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哈尔滨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3-09-21 | 阅:  转:  |  分享 
  
?哈尔滨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春节前后,杭州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
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⑥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来影响种群数量的2.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
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
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3.下图甲表示某鱼类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净补充
量(出生率、死亡率之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种群净补充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代表出生率,b代
表死亡率B.E点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C.G点对应图甲中E点,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D.为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捕捞后应使鱼类种群数
量维持在F点4.东北“神兽”傻狍子,是中国东北林区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狍子经济价值较高,是猎人们最爱猎捕的野生动物之一,滥捕导致
野生狍子数量急剧减少。我国于2000年8月1日发布: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对东北某林区一狍子
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其中δ=前一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增长,t
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B.t1时种群内狍子的个数量体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C.t2时种群内狍子数量达到K值,此后数量在K值上下
波动D.t3时种群内狍子个体数量少于t2,个体的生存压力较t2时刻小5.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
态变化,4个锥形瓶分别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条件中进行培养,均获得“S"形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细胞计数板可准确
计数锥形瓶中酵母菌数量B.酵母菌的数量达到K值以后可能会下降C.锥形瓶Ⅱ和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相同D.锥形瓶Ⅳ最先达到K值,I最后
达到K值6.某研究小组用血细胞计数板来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图是该小组所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某同学将培养到第5天的培养
液稀释10倍后,统计五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值为N。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计数时若将压在中方格边上的酵母菌都算在内,会
使计数结果偏大B.本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培养到第5天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25N×10
5个/mLD.若培养到第7天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数开始减少,可能与代谢产物积累有关7.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如图曲线甲),
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E点
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
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8.某草原,狐和兔
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分析,狐和兔的数量变化受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B.狐和兔数量变化相
互制约,是循环因果关系C.狐捕食兔的种间关系客观上促进了兔的发展和进化D.若兔逃避狐捕食能力提高,两种群数量变化仍符合该曲线模型9
.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 化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
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说明高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寒温带地区种子春季萌发成幼苗主要受气温上升的影响C.蚊类等昆虫在冬季来临时死亡
主要受水分不足的影响D.非生物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具有反馈作用, 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调节种群数量10.生态位宽度表示被一个种群所利用
的不同资源的总和。生态位重叠指在一个资源序列上,两个物种利用相同等级资源而相互重叠的状况。物种生态位的宽度大小与生态位的重叠指数有
十分紧密的联系,相关研究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表1生态位宽度树种名生态位宽度西南红山茶(Camellia pita
rdii)0.6831猫儿屎(Decaisnea insignis)0.5516光叶琪桐(SophorajaponicaLinn.
)0.5018野桐(Mallotus japonicus)0.3133冬青(Ilex purpurea)0.1121赤杨叶(Aln
iphyllum fortunei)0.1429华山松(Pinus armandii)0.1429表2生态位重叠指数种名光叶琪桐西
南红山茶猫儿屎野桐水杨叶冬青华山松光叶琪桐0.09240.05560.01270.01410.07170.0144西南红山茶0.1
1280.08510.08001.10360.0162猫儿屎0.09390.15220.09190.0000野桐0.5940.09
100.0000赤杨叶0.00000.0000冬青0.0136华山松A.西南红山茶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其竞争力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也越强B.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的物种之间往往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指数C.生态位宽度排名前2位的西南红山茶、猫儿屎与其他物种之
间的生态位均有重叠D.赤杨叶和华山松没有生态位重叠,不存在种间竞争11.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
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动,不同地块中获得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种群数量的单位为只)。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蚯蚓马陆蜘蛛鼠妇蜈
蚣线虫蜗牛……物种数甲地954172287……47(种)乙地3165082……38(种)丙地1483165379……54(种)A.
甲地的线虫可能属于该地区土壤中的优势种群B.在统计丰富度时,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和样方法C.实验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热的特点D.调
查结果表明丙地的物种丰富度和各种群密度均比乙地大12.云杉为中国宝贵树种,产于陕西西南部(凤县)、甘肃东部(两当县)及白龙江流域等
地,生态学家对白龙江流域某地云杉林中两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两种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觅食部位如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A.云杉为林莺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条件B.同一棵云杉树上的两种林莺必然存在种间竞争C.同一棵云杉树上的两种林莺的分布体现
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云杉林生物群落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次生演替1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沙市中山公园动物园中的各种
生物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能构成一个群落②地衣阶段形成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苔藓不会使岩石分解③不同地段的种群常呈
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④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⑤草原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区,
群落中物种较少,群落结构较简单A.①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⑤14.下列关于不同类型群落中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物群落中两栖类动物较为罕见B.分布于高纬度地区的狐狸耳朵和尾巴更大C.森林群落中生活于林下的人参叶薄,叶绿体颗粒大D.
荒漠生物群落中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活内15.下列关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
点和速度不同但终点可能相同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从群落结构简单到复杂的变化C.群落演替受环境影响,也与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变化有
关D.矿区生态修复体现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6.某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
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树龄(年)株数
树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赤杨025812202519149
4栎树21151075420000松树00057111310532杜鹃22313341321A.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最高的物种是松树C.栎树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该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没有分层现象17.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
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糖源不足时进行果醋发酵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醋酸菌发酵产生CO2B.酿酒过程中,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
应缺氧、呈酸性的环境C.制作腐乳时若酒精的含量过高,则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缩短D.在泡菜坛中加入大量的糖、酒和香辛料,抑制有害菌的繁
殖18.如图甲是酒精和醋酸发酵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可先用
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B.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bC.醋酸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酒精发酵D.
乙图中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反应场所不同19.灭菌、消毒、无菌操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
、植物细胞DNA的提取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微生物、动物细胞培养基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污染C.为防止蛋白质变性,不能用湿
热灭菌法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灭菌D.可用湿热灭菌法对实验中所使用的微量离心管、细胞培养瓶等进行灭菌20.在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
,黑茶(中国边疆游牧民族的主要饮品)会产生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金黄色颗粒“金花”。研究人员对“金花”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过
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金花”样品中加入蒸馏水制成样品悬液B.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统计结果可能比实
际值偏小C.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进一步纯化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21.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
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下列关于培养基甲和乙是否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说法正确的是( 
 )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水培养基甲++++﹣++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A.培养基甲
能,培养基乙不能?B.培养基甲不能,培养基乙能C.培养基甲和乙都能?D.培养基甲和乙都不能22.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
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等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
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为了筛选目的菌B.实验培养过程中进行
振荡培养,可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C.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D.将固体培养基得到的目的菌重复
多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大量菌种23.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寄生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胃肠道等局部组织感染。检验水样中大肠杆菌数目
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其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大肠杆菌的代谢物能与伊红—亚甲蓝(EMB培养基的指示剂)反应,菌
落呈深紫色。下列对该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测定前,滤杯、滤膜和滤瓶均需灭菌处理B.过滤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杂
菌污染C.将过滤完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完成大肠杆菌的接种操作D.在EMB培养基上,只有大肠杆菌能正常生长并形成深紫色菌落2
4.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发酵工程时,优良菌种只能
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获得B.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C.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
剂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作为化学防治的重要手段,可用于防治病虫害25.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②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③谷
氨酸棒状杆菌发酵时,需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才能积累谷氨酸④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⑤生产柠檬酸
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⑥生产谷氨酸需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⑦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农药可以促进植物生长A.2项?B
.3项?C.4项?D.5项26.科学家利用拟南芥的愈伤组织进行实验,探究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愈伤组织生根的机理,结果如图所示。诱
导生根的培养基(RIM)的配方中含有生长素(IAA),wei8是拟南芥生长素合成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
诱导生根、生芽过程均需避光处理B.增加培养基中IAA的浓度,1组的生根效果会更好C.2、4组比较,没有遵循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
D.培养基中的IAA和自身产生的生长素有利于愈伤组织生根27.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
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
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培养基编号浓度/mg·L-1?m/%n/个6-BA?IAA?1?0.5076.7?3.12?0.1?77.4?6.1?3?0.2?
66.7?5.3?4?0.5?60.0?5.0?A.该实验证明了6-BA对菊花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没有影响B.1号培养基不利于试管苗
生根,2号培养基利于形成丛生芽C.茎尖能形成丛生苗而不是单株苗的原因是离体和充足的营养条件D.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比例,因变
量是丛芽的数量和生长状态28.以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
和?BB。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程①获得的?a、b?称为原生质层,②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c?细胞只有?
AABB?这一种类型C.过程③和④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D.获得的植物?d,因为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能正常配对,所以理论上是可育的
29.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下技术和相应优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微型繁殖技术——打破生殖
隔离B.单倍体育种技术——利于获得突变体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精准控制成体性状D.植物细胞培养——不占用耕地,几乎不受季节限制
30.为了初步检测药物X和Y的抗癌活性,在细胞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加入相同数量的肝癌细胞,使其贴壁生长,实验组加入等体积相同浓度的溶于
二甲基亚砜(溶剂)的药物X或Y,对照组中也加入了一定的溶液,培养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实验结果组别细胞个数
(个/孔)对照7.8×106药物X6.7×104药物Y5.3×105A.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设置了三个孔,可以减少实验误差B.可用胰蛋
白酶处理使肝癌细胞脱落下来并进行计数C.对照组中加入的溶液是和实验组等体积的无菌蒸馏水D.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药物X的抗癌效
果较好31.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毒的环境;②无菌的环境;③只使用合成培养基;④温度与动物的体温相近
;⑤因在CO2培养箱中培养,故不需要O2;⑥多数动物细胞培养在7.2~7.4的pH环境A.①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⑥32.下图是科研人员将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连接形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示意图,它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
能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抗体制备过程中细胞融合的基础B.ADC能识别肿瘤细胞利
用了药物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原理C.肿瘤细胞被ADC选择性杀伤而导致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肿瘤进行
靶向治疗33.如图表示培育转基因克隆羊和胚胎工程的部分操作流程,其中字母代表有关结构或个体,数字代表过程、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是(?)A.图中过程1-7所涉及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细胞核移植B.通过1、2过程获取分散的细胞时,用
到的酶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接触抑制C.图中动物细胞培
养过程中应将细胞置于5%CO2的气体环境中D.小羊h的遗传物质来源于三个个体34.科学家利用小鼠的成纤维细胞成功培育了克隆鼠,培育
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A为培育到MⅡ期的卵母细胞B.克隆鼠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鼠成纤维细胞C.利用胚胎干细胞
作为核供体更难培育克隆鼠D.在培养瓶中培养成纤维细胞时会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现象35.如图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一时期示意图。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一个时期细胞已经开始出现分化B.内细胞团细胞沿透明带内壁扩展和排列C.进行胚胎移植时,必须选用该图所示时
期的胚胎D.该图表示透明带已破裂,出现了孵化现象36.iPS细胞,又称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是一种由哺乳动物成体细胞经导入转录因子等
手段“脱分化”形成的多能干细胞,拥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力,理论上可以分化为成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差异一般是稳定的、不可逆的B.iPS细胞分化成的各种组织细胞
中所含有的DNA和·RNA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C.利用健康人的成体细胞培养获取iPS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给白血病患者不会发生免疫排斥D.iPS细胞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愈伤组织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能够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37.人的卵细
胞膜电位为-70mV,当第一个精子接触到卵细胞膜时,卵细胞膜电位变为+10mV,由此阻止其它精子进入卵细胞。上述过程异常时,可出现
双精入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精子和卵细胞相遇时,精子会释放多种酶B.精子触及卵细胞膜时,卵母细胞会排出第二极体C.双精
入卵的受精卵会形成同卵双生的两个胚胎D.卵细胞膜反应时,膜电位改变的直接原因是精子带负电38.下图表示研究人员利用胚胎工程培育优质
奶牛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代表体外受精,与体内受精不同的是体外受精前精子需要获能B.②代表早期胚胎培养,该过程
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无细胞分化C.③代表胚胎分割,需均等分割桑椹胚的内细胞团,以免影响胚胎发育D.为选育出能泌乳的母奶牛,移植前需
从胚胎的滋养层部位取样,做?DNA?分析鉴定性别39.精子载体法是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载体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细胞,下图表示用该方法制
备转基因鼠的基本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将成熟的精子放入ATP溶液中进行获能处理B.②采用体外受精技术,受精卵中的
遗传物质来自于父母双方C.②③过程所用培养液的成分相同且都加入动物血清D.④过程需要对受体母鼠用相关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40.下列
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是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的发育B.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其他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
”C.利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后代属于有性生殖D.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配子或受精卵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二、多选题41
.互花米草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其植株高大、繁殖迅速,对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从光滩到潮上带分布有不同的植物类群,这些类群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可从互花米草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及种间关系等
角度研究其生态位C.互花米草会抬高光滩的坡度,影响白茅、芦苇和碱蓬等植物对潮汐中营养的获取D.植被变化引发该区域鸟类的食物来源和栖
息地等发生改变,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42.猎物种群数量与猎物种群的被捕食率、补充率存在循环因果关系。研究人员在研究某种捕食者与其猎物
关系时,构建了猎物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猎物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猎物种群数量介于A~B之间时,捕食者可以更有效的捕获猎物B.猎物种群数量介于A~B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A点C.在
有捕食者存在的情况下﹐猎物种群数量可稳定在B点D.猎物种群数量超过B点时,其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大到C点并保持稳定43.自然界中生物在
面对环境变化时通常有两种应对策略,一种是通过增加个体数量来提高种群的存活率,称为r对策;另一种是通过增加个体的适应能力来提高种群的
存活率,称为k对策。施行r对策的动物个体小,数目多,例如昆虫等;施行k对策的动物个体大,数目少,例如大型哺乳动物等。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施行r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B.施行r对策的生物出生率高,死亡率低C.施行k对策的生物通常有抚育幼崽的
行为以提高幼体存活率D.两种生活策略中k对策对种群基因的延续更有利44.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
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
C表示操作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为完全培养基,③④为基本培养基B.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菌株的浓度C.B操作可用涂布
器蘸取菌液均匀的涂布在②表面D.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化培养45.骨髓细胞由于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
移酶(HGPRT-),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合成DNA,无法生长。下图是某杂交细胞制备示意图,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图示技术涉及的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等B.选择免疫B细胞的原因主要是其能在HAT培养液中生长C.利用图
中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还需要进行多次筛选D.可利用灭活的病毒使细胞膜上的分子重新排布诱导细胞融合三、综合题46.为了探究培养
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
样计数,然后绘制增 长曲线。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
128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图乙曲线
?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在取样前应轻轻振荡试管,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 片_______(前/后)?滴加样
液。(3)图甲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24?个,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 =__________个(写出计算过程)
。(4)根据图乙可知,?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_________(高于/低于) a?批次。?t1?时,?两批次?培养的?a、b?两个
种群的增长速率、种内竞争的强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填“a?>b”“a=b”或“a<b”)。t2时两批次
发酵液营养物质剩余量较少的是____?,判断依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若在?t2?后继续培养,最终发现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7.某野外
调查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调查,获得以下资料,请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上图显示,调查该
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2)上述林中某生物的生态位是指
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___________。(3
)东部群落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演替。工人师傅们对该群落的演替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4)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开
始于第___________年,第15~2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
_____。48.将微生物接种在只缺少某种营养物质的基础培养基中,再将所缺的营养物质点植于平板上,该营养物质便逐渐扩散于植点周围。
该微生物若需要此种营养物质,便在这种营养物质扩散处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圈,这种测定微生物营养需求的方法称为生长谱法。某兴趣
小组尝试用生长谱法测定某种大肠杆菌对糖类(碳源)的需求情况,操作流程如下:Ⅰ.培养基的制备。该小组所用无碳培养基配方如表(加水定容
至1L):成分NaClKH2PO4K2HPO4(HN4)2SO4MgSO4?7H2O琼脂质量/g10.50.520.220同时配制
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溶液各50mLⅡ.将大肠杆菌悬液与溶化并冷却至50℃的固体培养基混匀,倒平板。Ⅲ.将已
凝固的平板背面用记号笔划分为四个区,并注明要点植的糖类名称。V.通过无菌操作分别加入蘸有不同糖类的无菌滤纸片,待平板吸收干燥后倒置
培养24小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无碳培养基配方中加入(NH4)2SO4的目的是_____。对培养基及糖溶液通常采用
的灭菌方法是_____。倒平板后用_____法进行接种。(2)该小组发现最终在培养基的四个区内均有菌落圈产生,但大小不同,据此得到
的初步结论是_____。(3)生长谱法还可用于某些营养缺陷型菌株(失去合成某种生长因子能力的菌株)的筛选和鉴定,例如大肠杆菌经紫外
线诱变处理后会产生一些营养缺陷型突变个体,现已纯化并制备出某营养缺陷型的菌悬液,但不清楚是氨基酸缺陷型、维生素缺陷型还是氨基酸-维
生素缺陷型,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生长谱法设计实验进行鉴定,请将他们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思路:将菌悬液与溶化并冷却至50℃的不含氨基
酸和维生素的基础培养基混匀,倒平板;将培养基划分成两个相等的区域A、B;A区_____、B区_____;在适宜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
产生的区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49.科学家把4个与胚胎发育相关的特异性基因导入成年小鼠细胞,培养出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称为
iPS细胞,再将iPS细胞转入小鼠乙体内培养,结果如下图1所示。下图2表示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获取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一种方法。请回答下
列问题:(1)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细胞(2)克隆培养iPS细胞时,为了防
止杂菌感染,需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在iPS细胞诱导培养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不具备干细胞功能的细胞,若用维生
素C处理,能显著提高iPS细胞的诱导成功率,原因可能是维生素C可诱导某些基因___________。(3)研究人员将iPS细胞团注
入缺乏T细胞的小鼠体内,细胞团能继续生长。由此可推测,图1中iPS细胞团逐渐退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4)图2中,研究
人员需要对实验小鼠丙注射___________使其超数排卵,从而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再利用SrCl2溶液处理、激活卵母细胞,并在体
外培养至[④]___________期,再利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出单倍体细胞。(5)研究发现,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能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
、组织和器官,该技术培育的单倍体动物可成为研究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功能的理想细胞模型。50.黑线姬鼠
与小鼠是同科不同属的两个物种,其有极为相似的体型和生物学特性,为远缘异种克隆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下图为克隆黑线姬鼠的流程示意图回答
下列问题:(1)培养成纤维细胞时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___________。(2)成纤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________
___现象,因此在核移植前要用胰蛋白酶将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分散开来。(3)可用___________处理(物理方法)重组细胞,使其分
裂并发育为早期胚胎:选用卵母细胞作为细胞核的受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4)为了提高早期胚胎的利用率,可以对桑葚胚进行___________处理,操作时要注意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D3.B4.B5.B6.B7.A8.A9.B10.C11.A12.B13.C14.B15.B16.C17.B18.B19.D20.A21.D22.D23.D24.B25.C26.D27.B28.D29.D30.C31.D32.D33.D34.C35.D36.A37.A38.D39.D40.C41.BC42.ABD43.AC44.AC45.CD46.(1)?温度 ????营养物质(培养条件)(2)?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计数误差 ????后(3)24÷16×400×10000×100×10=6×109(4)?高于a>b ????a<bb?b条件下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K值,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 ????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值不适宜)47.(1) S0?群落的物种组成(2)?地位 ????作用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3)?次生 ????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 20衰退型048.(1)?提供氮源(供微生物合成含氮有机物) ????高压蒸汽灭菌 ????稀释涂布平板(2)大肠杆菌可以利用四种糖类(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作为碳源,但利用的程度不同(3)?点植氨基酸??点植维生素?若菌落只在A区产生,则为氨基酸缺陷型;若菌落只在B区产生,则为维生素缺陷型;若菌落产生在AB交界处,则为氨基酸-维生素缺陷型49.(1)?桑葚胚 ????囊胚(2)?抗生素 ????重新表达(3)小鼠乙发生免疫反应(4)?促性腺激素 ????囊胚(5)隐性50.(1)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同时为细胞生长、增殖提供充足的营养(2)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3)?电刺激 ????卵母细胞体积大,易操作,卵母细胞中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现的物质和营养条件(4)?胚胎分割 ????将胚胎细胞均等分割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