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邹城郭里参加祭祀伏羲女娲大典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47日,农历三月三,祭伏羲女娲大典在邹城郭里举行。一早高运祥和他的夫人开车来接我和我爱人,去郭里参加祭祀活动。经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于8:30到达郭里镇。祭祀大典在凫山下的羲皇庙遗址举行,我们把车放在镇政府院里,换上他们准备的中巴,前往活动地点。

在羲皇遗址南面的一座山头前,建有巨大的伏羲、女娲塑像,伏羲手捧太极图,女娲手举五色石,表现了伏羲演八卦、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情景。这里被称为朝圣广场,祭祀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人们肃立在像前,随着庄重的乐曲响起,庄重地举行鞠躬礼,由任氏家庭代表宣读祭文。之后,祭祀活动转移到羲皇庙遗址继续进行。

郭里镇有东凫山和西凫山,羲皇庙遗址在东凫山西麓山坡下。这处遗址,算这次我总共来过三次。走进遗址,看到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一通高大的石碑,碑立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6),碑上记述了从盘古开天地以下的帝王世系和纪元表,被称为“历代帝王纲纪碑”,具有极高的文物及史料价值。此外就是一些断碑残碣,碎砖乱瓦。几座大殿的基础还看得清楚。我2016年那次来,还看到几根八棱形的石柱。这次来发现柱子已经不见,据说被文物部门收藏起来。有的资料上说,关于这座伏羲庙,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了相关的记载,经唐、宋、元、明、清多次维修,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形成了东、中、西三路,有殿堂一百多间,还有大大小小庙宇40多座,碑刻数百块。可惜的是,这样一组宏大的建筑群,毁于1929年的一场战火。当地老乡把羲皇庙称爷娘庙,旁边的那个村子就叫爷娘庙村。每年的三月三,都要在这里举行庙会,祭伏羲女娲大典,就是在庙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大殿那个位置上,高高的竿子上挂着一块白色旗帜,中间是太阳,下方是群山。下面摆放着由牛、猪、羊三牲组成的太牢。随着苍茫的牛角号声,大典开始,一队上身穿兽皮,下身穿草裙,脚登草鞋,手执兵器的队伍走来,在古老的大地上跳起了原始、粗旷、刚劲的“灵星舞”,也称“禹步舞”。把我们带回了伏羲那个蛮荒遥远的时代。接着由身着红、白、蓝、黑四色服装的学生表演“六小舞”。“六小舞”是针对“六大舞”(《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而言,由《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及《人舞》组成,古时一般由二十岁以前的童子表演。然后是身着黑色服装的队伍表演“八佾舞”。三场舞蹈过后,开始进入祭祀环节,三献官就位,进行盥洗、奠币、洗爵、酌献、读祝、赐酢、送神、望瘗、彻礼馔等程序,整个祭祀场面神圣、庄重、肃穆、热烈、奔放。

这时主办方临时决定让我跟电视台说几句话,我对着话筒房讲道:这个活动意义重大,让人们从中了解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由伏羲开启的中华文明之光,让人们欣慰、骄傲和自豪。主持人问道伏羲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我又讲道:伏羲创立的《易经》文化,经由周文王和孔子的三个阶段,才得以发扬光大。第一阶段:伏羲根据黄河中出来的龙马身上的图案,演绎成了八卦,是为上古;第二阶段:文王被囚羑里,在八卦基础上演绎成六十四卦,是为中古;第三阶段:孔子为《易经》写了十篇解释性文章,被称为“十翼”,是为下古。最后我又讲道:济宁地区有着丰富的伏羲文化遗存,我们要好好进行挖掘、整理、研究,让它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微山县两城镇,也有一座伏羲庙,距离郭里不是很远,那里也在举行祭祀大典。郭里的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又来到两城镇,见到了任氏宗亲会会长任兆海、秘书长任永东,和他们一起山水酒店吃了午饭。三月三这一天,邹城郭里、微山两城、济宁凤凰台都在举行祭伏羲大典,都是任姓在起主导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任姓出自伏羲,且自古以来,就是由任姓主持祭伏羲大典。《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暤(伏羲)与有济之祀。”说明任姓为伏羲之后,并由任姓专门负责祭祀太皞和济水。《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初期,周成王寻找上古帝王太皞氏的后裔,分封于任(今济宁任城)、宿(今山东东平)、须朐(今济宁)、颛臾(今山东平邑柏林乡)四国。

我 们在这家饭店吃的午饭

午饭后,我们来到伏羲庙。2016年12月3日我就曾来过,但那时正在维修,这次来则面目一新。虽然祭祀大典已经结束,但气息仍在,山门前的彩虹门还立在那里,上面写着:“2019(己亥)山东微山太昊伏羲文化节暨微山湖全域旅游节启动仪式隆重开幕。”路两边摆满了摊位,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山门为三开间悬山式建筑。门两侧各立一方碑,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两方碑明确告诉我们这座庙的历史地位。东侧还有座戏台。

走进山门,就看到了土台之上的伏羲殿。上次来,只觉得台子很高,这次才明白,庙下的土丘就是伏羲陵,庙就建在陵上。台阶的西侧有一口水井,旁边立着块“皇井”的牌子。有介绍说,这就是伏羲女娲饮水之井,后唐王李世民带兵来到此处,适逢大旱,全军人马饮此井水得以存活,为此被册封为“皇井”。拾级而上,来到伏羲殿前,看到大殿为五开间歇山式建筑,门楣上方悬挂着“伏羲殿”三字匾额。殿内供奉着伏羲像,像的两侧有副对联:“立极同天德合乾坤万世文祖;开物成务道传古今百年仪则。”横批是“人伦之始”。旁边立着一通古碑,内容为《重修羲圣祖庙碑铭》,部分字迹还可辨认,可惜立碑时间看不清了,经查,立碑时间为元中统二年(1261)。

这座伏羲庙的历史很悠久,约在魏晋时期就有了记载。大殿内的4根石柱上有这样的刻字:“唯大宋国兖州仙源县长福乡白塔村户头郭城母韩氏妻陈氏”,“时大宋熙宁七年(1074)甲寅岁次乙卯三月戊戌三月二十三日”等字样。说明这座伏羲殿为宋代旧物。原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前有三圣殿,后有女娲殿,伏羲殿居于中心位置,并配有钟楼、鼓楼、庙门等建筑,绕以青石围墙。后被毁,今仅存伏羲殿。有记载说:“单州鱼台县东北七十里曰辛兴村,其间有伏羲皇帝之陵,陵上有庙。”殿面阔5间,进深3间,长15.4米,宽9米,面积138.6平方米。

伏羲殿后是女娲殿,为三开间硬山势建筑,殿内供奉着女娲像。这座殿原来就有,后毁,现在这座为1995年重建。墙上镶着一方碑碣说:“据《鱼台县志》载,此处曾筑女娲殿、关帝庙、文昌阁,后毁于乱世,1995年修缮伏羲庙时,在女娲殿旧址上重筑此殿。”庙后有一个村庄,对着庙这边的一面白墙上写着“圣母池泉”,村里有池,说是女娲饮水之泉,我们没有去看。

我们离开伏羲庙,前往微山县马坡镇,去看梁祝墓。在我国有关梁祝墓、庙、读书有多处,只有马坡镇这处梁祝墓有出土墓碑,因此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说服力。梁祝墓在马坡镇马坡村南,已经修起了围墙,大门向南,在门口看到了山东省政府于2013年立的“梁祝墓”文物保护碑。院内正在施工,我们在里面转了一圈,也没见到墓冢。去问开挖掘机的小伙子,他说也不知道。不过他告诉我们,靠东边有个正在建的建筑,前边有砌起来的一个圆圈,那个可能就是。我们走过去,看到了那个圆圈,判断应该是梁祝墓。前边还有一个长方形平台,应该是立碑的地方。正在建的那个建筑,应该是梁祝祠。梁祝墓碑就应该出土在这个地方,不过我们这次来,没有看到墓碑。

在这里出土的梁祝墓碑,名称为《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立于明代正德十一年(1516),立碑人为崔文奎,他的身份为明朝皇帝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是中国历史上见证梁祝故里官方人物之中官位最高、职位最重、权威性最大的一位。而且从碑文中反映出非常重要的一个事实就是:从崔文奎向明朝皇帝“书以奏名”,得到当朝皇帝应允“奉敕”,到“丁酉贡士前知都昌县事古邾赵廷麟撰;文林郎知邹县事古卫扬环书;亚圣五十七代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元额”,说明重修梁祝墓,上至当朝皇帝、中央官员,下到江西都昌县事、邹县地方县事及其他当朝名士都参与了此事。这又进一步说明,梁祝故事发源地及梁祝二人故里究竟在何处,在明朝官方以至朝廷早已确认并达成共识。这通珍贵的墓碑1952年就曾出土过。在修浚白马河工程中,梁祝墓碑被发现,并由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决定在当地保存。1976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墓碑再次被深埋地下。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又一次复出。2003年10月27日,山东省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和微山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了墓碑复出仪式。碑为圆头,高1.84米,宽0.84米,字迹清晰,上刻楷书文字26行,正文758字,全文841字。

碑文对梁祝故事进行了详细梳理:“《外纪》二氏出处费祥。迩来访诸故老,传闻:在昔济宁九曲村,祝君者,其家钜富,乡人呼为员外。见世之有子读书者,往往至贵,显耀门闾,独予无子,不贵其贵,而贵里胥之繁科,其如富何?膝下一女,名英台者,聪慧殊常。闻父咨叹不已,卒然变笄易服,冒为子弟,出试家人不认识;出试乡邻不认识。上白于亲毕,竟读书乃振门风以谢亲忧。时值暮春,景物鲜明,从者负笈过吴桥数十里柳荫暂驻,不约而会邹邑西居梁大公之子,名山伯,动问契合,同诣峄山先生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一日,英台思旷定省,言告归宁。倏经半载,山伯亦如英台之请,往拜其门。英台速整女仪出见,有类木兰将军者。山伯别来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迤东。西庄富室马郎亲迎至期。英台苦思:山伯君子,吾尝心许为婚,并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成室家之好。更适他姓,是异初心也。与其忘初而爱生,孰若舍生而取义,悲伤而死。少阒,愁烟满室,飞鸟哀鸣,闻者惊骇。马郎旋车空归。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以遂前之愿,天理人情之正也。”

梁祝墓的位置

墓碑出土后,文物工作者又在周围进行了反复勘探,确定梁祝墓地占地60亩,其中梁祝庙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林墙、林门、守林房、供香桌一应俱全。我们到的时候,有些建筑正在施工中,如梁祝祠,木架已经搭上。在进门处,还看到了梁祝文化园示意图,得知梁祝文化园占地30多亩。看来距离建成还要等些时日。

修建中的梁祝祠

我们离开梁祝墓时,高运祥问我:“仲子庙是干什么的?”我说是纪念孔子弟子子路的庙宇,就在不远的鲁桥镇仲浅村,我一直想去看看。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的?”他说往前走你就知道了。走到路边,他把车停下,跟我说:“你回头看。”看到路边立着块文物指示牌,上面写“仲子庙、梁祝墓遗址”。高说,我们来时他就看到这个牌子了。经导航,发现我们所在位置离那并不远,就决定去看看。

往仲浅村走的时候,我想起了骆承烈教授,他曾跟我说过他对仲子庙很熟,我想请他给介绍个熟人。他在电话里说,你去找仲伟帅,当时就把电话给了我。我在电话里刚作自我介绍,他就说:“你是梅教授吧,久仰大名。”这下就好办了。我跟他说想去看仲子庙,快到仲浅村了。他说他在镇里,让我们一停,他马上就到。当我们到达仲子庙门前时,他已经在那等我们了。

在仲子庙前见到了子路后裔仲伟帅

仲子庙跟一般的庙宇方向不一样,一般为坐北朝南,此庙则坐西向东。门前有条不大的河,经仲伟帅介绍,才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京航大运河。仲子庙大门为三开间,悬山式建筑。门楣上挂着一方匾额,上书“正大门”三字。门柱上书有一副对联:“久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极见义必为。”门前南侧立有一通御制碑,是康熙皇帝为仲子庙写的一首诗:

河口孤祠在,千年祀典封。当阶松半偃,绕碣藓堪扪。怀古题新额,遗风想胜门。行舟清昼永,岸草采芳荪。

 

南侧墙下立着一通碑,上面写着“泗源井”三字,只看到了碑,没看到井。经仲伟帅介绍才知道,井在墙下,里一半外一半。门前北侧立有山东省政府立的一通文物保护碑。

走进大门,发现院里立着许多通石碑。我不由叹了一句:“这里的碑真多。”仲伟帅则说:“少多了,连原来的三分之一都不到,都被破坏了。”穿过“碑林”,走到中轴线上,迎面有一栋三开间悬山式建筑,即仲子庙中的第二座大门“升堂门”。门里隔断上方悬挂着“贤诣升堂”四字匾额,为乾隆皇帝所书。下方有一副对联:“瞻庙貌之巍峨遥映东山气象;溯河流之萦绕进分泗水渊源。”为我们曲阜孔子文化学院院长颜廷淦所书。周围墙上镶嵌着许多碑碣。

仲子庙里的碑刻

升堂门

过升堂门,就看到了仲子庙中的主体建筑“卫圣殿”,为五开间单檐歇山式建筑,进深三间,宽18米,深12.5米,高约15米。殿中间设神龛一座,里面是端庄威严的仲夫子坐像。服饰采用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礼制,着九旒九章,绘有山龙、华虫、藻火、宗彝、粉米等图案。两旁木柱上挂有乾隆三十年(1765)木匾御制对联:“三德达身修勇故不怠;四科从政事果则无难。”

卫圣殿

最后为一座是二层建筑,仲伟帅说是寝殿,因没有开门,不知里面陈设着什么。

寝殿

我们在仲伟帅引导下,把仲子庙参观了一遍,又回到门前的广场。在广场南侧一家的墙壁上,书有关于仲子庙的介绍,还有一张旧时的仲子庙图。仲伟帅指着图说:“原来仲子庙的格局很大,有南、北、中三路建筑,现在只剩下了中路,其他都被人占了。

这座仲子庙的历史比较悠久,始建于唐开元七年(719)。据说跟当时的一位大诗人贺知章有关,他当时为任城令,见到仲子的第三十六代主鬯孙仲文,询其家世,知其为先贤后裔,然流落乡野,下同编氓,深表慨叹,于是在当时的横坊村(今仲家浅)为之建庙,并拨给一定数量的祭田,令仲文主祀事,此即为微山仲庙之始。一说不是贺之章,而是任城县令贺知止。

告别仲伟帅,开始往回走,到达曲阜时,天已经黑了。高运祥在东北人家安排了晚饭,之后他们夫妇开车送我们回王庄。

2019年4月29日第一稿

2019年5月3日第二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