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己人屠自己人,大明亡得不冤

 幽游文摘 2023-09-21

古道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军事重镇蓟州,发生兵变。

演武场变成了屠宰场,上千戚家军被诱杀。

此时,距离他们从朝鲜战场抗日回国,不过一年多。

自此热血凉,人心散,

大明也在衰颓之路上一去不复返。

01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战争狂人丰臣秀吉,出动15万大军攻击朝鲜,计划先占朝鲜,再征大明。

朝鲜国王抵御不住,赶紧向大明朝廷求救。

万历皇帝一咬牙,一跺脚,打!谁让咱是老大哥呢,不能让日本这么欺负我的小弟。

于是,万历三大征之一东征,开打了。

第二年正月,东征提督李如松,率领蓟、辽、冀、川、浙诸军,到达平壤城下,准备攻城。

战前,李如松为鼓舞士气,推出多种奖励方式:

此战不以收割日军人头数评定战功;

先登城者,赏银三百两,或者封为锦衣指挥使(正三品职)。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一仗诸军都很卖力。

但等打完仗,士兵们发现:辽东系骑兵的马下,都挂着不少日军人头。第一个登上平壤城头的功劳,也由公认的浙江兵吴惟忠,变成了辽东系的杨元。

辽东系是李如松的嫡系。

紧接着,军中又传言,说李如松已经拟好的战功名单,首功之人全都是辽东系出身。

诸军不忿,选出代表去问李如松,李如松给的理由很简单:按大明祖制,以人头论功。

士兵们这下才明白,敢情李如松这是明目张胆地给嫡系开后门抢功啊。

要搁一般士兵,遇到这种情况忍忍也就过去了,不会闹出太大动静。但这次不一样,李如松碰上一群头铁的浙江兵。

浙江兵,时人也叫南兵,后人给他们起了个更响亮的名号——戚家军

南兵从来都不是吃素的,游击将军王必迪亲自找上门和李如松理论。

史料记载,王必迪当着李如松的面开骂,骂他作战指挥不当,做人言而无信。

提督(李如松)至开城,诸将游击以下,皆跪而听令,王必迪(浙兵千总)独立而言曰:“老爷不智、不信、不仁如此,而可能用兵乎?”

——《李朝实录》

被小将指着鼻子骂,李如松脸都气青了,却不好意思发作,只能暂时忍下这口气,掏出私房钱暂时安抚住闹事的南兵。

不过,这钱可大大打了折扣,例如登顶首功的吴惟忠只拿了二十两,缩水了十几倍,还有不少南兵甚至一分钱都没拿到。

南兵这边群情激奋,上面的领导和旁边的部队也不平静。

领导们心里想的是,怎么大家都接受被剥削,为啥你不接受,还要闹呢?

旁边的北方兵想的是,活该,谁让你们南兵之前的油水捞太多!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蓟州的南北兵之争。

▲朝鲜之役中的蓟镇兵

02

嘉靖末年,戚继光带领浙江子弟在东南沿海平定倭患后,又被安排到北边镇守,操练北兵以打击蒙古骑兵侵袭。

到任之后,戚继光发现这里武备松弛,想要从头训练士兵绝非一日之功。

为了确保大明边境安全,戚继光上奏希望把浙江兵也调到北边,顺便招募一些新军,来共同巩固边境防线。

朝廷同意了戚继光的请求,前后共有两万余新旧浙江兵,北上蓟州,成为北方边境线上的“南兵。”

戚继光训练南兵很严格,能让他们一整天都在大雨中训练,这是其他镇守北边的北兵没办法比的。

接着,戚继光就以南兵为模板,带着北兵也这么练。虽说北兵因此提高了作战能力,但长久辛苦严苛的训练,难免心存怨念。

更让北兵难以接受的,是南兵靠着戚继光,待遇比他们好太多。

当时的南兵,军饷大多能按时拿到不说,偶尔还能做点小买卖,戚继光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究其原因,还是戚继光朝中有人,即万历初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当时有传言,戚继光为了巴结张居正,自称“门下走狗”,一车车地给张首辅送美女送春药。

张居正笑纳后,戚继光的军饷申请,总是比别人的容易通过。

反观北兵首领李成梁 (即李如松的老爹),同样是给领导送钱送美女,受到的待遇可就差多了:张居正不仅没收,还大打官腔,一点没给李成梁面子。

李成梁不敢说张居正的不是,只能偷偷把怨气放在戚继光和他手下的南军身上。

正巧,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死后遭到猛烈的反攻倒算。他的亲信戚继光,紧接着被弹劾罢免,不久悲惨离世。

两个大靠山死了,南兵就像没了妈的孩子,成了北边防线最不受欢迎的人。

不久,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南兵北兵一起出发抗日,而这次的最高指挥官就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

可想而知,李如松对待南兵会是什么态度,他将平壤最难攻克的地方交给了南兵,想着一旦他们失败,北兵不但能找回面子,他还能借此削弱南兵。

谁知南兵这回不仅表现英勇,事后还不屈不挠坚决要军饷,要奖金,李如松更怒了,也不看看如今朝廷什么光景,哪有钱给你们发奖金?

▲戚继光镇守蓟县黄崖关

03

万历年间,募兵制招来的兵,一人一年的军饷,就需要十几二十两。

打朝鲜战争时,朝廷为了鼓舞士气,更是承诺加工资,饷银从18两升到了43两。但直到中日第一次交锋结束,南兵们回国,饷银却一直没到账。

李如松这时候也跑去辽东当总兵,南兵想要账都找不到人。

雪上加霜的是,这时候还传出来兵部尚书极力推进封贡日本,建议裁撤部分蓟州南兵的消息。

南兵们最后的耐心,也消失殆尽了。

于是,再次开闹,聚众向蓟镇总兵王保讨薪。

蓟镇,大明重镇,天子脚下!南兵们这是向皇帝告状了。

总兵王保听说这事,非但没有上火,反倒眼冒精光,这可是个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立功的好机会啊。

于是,在王保的有心指引下,事情逐步恶化。

本来,这只是几百个士兵选出代表,跟领导谈判讨薪的正常行为,但王保为立功,却将事情闹大了,他哄骗南兵,说要在演武场给他们补发军饷。

等到毫无准备的南兵来到演武场时,王保一声令下,一群铁骑冲进来,对着南兵就是一顿乱刺乱砍,演武场变成了屠宰场。

对他们举起屠刀的,正是同样镇守蓟州的北兵。北兵早就看这帮人不顺眼,屠杀起来格外卖力。

事后,王保怕错过漏网之鱼,竟然拿出花名册,挨个点名,军中士兵凡是浙江人的一律处死不留!

这次屠杀的悲剧史称“蓟州兵变”,抗日的南兵们,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却因为本该得到的饷银,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何等的可悲!

▲明代的浙江兵

04

蓟州之变发生后,给事中戴士衡、御史汪以时为南兵鸣不平,上奏皇帝,希望治王保的罪。

但王保在地方有李如柏(李如松的弟弟)做后盾,朝中又有兵部尚书做同党,事后非但没有被治罪,反而被嘉奖“定边有功”,得以升官。

至于那些讨欠饷的南兵,则被朝廷定性为“大逆”、“乱党”,直言死了也是罪有应得。

此事之后,南兵彻底成为北边防线的边缘人,大部分被遣散回家,少部分留在军中也升迁无望。

再往后,这些驻留南兵也有了二代,但早就没了前辈的士气和战斗力。

天启元年,后金的努尔哈赤攻破辽东重镇沈阳,三千南兵和四千川兵奉命救援沈阳,在浑河边被努尔哈赤的数万大军包围。

虽然结局早已注定,但不到万人的川浙兵仍然让占据了一切优势的八旗付出了“死伤亦相当”的代价。

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在战斗的最后时刻,拉住想要逃跑的上级,大声呼喊:

“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

最终,南兵全军覆没,世间再无戚家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