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边历史(89)

 翰墨书香0008 2023-09-21
秦始皇开疆固土---开疆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先秦时就存在着众多的民族。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南伐越族,北击匈奴,并通西南夷,不断地开疆拓土,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今天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一带,很早就有一个人数众多的民族。即越族。越族部属众多,而且各部落差异很大,又称作“百越”。依据其分布地区不同,可分为于越、闽越、瓯越、南越、西瓯等八部分。
   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后,随即进行大规模征服岭南的军事行动。秦始皇命屠雎为统帅,兵分5路,统帅50万大军进攻南方。兵达南岭后,遭到了南越和西瓯的顽强抵抗。越人利用对地形熟悉的优势,逃入林中,与秦军周旋。秦军习惯于在中原开阔地区作战,不习惯在密林中作战,因而伤亡比较大。
   比这更严重的是秦军的后勤补给。南方的河流纵横交错,秦军面对这种情况,不知所措,也给粮草的供应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粮草运输问题,秦始皇于公元前214年派监御史禄负责开凿灵渠。这条灵渠开凿于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兴安县,因此也被称为兴安运河。灵渠是由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梁和北梁等工程构成的。铧嘴是用巨石叠砌而成,修建在湘江中的分水坝。是灵渠的关键。南北梁长34千米,是灵渠的主体部分。灵渠的开凿,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大约在公元前219年,灵渠修建完工后,从而解决了秦军的军粮运输问题。秦军攻势猛烈,很快于公元前214年攻占了岭南,并在这里设立了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基本上统一了岭南。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将中原50万罪犯流放到岭南地区,与越族杂居。另外,还一再大批迁徙刑徒和内陆人民到岭南屯戍垦殖,这对于开发岭南、促进民族融合有极其积极的意义。
   匈奴是我国古代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勇猛善战。他们主要游牧于蒙古高原和南至阴山、北抵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战国时期,随着匈奴的逐渐强大,再加上中原地区七雄纷争,所以匈奴贵族常率兵南下侵扰、掠夺财物。至秦朝建立时,匈奴已占领了自阳山至“河南地”的广大地区,并继续南下侵扰。这对秦王朝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在完成统一六国的战争后,秦朝初创,国力还不足以应付大规模的战争。于是,秦始皇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命蒙恬、王离加强北边的屯戍。公元前215年,经过五六年的准备,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当时匈奴的首领是头曼单于。蒙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收复失地“河南地”,他采用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的作战方法,很快收复了“河南地”和榆中。公元前214年,蒙恬率军渡过黄河,大规模进攻匈奴。头曼单于难以抵抗,只好北移,蒙恬乘机率军占领了高阙、阳山、北假等地。秦政府一方面在这些地区设置了44个县,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还大量迁徙刑徒,并鼓励一般民众移居边地。
   秦朝反击匈奴的胜利,是匈奴贵族遭受的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河套地区的广大人民在很长时间内有了安定 的环境。这对于我国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