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女子家遭灾为救家人自愿卖身,没想到却有如此遭遇

 夜色微凉9kysxl 2023-09-21 发布于河南

在康熙年间,清朝时期,淅川出现了一个叫杨大瓜的人。他和妻子赵氏经商,过着节俭的生活,积攒了一大笔财富,生活无忧。只是杨大瓜已经五十岁了,却没有孩子。赵氏多次劝他娶个小妾,为杨家延续香火,但他总是回答:“我已经老了,娶个什么小妾?”劝说不动他。赵氏束手无策,于是找来了一个叫陈的亲戚来劝他。这位陈亲戚善于言辞,果然打动了杨大瓜的内心。杨大瓜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不要年轻的女子,二是不要有丈夫的妻子,三是不要公婆在场。陈亲戚说:“好吧,这事情就交给我。听说陕西商县发生了灾害,有很多人被卖掉,我明天就去选一个合适的回来。”赵氏忙着准备行李和钱财,第二天一早,就送陈亲戚上路。

与此同时,商县南部有一个叫王的老先生,以教书为生。他有三个儿子,也都是教书的。可怜的是,遭受了干旱,学堂停课,收入中断,一家人岌岌可危。大儿媳暗暗对丈夫说:“我们作为儿女,不能眼看着让父亲饿死啊!不如将我卖掉,换回一些钱粮来养活父母,也算是我们夫妻尽孝心了。”没想到这句话被二儿媳听到了,在门外听了进去后,她说:“大嫂的孝心我了解,要卖的话,还不如将我卖掉,我比你年轻,还能卖个好价钱。”大儿媳不让她。妯娌二人正在争执的时候,三儿媳张爱莲进来说:“二位嫂嫂不要争了。你们都有儿女,将你们卖了,那些侄儿侄女该由谁来养活呢?再说,你们三弟还年轻,灾荒过去后还可以再娶。要卖的话,还是卖我吧。”两位嫂嫂听她说得真诚又有道理,于是与王家兄弟商量,最终同意了她的提议。

第二天,张爱莲起了大早,向公婆行了三拜,然后跟着丈夫王守信一起去了卖人场。奇巧的是,他们正好遇到了陈亲戚。为了不伤害王家的面子,张爱莲事先编造了一套谎言,说她没有公婆,没有儿女,丈夫已经饿死,守寡无人照顾,情愿自卖自己。陈亲戚觉得这符合杨大瓜的要求。他看到王守信站在一旁流泪,就问:“他是你的什么人?”张爱莲说:“他是我娘家的兄弟。”陈亲戚便与王守信商定了价钱,然后带着张爱莲回到了河南。张爱莲一到杨家,看到了杨大瓜老两口,跪倒拜了三拜,然后哭得死去活来。杨大瓜见她如此伤心,忙问原因。张爱莲便将卖身一事详细讲述了一遍。杨大瓜听后也感动得流泪,便与赵氏商量说:“这爱莲是个孝顺的女子,我们干脆认她为义女吧!其他事情以后再说。”赵氏也同情这个女子,便答应了。张爱莲“扑通”跪倒在他们面前,叫了声“爹”,喊了声“妈”,并说:“二位老人,您对我恩情深似海,恩义重如山,女儿将永远不会忘记。从今以后,我将牢记这份恩情,为您二老尽心尽力,养老送终。”

第二天,杨大瓜对赵氏说:“爱莲已经成为我们的女儿,王家和我们是亲戚关系。王家目前生活困难,明天我带些钱粮去帮助他们度过饥荒。你觉得怎么样?”赵氏说:“我也这么想。明天你就去吧!”杨大瓜去到王家时,心想,读书人特别注重面子,我要直截了当地说,他们可能接受不了。不如间接一些,给他们一些钱粮,算是帮助他们,就说:“我是一个卖文具的商人。那时王老先生在学堂时,我常常来卖文具,多亏了他的照顾。一直以来都想回报你,但没有机会。最近听说这里发生了灾害,所以带了一些钱粮,请您收下。”王老先生不愿意接受。杨大瓜急忙改口说:“我们村里有一个学堂,正好缺一个先生。我记得你有一个叫守信的三儿子,会教书,我想将他请过去,一来可以躲过灾害,二来也可以得到一些学费,以帮助全家度过难关。你觉得怎么样?”王老先生听了他的话,便让守信出来,又亲自向杨大瓜行了一礼。杨大瓜便将带来的钱粮作为聘礼留下,带着王守信回到了河南。

王守信进了杨家门,一眼看见了张爱莲,愣在那里。杨大瓜笑着对张爱莲说:“女儿,我带给你一个丈夫!”张爱莲对丈夫将实情告诉后,王守信感激地流下了泪水,迅速跪下向杨大瓜夫妇道谢。杨大瓜说:“你们也有父母在堂上。如今你们夫妻团圆了,就应该回去侍奉亲生父母才是正理呀!”王守信说:“我们一家受到了您二老的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我愿意改姓杨,永远做杨家的后代,为您二老送终!”杨大瓜说:“这件事还要经过你父母的同意才行啊!”第二天,王守信和张爱莲一起回到商县,向自己的父母讲述了杨家二老的恩义,还提出了自己的打算。王老先生当即咬破手指,写下了过继的血书,亲自将王守信夫妇送到了杨家。王守信到了杨家就改了姓。他和张爱莲一直以来都尽力养老送终,将杨家两位老人的恩德讲述给后代,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