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趣谈之二:地球上最早的植物蓝藻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本文收入我的《植物大观园》一书,该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地球上最早的植物蓝藻

         梅庆吉

在盛夏季节,人们经常在湖泊里、池塘里,甚至小水洼里,会看到一种绿色的东西,因为颗粒太小,肉眼根本就看不出个数,只会看到碧绿的一片,那就是蓝藻。可别小看了它,那可是我们地球上最早的植物。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爱尔索·巴格霍恩在南非特兰斯尔的无花果树群浅燧石岩中,发现了类似细菌和蓝藻的微生物化石。据测定,这些蓝藻化石距已经有34亿年之久。这就是蓝藻成为植物祖先的最可靠证据。到了前寒武纪时,是蓝藻的疯狂发展时期,因此有的学者将这个时期称为“蓝藻时代”。

在南非发现的蓝藻化石

这个小小的蓝藻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但默默地为地球提供着氧气,而且还是目前地球大气圈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蓝藻有极大的适应性,分布极广。淡水和海水中,潮湿和干旱的土壤或岩石上、树干和树叶上,温泉中、冰雪上,甚至在盐卤池、岩石缝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或土壤深层中。在热带、亚热带的中性或微碱性生境中生长旺盛。有许多种类几乎遍布各种生态环境,如陆生的地耳,不仅在热带、亚热带、温带有,在寒带甚至南极洲也有。已知的蓝藻大约2000多种,中国有记录的大约900多种。

蓝藻属于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因其细胞壁外面有一层粘滑的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它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是在细胞的中央却有一种核物质的东西,一般呈颗粒状或者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却具有核的功能,因此被称为“原核”,属于原核生物。 

蓝藻的分子结构

在蓝藻中,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如生于红海中的一种蓝藻,名叫红海束毛藻,由于它含的藻红素量多,藻体呈红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红色,红海便由此而得名。

红海

由于蓝藻的结构过于简单又极其微小,所以关于它的分类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生物研究的科学家们。有人认为,蓝藻属于藻类植物,是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绿色植物。也有科学家主张蓝藻不属于植物界,因为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细胞核。美国科学家考帕兰就将蓝藻与细菌等生物一起,归入新的“原核生物界”。还有人将蓝藻单独划归为一类——蓝藻界。有人认为:“蓝藻具有双重性。一个是光合作用,因为它带有叶绿素,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一种植物;另外它比较微小,是一种细菌,所以它是植物性和细菌性的结合体。”但就其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一特点来看,多数人还是主张把它放入植物范畴内。正是由于蓝藻的进一步发展,才形成了后来巨大的藻类家族。

人曾缕出了蓝藻的发展路线。有人认为:开始由最原始的蓝藻发展为裸藻,接着裸藻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支演化为甲藻,另一支演化为绿藻。甲藻则经过隐藻演化为黄藻。还有人认为,原核生物的蓝藻经由三个途径向真核生物进化:一个是从原核的蓝藻进化到真核的红藻;第二个是先由蓝藻进化到比较原始的甲藻和隐身藻,进而发展到较高级的黄藻、金藻、硅藻和褐藻等;第三个是由蓝藻发展为原绿藻、白裸藻、轮藻等藻类植物。无论哪种观点,都生动地说明了蓝藻的历史地位。

生命旺盛的蓝藻,虽然经过了几十亿年,但直到今天势头仍然不减,有时会给人类带来好处,有时则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有“好蓝藻”和“坏蓝藻”的说法,人们怀着既恨又爱的矛盾心情对待这种地球史上最古老的植物。

据研究,大约有150多种蓝藻能固定大气中的分子态氮成为结合态氮,并进一步合成蛋白质。其胞外有丰富的多糖类胶质,并含生长刺激物质,适于作稻田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这些蓝藻称为固氮蓝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固氮蓝藻在每公顷稻田中每年能固氮170千克。

蓝藻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较完备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有些蓝藻可作为食品,如发菜、葛仙米、地木耳等。而螺旋藻所含蛋白质高达60%70%,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可食生物能与之匹敌。其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5倍、鱼肉的3倍、大豆的15倍,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以及目前尚不清楚的生物活性物质。食用螺旋藻有很好的调节免疫力功能的作用,确保人体营养均衡,消除疲劳,恢复和激活细胞活性,延缓衰老,并且对癌症、高血脂、恶性贫血、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螺旋藻食用后基本上没有不良作用,所以螺旋藻有“宇航时代新粮食和氧源”的美称。

在水环境保护中,利用蓝藻吸收工业废水中氮、磷和其他化合物,降低含量,会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生态癌症”,或叫做“绿色牛皮癣”。这就是“坏蓝藻”了

这种蓝藻爆发现象,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发生过。194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阿勃卡湖首次发生蓝藻“水华”。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麦迪逊湖流域蓝藻水华开始频发,并日趋严重。195O年,位于瑞士、德国和奥地利交界处的康士坦茨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开始恶化,至1970年,康士坦茨湖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上世纪70年代,日本第二大湖霞浦湖蓝藻大规模暴发,严重污染了水质。

  我国也多次发生蓝藻爆发事件。1999年昆明世博会期间,滇池上的蓝藻曾疯长得让湖水变成“绿油漆”,游船被缠住靠不了岸,水华覆盖面积达20平方公里,厚度达数十厘米。20039月,巢湖蓝藻暴发,蓝藻遍及湖心,最厚的地方深度达1米以上,有浪无波,几乎形成“冻湖”。2007年,蓝藻再次觊觎巢湖。200765日,武汉蔡甸区因蓝藻暴发导致20万斤鱼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0万元。2007年,太湖也发生了蓝藻大爆发,严重污染了水质。

水华爆发会带来三大危害:1.危害水域生态环境中栖息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在湖泊、水库和池塘中,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且在水面高度密集,会阻挡阳光的光线透射,底栖的水生植物因得不到充足的太阳能使其光合速率降低,减少了光合产物的产量,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因其强烈吸收可见光的短波使水温升高,影响了对水温敏感的生物种群的生存。2.破坏水域生态景观: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往往密集在水面形成一层薄皮或泡沫,水体颜色变绿,并带有腥臭味,不仅使原来干净、清澈、透明的水体变得色泽混杂,浮游藻类死亡后沉入水底并堆积使水体变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3.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位于江河上游的湖泊、水库等大型水体若发生有害水华,浮游藻类释放的毒素和死亡的浮游生物污染水源,导致水质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质量。有研究表明,蓝藻毒素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蓝藻毒素能引起学龄儿童的肝损伤,从小埋下患肝癌的祸根。 

所以,如何防止蓝藻的爆发,已经成了一项重要课题,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努力攻克这一难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