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06:学堂岗上孔子讲学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杏坛小学

824日一早,我们在长垣县城路边简单吃了点饭,就驱车前往城北5公里远的满村乡学堂岗村,那里有纪念孔子在此讲学的学堂岗圣庙。

学堂岗圣庙在村东杏坛小学院里。接近9点半,我们到达学堂岗村杏坛小学门前。因是假期,没有学生上课,大门锁着。有一个人骑摩托过来,我问到哪能找到钥匙,他说我去给你找,掉转车头走了。我利用等钥匙的时间,观察一下小学门前的情况。学校大门为双檐仿古建筑,上层写“学堂岗”3字,下檐写“蒲东杏坛小学”。门的右侧有县级文物保护碑一通,上书“学堂岗圣庙”,为长垣县人民政府1978925日立。碑的后面是关于学堂岗圣庙的简介。围墙上写着“杏坛吐新绿桃李满天下”和“千年古校育新人”两条标语。学校的西侧是一座幼儿园,门上悬挂着“杏坛中心幼儿园开始招生啦”的标语。学校的对面还有一座不大的观音堂。

我正在门前闲逛着,一个骑摩托的老人停在学校门前打开大门,满脸笑容地让我们进去。一进校门,就可看到两侧各有两溜平房,前趟房东为办公区,其他三趟房均为学生教室。从教室中间一直走到后面就是圣庙,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组人物雕塑,正面坐着的是孔子,前面分别为他的4位弟子子路、曾晳、冉有和公西华。从立于右侧的《崔公勤然功德碑记》得知,这一组塑像,是由崔先生捐款所建。

孔子讲学像

人物群雕后面是66柱杏坛碑亭,为全青石雕制而成,柱子上有深浮雕滚龙,造型古朴,坚固美观。内有碑一通,上有楷书“杏坛”2字。关于杏坛碑,原有篆书、楷书两通。旁有《重修学堂岗楷书杏坛碑亭记》碑,记述了杏坛碑及杏坛亭的来历:“据碑载:'然斯岗之旧,前有正殿,后有讲堂,堂之阳有杏坛。’即现存杏坛亭是也。”篆书杏坛碑原为金代内阁大学士、文学家、书法家党怀英所书,立于曲阜孔庙杏坛内,“明万历乙亥春,长垣知县事胡宥摹于此。此碑已嵌入杏坛亭内”。这里所说的“杏坛亭”,为现在亭后的八卦亭。关于楷书杏坛碑,由“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张道在杏坛亭之阳又立楷书杏坛一通”。到了民国三十三年,“知县事徐璞建木结构六角亭一座。此碑与六角亭在'文革’时期均遭破坏。因楷书杏坛碑仅存一角,一九九七年长垣县县长逯鸿昌再次重立”,由长垣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乔相周书丹。又“经原人大常委会主任倡议重建楷书碑亭一事”,得到各方响应,由“县、乡、村三级干部,组成重修学堂岗杏坛碑亭筹委会”,历时近一年,碑亭于1998年落成。因长垣县在曲阜之北,因此学堂岗圣庙又有“北杏坛”之称。

杏坛亭

在杏坛亭西,有一通“勒马听琴”碑,此碑记载了一件发生在这里的有趣故事。在长垣旧县志上记有《长垣四致八景歌》,此歌刻在杏坛亭檐下额坊上.歌云:“四致八景出在蒲城:北杏坛,南蘧公,子路坟,府君厅,毛家潭有个秋月明。铜钟石鼓按时响,双头石鱼水上行。尊经阁,琉璃井,北门里头玉芽生。玄帝庙上灵芝草,白衣阁上金小虫。圣人琴,自己鸣,关夫子勒马听琴声。金马驹,卫王城,桧柏二树最有名。我说这话并不假,你没看,竹林寺有影无踪。”其中的“圣人琴,自己鸣,关夫子勒马听琴声”就跟这通碑有关。

在原来学堂岗圣庙的大成殿里,塑有一尊孔子像,盘膝抚琴,安坐龛中。据说,人们经常能够听到孔子弹琴的声音,因而有了“圣人琴,自己鸣”的说法。一千多年以后的三国时期的一天夜晚,关羽骑马经过这里,听到从庙内传出幽幽的琴声,他便勒马驻足而听。后人为纪念此事,在圣庙东南隅建有一座关圣人庙,庙内塑有关羽勒马侧耳听琴像。今关羽庙及像均已不存,只剩下了这通碑还在讲述着这则有趣的故事,不过这通碑也是新立的。碑后还有七绝一首:“曾是苍柏气森森,关帝勒马静听琴。直待鸡鸣隐身去,千古佳话说到今。”听到孔子弹琴的,不止关羽一人,在旧县志上,还曾记载维修圣庙的工匠陈海等人,也曾听到过琴声。

勒马听琴碑

在杏坛亭后高1.2米的台基上,有一砖木结构的方形亭子,顶为飞檐四角攒尖式,外有廊,周围有8根明柱环绕,门楣上方有“八卦亭”3字,亭内有吴道子绘《孔子行教像》线描画石碑一通。此亭始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清代重修。是现在学堂岗圣庙内的唯一古建筑。

八卦亭

在八卦亭的西侧,立有两通高大的石碑,一为《长垣县重修学岗记》,碑身高330厘米,宽103厘米,厚40厘米。立于明万历三年(1575),由广东按察司副使东明穆文熙撰文,河南道监察御史魏博、郑国仕书丹,明兵部尚书李化龙篆额。另一通为《重修学堂岗文庙记》,碑身高310厘米,宽90厘米,立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由李化龙撰文、邑人山西按察使郜永春书丹、邑人明吏部尚书崔景荣篆额。两碑均有碑楼,一为青砖,一为红砖。两碑皆有断痕,为后来所拼接。在拼接处,分别写有一行字为:“该碑在文革期间被拉倒,重建于一九八四年八月。文化馆。”“该碑文革期间被拉倒,重建于二OO二年三月。重建委员会。”说明两碑重立时间不一样。

学堂岗圣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河南省北部地区最著名的儒家文化园林。在杏坛亭一侧,新立有《学堂岗圣庙记》碑,碑文为原长垣县人大主任陈景训所书。碑文简要记述了圣庙的沿革历史:“学堂岗圣庙位于城北十华里,学岗村东侧。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到此遇雨,讲学七天,故名学岗,又称'圣驾停骖处’,旧称'北杏坛’。圣庙始建于汉,唐、宋渐盛,元遭兵火无存。明天顺三年重修,历明、清、民国,已成为规模宏大的豫北名胜。圣庙坐北朝南,占地十亩。山门上高悬一匾,上书'圣庙’二字。主体建筑有戟门、棂星门、碑亭、大成殿、杏坛亭、深造堂。大成殿内塑至圣先师像,粉金饰玉,抚琴而坐,旁有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陪,谓四贤于此言志也。杏坛亭左右有二小亭,曰'问志’、'咏归’,正德八年改曰'春风’、'化雨’,后又改为'展才’、'鸣琴’。杏坛前于嘉靖二十五年立有长垣县令陈道所书楷书杏坛碑,民国增建碑亭。深造堂两侧有'成德’、'达才’二斋。杏坛亭后有二株唐柏,苍劲挺拔,高六七丈,粗三围有余。东西两侧有二门,曰'东华’、'西华’。整个庙宇碑石林立,古柏参天,巍峨壮观。惜六十年代惨遭破坏,房屋被毁,碑刻流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人民政府十分注重文物保护工作,由县文化馆专干乔国韬主持,陆续将散存的透影碑、篆书杏坛碑等运回原地。学堂岗圣庙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值此太平盛世,乡民欲恢复古迹,重建杏坛碑亭,将昔日圣庙之貌简述于此,以助后人对圣庙渊源之了解,特此刻石铭记。”

西华门遗址

可惜的是如今这座庞大的古建筑群,眼下只有孔子与弟子群雕、杏坛亭和八卦亭等不多的建筑。据说有关部门正在计划恢复昔日的规模,不知何时能够实现。

按碑文所载,大成殿内陪侍者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谓四贤二此言志也”,意在说明,《论语》中著名的《侍坐章》的故事便发生于此。此事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关于孔子与四子言志的时间,一般文献记载,只是笼统地说孔子周游列国时。我分析,具体的时间应该是孔子一行在蒲被执,与公叔戍盟约后,准备北行卫都帝丘,路过此地遇雨被阻,只好在此讲学数日。后人为纪念此事,将此地名之曰学堂岗,并建了这座圣庙。

2014年6月2日第一稿

2014年6月20日第二稿

梅庆吉简介:

 著名孔子研究专家,跟着孔子去游学项目创始人。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四次重走孔子路。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曲阜孔子文化学院教授。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梅庆吉跟着孔子去旅行展览专刊》《跟着孔子去游学·曲阜七日》等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