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键盘侠太可怕了,让我见识了传销性的洗脑能力

 一切由心而变 2023-09-21

昨天,本想蹭个热点,写了一篇《金帝股份的融券事情上我支持证监会的说法》的文章。其实文章的阅读量不算很高,不到3K,但后台的回复量超过了100,是我开公众号以来回复最多的文章。而且一边倒的骂我的文章,而且还骂得很难听,最后受不了了,只好开了关注才能回复的功能,而且把一些人也给拉黑了。

一开始我也很不理解,我的文章当中也都是很中性的,也没有对监管层大唱赞歌,只是从专业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观点而已,勉强算是一篇科普文章(有兴趣的还可以看看《融券,不是你想的那样这篇文章,讲得更透彻,就遭到了恶意的口诛笔伐,让我见识了网络键盘侠的威力。今天在家随便翻翻吴军博士的《富足》一书,里面的一个例子倒也让我豁然开朗。

这一部分讲的话题是“真相是否能拆穿谎言”,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世界上最著名的系统性制造谎言的人,当属纳税德国时期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当时的收音机很贵,价格在200-500马克,戈培尔搞了一个的“人民的收音机”工程,把收音机的价格降到了70马克,但是只能收听德国电台的广播。结果德国的老百姓听到的都是德国军队一路高奏凯歌。有一天一位德国飞行员的母亲收到通知,她的儿子在前线阵亡,但几天后BBC(英国广播公司)公布的德国战俘名单却有她的儿子。有8个熟人(通过改装的收音机知道消息)好心告诉她这个消息,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母亲向警察告发了这8个人。这种收音机让8000万德国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吴军《富足》

所以说,真相并不能消除谣言,真相也并不比谎言更容易让人接受。真相往往是赤裸裸的,让人难受的,人们往往觉得这一定不是真的。而谣言,特别是关于资本阴谋论的谣言则让人深信不疑。人们痛恨有钱人,觉得自己之所以没钱,是因为少数金融寡头控制了全世界的资本,而自己成了对方的韭菜。比如那本著名的《货币战争》,一本漏洞百出的金融幻想小说,却被好多人当成圣经,感觉已经洞悉了金融资本操作的内幕。

我在CHATGPT查了一下,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为'确认偏差'或'确认偏见'。确认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住那些与他们原有信念和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视或排除那些与其不符的信息。在股票投资中,当人们购买了某只股票后,他们往往会倾向于将所有消息和信息都解读为对该股票有利的好消息,而忽视或轻视那些不利的消息。同样地,当你认为股市要进入熊市,就会把各种市场传闻当做坏消息来解读,也不想想那些现象可能一直都存在,为什么以前就没人说,股市一跌就都冒泡了。

其实投资就是一场修炼,不要因为一次胜利就冲昏头脑,也不要因为一次亏损就垂头丧气,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投资的盈亏其实很大程度是运气所致,真正向巴菲特这样的常胜将军真是少之又少。而对于我自己,我宁愿相信那些盈利都是因为运气好,而亏损都是因为自己的判断错误或者风控能力有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策略并提高风控能力。投资最重要的是先保住本金,剩下的自然就都是盈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