃仁、大枣、银耳、莲子等一同熬粥。因黑米外部是一层较坚韧的种皮,所以需 提前浸泡而后才能煮烂食用,否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另外,泡米的水要与米一同煮,可以保存其中的营养成分。

黑米进补平和,尤其适于少年白发、产后虚弱、病后体虚以及贫血、肾虚等人,每餐吃50克(1两)即可。但因其不易消化,因此病后及消化能力弱的人应慎食。

补肾益精汤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肾虚,益精髓。主治肾虚体弱、阳萎之男性不育症。
【处方组成】
熟地30克、杞子15克、淮山药15克、茯苓15克、巴戟天15克、露蜂房10克、蛇床子10克、党参15克、补骨脂15克、仙茅15克、淫羊藿15克、山萸肉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肾阳虚加附子15克、肉桂3克;肾阴虚加知母15克、黄柏15克、鳖甲30克、青蒿10克、女贞子 10克、旱莲草15克、白薇10克、地骨皮 10克(依据患者情况适当选用其中2~3味即可);若气血虚加黄精20克,当归身15克、黄芪20克、鸡血藤30克。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服药3个月,痊愈受孕15例,未受孕而有效者5例,好转6例,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86.7%。 
【处方来源】

广西梧州市中医院黎耀彬

肾气足
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

看见传统医学中有很多养生方法,长期坚持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老中医介绍说,老人如果每天坚持做以下两个简单的动作,能达到防病强身的功效。

每天叩齿60下,固齿强肾皱纹少。

“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有谚语形容叩齿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上下牙齿反复相互咬叩60~360次,不仅能强健牙齿,对身体其他器官也是很好的锻炼。经常叩齿,能使经络畅通、强肾固精。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皱纹减少,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敲枕骨32次,健耳练脑睡眠好。

“鸣天鼓”是流传已久的一种保健方法。其做法是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称作“鸣天鼓”。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4次,或者早晚各32次。练习时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练习时要求“顶平项直”,可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调理畅通。

色心重肾精透支?两味药煮水喝大补肾精,固本填髓,阴阳同补

近有个朋友跟我说到,说他色心很重、欲望很强、可就是控制不住用手、房事频多,还很年轻就已经透支了肾精,出现肾虚问题、还有功能障碍、又有阴虚又有阳虚,这该怎么办?今天我教大家一个小方子,只有简单两味药,能生津补肾、培元固本,补阴又补阳。

为什么会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有的是先出现的是阴虚的症状,比如手心脚心发热、心胸沉闷烦躁、腰膝腿软乏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耳鸣、遗精早谢、或者是阳强易举等现象。有的是先是阳虚的症状,比如畏寒怕冷、四肢发冷、稍微一活动就感觉到累、容易出虚汗、或者有阳伟早谢、勃起功能出现障碍、举而不坚等情况。
不论是先出现阴虚或者是阳虚,时间久了,就都有可能损伤到另一方。在中医上认为,阴阳是互跟互用的,出自同源,相辅相成,阴虚或者是阳虚,都可能会导致阴阳两虚的症状,也就是既有阴虚的症状,又有阳虚的症状。

今天分享一个小方子,叫做天丝饮,是由巴戟天、菟丝子组成。

菟丝子:可归肝经、肾经,药性平和,不燥不滞。具有平补阴阳的作用,既可以补肾阳,又可以益肾阴。
巴戟天:
性甘、辛、微温,归肾、肝经。具有很好的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阳虚引起的症状,或者是功能障碍,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这两味药配伍合用,对于阴阳两虚的问题,或者是肾阳不足引起的症状,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天丝饮这个方子,一味补阳,一味滋阴,同时又能共同作用,升发肾气,适合肾气不足,阴阳两虚的人参考调理。如果出现了肾阴不足,阴血亏虚的情况,脸色萎黄,毛发干燥,还可以添加滋阴补血的当归,熟地黄。

如果脾肾两虚,胃口不好,出现了大便溏稀的情况,也可以添加白术,山药等等健脾补气的药物。

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我们要根据中医辨证指导下用药,如果有类似问题,可以留言,我看到会帮你解答!

肾好持久,肝强够硬,脾好精旺 一盒药三脏同补,帮你远离男言之隐
肝肾同补小茶方
肝肾两虚怎么办?中医讲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所以肝肾要同时进补。
专家推荐
三味中药可帮你:当归10克、枸杞子15克、龙眼肉15克。

一起煮水代茶饮坚持一段时间,能够补肝肾,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简简单单两味中药,轻松帮你调理腰酸膝软,肾精亏空
在临床上遇到很多患者,因为房事不节制,长期的手瘾习惯,导致年纪轻轻就出现腰膝酸软,力不从心的情况。往往还经常伴有脱发白发,身体疲倦乏力,耳鸣健忘等症状。这种情况其实多是由于肾精亏空导致的。
今天给大家介绍两味药,实实在在的补肾好方法,他们就是续断和黄精。其中续断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的作用。补肝肾、强筋骨是它的专长。一方面可以补肝肾之精,一方面也能够通利血脉。
而黄精首先能健脾,促进营养的吸收,其次黄精入肾,可以补阴血填精髓,对于肾精亏虚有很好的调剂作用。

两药合用,不但可以补肝肾之精,还能化瘀、通脉、利血、健脾,算得上是经济实惠的补益之法。

枸杞搭配这4个中药,大补肾精,阴阳同补,肝肾同调,助阳起痿!

现在有很多中老年人,甚至还有年轻人,喜欢在保温杯里泡点枸杞喝,想着可以保健养生,增强男性的功能,这都是对枸杞的误解。

枸杞虽然可以补肾,但是补的是肾阴和肝血,所以单独的泡枸杞效果并不好,不过咱们可以搭配这4个中药来补肾固精,助阳起萎,阴阳双补,肝肾同补。
图片

第一个,可以搭配肉苁蓉来温补肾阳。
如果你肾阳亏虚了,出现了腰膝酸冷,畏寒怕冷,阳痿早泄,举起不坚等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参考它俩搭配了,不过大家需要注意,这里肉苁蓉一定要半倍于枸杞,阳气的阴可以更好的留存于体内。
图片

第二个,可以搭配熟地来滋补肾阴。
如果你平时有遗精早泄,平时还潮热盗汗,手心脚心发热,还容易口舌生疮,胸闷烦躁,午后潮热等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参考它俩搭配了。
图片

第三个,可以搭配菟丝子来阴阳双补。

如果说你是阴阳两虚了,怕冷又怕热,上面两种的症状,多多少少都有些,这个时候可以搭配一个菟丝子来达到平补阴阳的作用。
图片

第四个,可以搭配覆盆子生精固精。

我们说肾主藏精,但是肾精又化肾气,肾气分为肾阴和肾阳,如果你肾虚久了耗损了肾精,出现了须发早白,或者是身体早衰,甚至还有临门不举,阳痿早泄的症状,这个时候就需要补肾固精了,可以搭配一个覆盆子。
图片

一个方子,简单5味中药,助你肝肾同补、生精固本,益寿延年。

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记性差等问题,刚刚交代过的事情,一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并且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再一看须发早白,牙口也不好,腿脚也不是那么的灵便,感觉自己哪哪都不好,身体反应迟钝。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不少人也尝试过用各种方法进补,但都效果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其实,从以上各种症状表现来看,中医认为,大多都是跟肝肾亏虚,肾精不足有关。
中医上讲,肝主筋,肾主骨,而且腰为肾府,所以腰腿的问题、骨头的问题都与肾有关。
另外,肝藏血、肾藏精,并且肝肾同源,精能生血,血能化精。所以肝肾充足的人,精血互化,筋骨相依。看起来就会骨骼强健,有力量。反之,筋脉失养,就会出现腰腿僵硬,甚至肢体麻木疼痛等现象。另外,肾精亏虚,脑髓自然也会空虚,人就会常常头晕耳鸣,健忘、记忆力差;至于脱发、白发、掉发,以及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哪能缺得了气血的滋养呢?失去了气血,就像禾苗失去了雨水的滋养,一切慢慢都会变得枯萎起来。这时候便会筋骨萎软无力,精血不能养头发,就会头发花白,掉发,并且,肝肾阴虚之后,还会生内热,导致出先失眠、梦多以及口干口渴,大便干燥等现象。
因此说,要想改善以上问题,就要滋补肝肾,补肾固精。怎么办呢?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子,叫人参固本丸,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样的作用吧?
首先它里面就有生地和熟地这2味药,这2味药相信大家都比较的熟悉,都具有很好的滋补肝肾的功效,并且二者都为地黄,但因为炮制方法的不同,所以在药性上有了一定的差别,其中生地,性凉,更强于滋阴生津,凉血清热。而熟地恰好相反,味甘性温,所以滋补性更强,那么两者配合,一寒一温,一清一补,在滋补肝肾,生津益精方面,便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紧接着,这里面还有麦门冬和天门冬这两味药,这2味药也性质甘寒,所以也同样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其中,麦门冬,入肺经、胃经,也入心经。重在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而天门冬,甘寒清润,入肺,肾二经,不仅可以养阴清热润肺,而且还具有滋肾的作用,能够补肾除虚热。
最后加上了人参,人参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仅可以大补元气,而且还能温补五脏六腑。
那么,这5味药组合在一起,生地熟地一清一正,扶正祛邪。天冬麦冬则生津增液、滋阴润燥。人参可以大补五脏,共同补血益气,生精固本,延年益寿。对于肝肾亏虚,肾精不足所引起失眠脱发,腰膝酸软、面黄早衰,以及肢体僵硬、身体虚不受补等问题,便会有不错的改善。
大家学会了吗?如果有需要,可以找中医加以辩证。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5味药,补血益气,益精固本

很多朋友经常有腰酸背痛,头晕耳鸣,记忆减退的表现,还总是倦怠无力,精神头不佳,须发早白,感觉自己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了,自己找一些方法进补,但是进补的效果不理想,还会经常上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事实上,以上说到的情形,中医认为和肾精不足,精血亏虚有关,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可以互相化生,中医理论中,肝肾也是同源的,精血互相化生,筋骨强劲。每当身体精血亏虚时,这个时候就会表现出阴虚的情况,中医上叫肝肾阴虚,这时候会筋骨萎软无力,精血不能养头发,头发花白,掉发,肝肾阴虚,阴虚会生内热,热扰神明,就会出现入睡困难,梦多等。
该怎么解决呢?
给大家介绍一个既可以养血益气,又可以补精固本的方子,名字是人参固本丸,方子组成包括二地、二冬、人参,5味药,我们分析一下,看为何有这样的作用?
首先说一下这个二地,生地和熟地,二者都为地黄,但因为炮制方法不同,作用迥异,生地性寒,味甘,寒可清热,甘可滋阴,更强于滋阴生津,凉血清热。熟地味甘性温,滋补性更强,可以滋补肝肾,填精益髓,像是血亏津伤,肝肾不足都有较好的补益作用,两者配合,一个寒一个温,一个清个一补,可以起到滋补阴血,生津益精的作用。
然后加入了二冬,天门冬和麦门冬,这两个都是甘寒性质的药物,都有很好的滋阴生津,润燥增液作用。麦冬能入心经,养心,还能清心除烦,治失眠盗汗,天门冬上可以清肺,滋肾阴,下可以补肾,补肾除虚热。
最后加上了人参,人参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可以大补元气,还能温补五脏六腑,安神补津液而止渴。

最后,简单总结,人参固本丸是一个益气生血,补肾填精,养生增寿的方子。对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导致的脱发,发白,早衰面黄,困倦乏力,腰酸腿软,入睡困难等都有很好的补益效果

熟地黄:补肾精最重要的药,这样用效果最好。
熟地黄:补肾精最重要的药,这样用效果最好。


今天来跟大家聊聊一味非同寻常的本草中药-熟地。
自古以来,熟地就是补肾填精最好的药,没有更好的替代品,熟地补肾第二,没谁敢说第一。
对中医中药有所了解的朋友,对熟地应该不太陌生,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就是以熟地为主药的方子。还有补血主方四物汤,也是以熟地为主。
那今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熟地。
地黄这个药真的非常特殊,地黄又叫地髓,也叫地精,为什么叫地髓呢?
就是它能够吸收大地的精髓,把土壤里的精髓都吸收在地黄里面。
所以呢,种地黄的土壤不能年年种,种一次地黄就要休耕几年。因为地黄把土壤里的精气都吸走了,土壤精气匮乏不能继续种地黄,这样种出来的地黄也没多少药力的。
地黄吸取了土壤中的精气,人吃了地黄,就能把这些精气补到身体里,所以地黄最大的功效就是补肾精。
首先,我们要知道地黄有3种,分别是: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
鲜地黄,就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新鲜地黄,这时候的地黄是黄色的。
鲜地黄性寒,并没有多少补肾作用,鲜地黄最主要就是用来清热凉血生津用的。
因为这刚挖出来的新鲜地黄性偏寒,性寒就能清热凉血,鲜生地还多汁,可以大补人体阴分。
把鲜地黄晒干,就成了干地黄,在药房里又叫生地。地黄晒干后就没那么寒了,只是稍微偏凉,地黄晒干后就由黄色变成了黑色。
为什么会变成黑色呢?
从物质成分上来说,因为地黄里含有大量铁质,铁被氧化后成为铁氧化物,于是就变成了黑色。
这种铁氧化物是血液里组成部分,所以干地黄最擅长就是补血,西医讲的缺铁性贫血,最好的药就是这干地黄。
熟地,顾名思义就是蒸熟了的地黄。熟地,是用鲜地黄和黄酒经过多次蒸晒而成的,古法的熟地是九蒸九晒之后,补肾效果最好。
经过多次蒸晒之后,地黄的寒性就去掉了,变成了甘温之性,熟地变成了甘温之性之后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
因为补阴的多为寒凉之品,而熟地因为加入了火的蒸制,火为阳,所以熟地还能补肾阳,熟地能大补肾中之阴阳,阴阳二气能合成肾精,所以我们说熟地可以补肾精。
最擅长用熟地的医家是张景岳,被称为“张熟地”,它一生中最推崇的中药就是熟地。
他是这么说的: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补之,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旺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肺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
从张景岳先生的论述中,我们看到熟地的“补”“聚”“重”“镇”“缓”这些特性,总之,熟地是一个补阴分补精血的良药。
那有朋友也许会问:那干地黄和熟地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我认为最本质的区别:干地黄在补肾的基础上有“通”的作用,而熟地没了“通”的功效,成了一个纯补无泄的中药。
伤寒论里没有提到过熟地,伤寒论方子里记载的地黄都是干地黄,到了汉代以后有地黄的方子,大多都为熟地,而且后人把经方里的干地黄也改成了熟地。
因为这样,现在咱们看到各种各样含地黄补肾的方子,就非常奇怪,看起来是经方,但是实际上又不是经方。
有朋友或许接着问,那到底哪个好?各有各的好。总的来说,汉代以后出现的熟地,是补肾填精最重要的一味药,对中医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熟地对炮制工艺极为讲究,古法是九蒸九晒,但是呢很可惜,到了我们现在几乎没有九蒸九晒的熟地了。
因为没有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熟地补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了。
接下来,来聊聊熟地的用法。
我们知道熟地最擅长补肾精,所以熟地最适合肾精亏虚的人来吃了。
肾精亏虚的人是哪些症状表现呢?
肾精亏虚的人,会头发过早变白脱落,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牙齿脱落,驼背,腰膝酸软,女人过早闭经,男人房事无力,少精死精甚至不育等等
很多人一看,觉得自己很幸运,这些症状都没有。实际上我想告诉你,人到30岁以后,不说百分之百,10个人有9个人都肾虚。
不要觉得肾虚很丢人,事实上“肾虚”是人之常态。
这肾精就好比油灯里的油,肾阳就好比油灯的光,只要油灯一直亮着,这肾精就是不断消耗不断减少,油尽灯枯之时就是生命的终点。
所以,人到中年之后,补肾就是在给自己的油灯里加油,油多了就可以延长生命长度和生命质量。
熟地怎么用呢?熟地一般是入方子配伍其他药一起用的,熟地是药不是养生品,我不太建议直接用熟地煲汤这种吃法。
如果你实在想用熟地,我的个人建议加些陈皮或者砂仁一起煮。
为什么呢?
因为熟地纯补无泻,太滋腻了,恐怕还没补到肾里就堵在半路上了。
所以呢,加点陈皮或者砂仁来行气理气,同时化解熟地的滋腻,让身体能更好地吸收熟地的精华之气。
哪些人最适合用熟地呢?
第一,容易头晕眼花的人,辩证为虚证,即可用熟地。头晕,往往是因为肝血不能上达,也或者是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也或者是肾精不足不能上达于脑,不论是哪种,把肝肾的精血补足,对头晕眼花都有一定改善作用,这种上病下治的治法,中医非常擅长。
第二,失眠多梦的人,辩证为虚证,即可用熟地。精血不足不能养心,心就不能藏神,神无处可归就会多梦。补精血最好的药便是熟地。
第三,膝盖腿脚无力,骨质疏松等老年腿脚的毛病,大多都可以用熟地。肾主骨,肾主封藏,钙质流失骨质疏松,问题并不是出在骨头上,而是因为肾虚了,肾藏不住精,导致骨头里的骨髓和钙质流失。所以,要解决老年腿脚的这些毛病,不是吃钙片补钙能解决的问题,应该去补肾精,熟地是不二之选。
第四,耳鸣眼花的人,大多都需要用到熟地。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老年人耳鸣眼花,多是因为肾精不足了,熟地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产后脱发,白发,腰酸腰痛,健忘,也需要用到熟地。产后精血不足,很多肾虚的症状最容易在产后女性身上出现。要解决这些问题, 要从根上去治,要补肾精才能真正解决。
第六,脸色苍白,月经量少的血虚人群,也需要用到熟地。熟地不但能填补肾精,还能补血液的铁质,增加血液供应量,所以血虚的人要喝的四物汤,就是要用熟地和当归配在一起,效果就非常好。
第七,现代医学命名的干燥综合征,表现出来眼睛干涩,皮肤干燥,也需要用到熟地。所谓的干燥综合征,其实就是人体的阴分太少了,能大补人体阴分的是生地,能大补精血的是熟地。
这7种情况最适合用熟地,当然熟地远远不止这些用法,大家记住一条就是了:一切精血不足,熟地必用之。
熟地虽好,但也有缺点,熟地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滋腻之性。
因为滋腻,会阻碍气机流通,所以胃肠气滞容易腹胀腹痛的人,要谨慎用熟地。
因为滋腻,会加重湿气,所以身体湿气重大便粘腻的人,也要慎用熟地。
因为滋腻,就会碍脾胃,所以胃口不佳饮食偏少的人,也要慎用熟地。

地黄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件礼物,希望每个来学中医中药的人,都能用好这味地黄,造福自己和家人。

千年补肾古方,三味药,补肾固精,肝脾肾同补,男女通用
肾精被称为“先天之本”,是我们储存在肾里的精华物质,只有肾精充足,才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如果你经常觉得精神疲惫,不爱动,只想躺着,而且小便很多,明明没有喝很多水,但总是有尿意,到了晚上睡觉,一夜起来好多次,觉都睡不好。平常总是腰酸腿软,走起路来腿打弯。还总是头晕眼花。经常拉肚子。

不管男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孕不育,女性还会出现带下增多的情况
这可能就是肾精不足了,不仅不能充养全身的脏腑,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不能固涩我们身上的液体,出现小便增多,腹泻,带下增多的情况。
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补肾填精,把我们的肾精补满,同时固涩肾精,不让我们的肾精白白的浪费掉。
今天沈医生给大家推荐的这个中成药,本来是记录在清代医书《医方论》里,因为在现代使用的也非常广泛,所以被制成了中成药,叫做茯菟丸。
茯菟丸用到的药物分别是茯苓,菟丝子,山药,莲子和五味子。
菟丝子,山药,莲子和五味子这四味药,都有收敛阴液,固涩肾精的作用,让肾精不白白浪费掉。
同时菟丝子还可以补益肝肾,收涩的同时,还能补充肾精。
山药可以益气养阴,脾肾同补。
莲子在益肾涩精的同时,还能补脾止泻,养心安神。
五味子也可以涩肠止泻,同时还能收敛汗液,改善肾阴亏虚导致的盗汗,虚寒等等。
最后就是一味茯苓,可能有的人会疑惑为什么在补肾填精的方子里,用健脾渗湿的药物,而且茯苓这味药还体现在了方名里,看起来很重要。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在中医里,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和后天可以相互影响,互相转化,互相补充,所以肾精不足,会导致我们脾胃虚弱,脾胃虚弱,也会影响到肾精,所以补肾的方子里,经常会用到健脾的药物,来做到先天后天同补。
第二是因为,肾精亏虚,肾气运化水液的能力就会下降 ,导致我们身上有过多的水液,脾“喜燥恶湿”,水湿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导致我们拉肚子,胃口不好,所以需要茯苓来健脾渗湿。
茯菟丸这个方子,可以在固涩肾精的同时,填补肾精的不足,同时还能做到脾肾同补,把我们的身体当做一个整体,所以很适合脾肾两虚,肾精不固的人来调理身体。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用药都要建立在辨证的基础上,如果你对自己的情况拿不准,就需要寻求医生的辨证指导了,自己不要随意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