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医学生必定纠结的问题,就是未来如何选择从事的科室。 而有不少医生选完科室之后,觉得自己掉进了“坑”,想要换个“坑”。 其中儿科和急重病成为了考虑换科医生最多的科室,想换科的儿科医生比例甚至达到了66%。 为何选择现在的科室的呢? 都有哪些考虑呢? 作为一名5+3+X过来的人的一点建议: 如果没有兴趣支撑去选择科室的话,那么: 如果想做临床医生,能动手的,就选眼科啊,口腔科啊,乳甲小外科...总之就是小外科,有钱又不是太累,一个手术一两小时解决,哈哈,大外科就算了吧,太累,内科的话不了解,不要问我,疼痛科好像不错。 辅助科室的话b超啊,结交熟人最方便的一个科室,可以帮领导家人偷偷做。 以上科室都是要值夜班的,没有完整周末。对了,偷偷告诉你们,还有一个神仙科室,有周末没有晚夜班的科室叫做病理科...但是病理科要取材接触甲醛,看片子量多的时候眼睛是花的。哈哈哈。 没有完美的科室,只有合适自己的。拿走不谢。 当初考研选择妇产科,仅仅是因为好就业,没有想太多,现实确实如此,妇产科比其他临床科室好就业很多,但是同时也承担了很多的心酸,妇科就是手术科室,和外科医生一样,天天手术,不过妇科基本是女人的天下,体力耐力心理素质确实整体来说比男医生欠一点,产科就是又脏又忙风险又高,特别在产房,各种突发事件,产科医生人少,能干妇科不干产科,大家都处于一种每天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很多妇产科女医生脾气暴躁也是被后天改变的,虽然这样很不对,😄 考虑过心内、胃肠外、神内... 当初最想去心内科,本科科研心内科,喜欢心电图,喜欢内科中的老大这一成就感。想做介入,但是害怕吃射线,以及不想晚上起来急诊,睡觉对我很重要。 胃肠外科是普外科的一大分支,小时候想做外科医生,老百姓好像觉得外科厉害,找对象也是,你就可以浪得这一个虚名。但是学医期间发现解剖人体也就那么回事,并不是那么有意思。站台久了人累,觉得做手术很烦,不想一台接一台的跟做,而且我是精益求精,要写满分病历的人,外科病历风气不咋样,不太喜欢。而且发现外科手术粗暴,最好的胸外和甲乳外,小小结节真的值得大段切嘛?少有精细艺术。 神内,喜欢它的逻辑推理诊断,值得思考。罕见病有意思。若是能做血管介入,那是最好的。最后选了它,我唯一的担忧就是收入低。 超声大量缺人极好找工作,但工作环境待在小黑屋就跟窗口一样抽不开身。 影像比较饱和没超声缺人,工作环境很好天天对着电脑,刚入职写平片较枯燥,后期写ct磁共振收入不错。 核医学小医院没有,大医院开展但人流量没放射超声多,发展前景可以,收入一般。 介入待遇最高还可以赚外快,上手术吃射线多,适合急需拿短期健康换收入的男生。 超声好就业收入一般;核医学冷门,二甲医院几乎不开展;介入收入高吃射线,生育前不建议去;放射比较中庸。 某三甲医院招聘,超声很缺,由临床医生转岗而来: ![]() 大象看来,科室只是方向不同,并不存在孰好孰坏,每个科室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魅力”,优势和劣势都是并存的,而选择科室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契合度、也要了解好该科室的发展前景、行业现状等等。 当然,在足够了解科室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的兴趣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喜欢也很重要呀~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外在因素,比如: 同事关系是否融洽; 医技科室可以考虑B超(更适合女性)、放射科(男性或许更有前途); 如果医院体检任务繁重,可以考虑检验科; 可以看看招聘广告,哪方面的医生更容易择业等等...... 那影像科到底如何呢? 首先,影像科的岗位分诊断医师和技师两种, 大医院诊断和技术分开,诊断医师几乎不接触病人,工作的环境高大上;技师有点麻烦,直接接触病人,尤其是急诊也会经常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小医院诊断、技术不分,大家干一样的活,拿一样的钱,诊断医师的操作技术方面有的比技师的水平还高,对技术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超过技师们的大有人在。 我们是幕后无名英雄,职责就是“服务”于临床,病人痊愈出院会对他的管床大夫感恩戴德,却不会记起也有我们的一份辛劳。还有一方面就是收入肯定没有临床医生高。 中国的影像科发展非常快,好比是一个速成班,在医院也不可小觑,因为没有影像科,临床转不动! 各位同行是为什么选择了影像科呢?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科室,你会选哪个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