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87:上河塘曾经有座廉子祠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87:上河塘曾经有座廉子祠

在无锡惠山古镇有一条小河,既不宽,也不长,但名气却很大。因河边有个喷水的龙头,因此叫龙头河,而当地则叫它惠山浜。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各曾6次下江南,每次都要来无锡,都要通过这条小河来惠山。以前没有陆路,城里人要到惠山游玩,基本都走这条水路。小河的北岸叫上河塘,南岸叫下河塘,人们给它起了个美丽的名称叫“水街”。提到惠山古镇,人们会立马想到闻名遐迩、一个挨着一个的祠堂,有一百多座,大多集中在直街、横街、上下河塘一带。我们接下来要看的孔子弟子的廉子祠,就在上河塘。

惠山古镇水街

金石声先生带我们参观完施子祠后,又带我们去看廉子祠。两地非常近,好像没走几步就到了,让我们亲眼目睹了“水街”的风光。河水十分的清澈,不时有游船在走。两岸边摆满了茶桌,坐满了品茗的人。再往外,就是一座座写满了沧桑的祠堂。走到廉子祠,却让我们失望了。金先生指着一段有些斑驳的围墙说,廉子祠就在这里面,早已经被毁坏了,什么遗迹都没有了。这个位置是上河塘21-25号,两边分别为潜庐(留耕草堂)和朱乐圃先生祠

廉子祠的位置

面对冰冷的围墙,头脑里尽量在勾勒着廉子祠的往事。清光绪《无锡金匮县志》有关于廉子祠的记载:“先贤廉子祠,在惠山寺塘泾左,祀圣门弟子潔。道光三年裔孙志勋等请建。”这位请建廉子祠的廉志勋(1779-1843),字云阶,号立三,为无锡廉氏二十七代孙,是廉氏家族的精英人物。清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生,二十三年(1818)举人,廷试一等,曾任兵部车驾司职方郎中、宝源局监督。书法以小楷见长,著有《立三诗文稿》。清光绪年间的《金匮县志》上,有他的传略:“廉志勋:字云阶。嘉庆十八年拔贡生,为兵部七品小京官,旋中二十三年举人。性端谨,处事详审。尝馆大学士英和家,甚见器重。无一言及私。工小楷。累迁职方郎中。”关于建廉子祠的上报呈文以及政府批文,均收录在光绪十四年(1888)刊行的《廉氏世谱》中。

廉志勋手迹

道光三年四月,由族人廉陞出面,直接具呈永平府知府秦沆这里我有个疑问,清代的永平府治所在河北唐山的卢龙,与无锡距离遥远,没有隶属关系,其报告为什么要打到那里?秦沆倒是无锡人,莫非是因为老乡的关系?立此存疑。下面是呈报人员名单:按察使照磨王霖,道州知州俞鑅,戊寅举人、兵部主事志勋,貤封主事光炜,投效职员翰,侯补主簿秉怷,廪生德华,增生员谷暄、圻,监生凤池、炳若、安鼎、球、璨、德镛、启勋、杨烈、皞然、肇鳌、景熹、德基、仁基、宏基、俊秀、大魁、毓秀接着便是呈报建廉子祠的内容:“先贤久沐恩崇,吁求援例建祠,一体主祭事。窃惟人思敬祖,合有报本返始之情,礼重尊贤,宜予奠礼陈牲之典。”随后是对被廉姓视始祖的孔子弟子廉历史地位的评价。说到请建廉子祠前有先例:今后裔廉志勋等,援先贤石子作蜀、周子敦颐先儒司马氏光范氏仲淹诸先贤之例,营立宗祠于惠麓,自备牲礼,以供禋祀。伏思久列从祀圣庙,今缘锡邑子孙繁衍,遵照诸先贤等分立祠宇,一体致祭,似属与例相符这番话是在请建廉子祠,不是凭空想象,是符合有关规定的。又谈到具体的陪祀人员:而遗绪汉室名臣讳范,暨元代贤相讳希宪,并请陪祀”陪祀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汉朝的廉范,一个是元朝的廉希宪。最后一段是企盼:“为此环叩大宪大人恩准,依照先贤分祠,檄饬备案,一体致祭,则馨香是荐,庶克展水源木本之思,而感激弥深,永不忘陨首啣结之报也。

《廉氏宗谱》所载《先贤廉子祠记》

呈文上报之后,未见知府秦沆的答复,却很快看到了无锡知县王荣光于是年六月的答复:“无锡县为先贤久沐恩崇,吁求援例建祠,一体致祭事。据绅士陶沅等、后裔廉志勋等呈称,窃惟人思敬祖,合有报本返始之情,礼重尊贤,宜予奠礼陈牲之典。绅等伏见先贤廉子名潔,字子曹(录叙原呈)等情到县。据此理合具情备文,转详仰祈宪台电核俯准。循照诸先贤分祠致祭之例,批示檄饬遵行。除详各宪外,为此具由,谨申伏乞照详施行,须至申者。计详送、详册各一本,申文各一道。”批文最后说:“无锡县知县王荣光申奉批:候据情详请宪示遵行。”王知县对呈文,原则上表示同意,并告之,尚须再准备些材料,一并报上级部门审核。根据文中“仰祈宪台电核俯准”的话得知,无锡县的呈文是直接打给江苏巡抚的。

关于创建廉子祠的各种批文

无锡县呈文上报后,是年七月,就得到了江苏布政司玉方伯的答复。布政司是总督和巡抚的属官,主要负责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等工作。自从无锡县于六月呈文后,一个月后就得到了批复。这期间,进行了紧张的公文旅行,其中包含了好几个批文。批文写道:“江苏布政司为先贤久沐恩崇,吁求援例建祠,一体致祭事,奉苏抚部院韩批:无锡县详据绅士壬午科进士陶沅等、后裔戊寅举人兵部主事廉志勋等,以援例营建廉子分祠于惠麓,自备牲礼一体,官为致祭等情,详由奉批,仰苏州布政司查议详夺。仍候阁督学部堂院批示缴。”文中的“苏抚部院”,应该是巡抚的秀才班子,他们接到无锡县的呈文后,便由韩某写了批文。批文的意思有二,一是得交由苏州布政司进行核查,之后再交由“阁督学部堂院”审查批示。这个“阁督学部堂院”,包括下文的“江苏学院”,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经由苏州布政司“查议”之后,向“江苏学院”打了报告。下面是“江苏学院”周某的批文:“又奉江苏学院周批:开仰苏州布政司核饬遵行具报,仍候阁督抚部堂院批示缴等,因奉此,并据该县并详到司。”这个批文只是走个过程。他们看过苏州布政司核查的报告后,认为情况属实,但还要呈“阁督抚部堂院批示”。从“伏查”二字往下,才是江苏布政司的意见:“伏查廉子久经从祀圣庙,今该后裔廉志勋等,援照诸先贤分立祠宇之例,分设宗祠,自备牲礼一体,官为致祭。并据该县绅士陶沅等联名公吁,实属与例相符,自应准其办理。除饬县遵照外,合将遵批查议缘由,详请宪台监核,示遵为此,具由谨申,伏乞照详实行,须至申者。道光三年七月日,江苏布政司玉具详三院。”布政司综合以上意见,得出结论说,在惠山麓建廉子祠,“与例相符”,可以实行。然后又请“宪台监核”,“宪台”指江苏最高行政长官巡抚。经其批示后,“伏乞照详实行”,建廉子祠一事,终于一锤定音。

有了“宪台”的批示,接下来就该抓落实了。七月二十四日,江苏布政司玉某给常州府和无锡县各下发了一道批文:“江苏布政司玉,为先贤久沐恩崇等事(照详叙录)等情到司,核查此案,似属与例相符,自应准其办理。除详各宪饬遵外,合就札饬札到该府县,立即遵照毋违!特札。一札:常州府无锡县。”布政司这道札是七月二十四日发的,两天以后的二十六日,常州府程太守就有了反馈,并连续给无锡县发了三道指示。

常州府的第一道指示:“常州府正堂程:为先贤久沐恩崇等事,本年七月二十六日,奉布政司玉宪札,奉苏抚部院韩批,无锡县详据绅士陶沅等(与司札同)除详覆外,合就札饬等因到府。奉此,合行转饬札到该县,即便遵照,并取该后裔切结呈送,毋违此札。一札:无锡县。道光三年八月初一日行。”

第二道:“常州府正堂程:为先贤久沐恩崇等事,奉布政司玉宪行,道光三年七月初四日奉阁督部堂孙批:无锡县详先贤廉子分立祠宇,由该后裔自备牲礼一体,官为致祭一案情由,奉批应否分祠致祭,仰苏州布政司查议详夺,仍候抚学部院指示缴等因至司奉此。查此案,前据该县并详到司,业经核案,转详各院宪,并檄饬遵照,在案奉批。前由合就檄饬等因到府,奉此合行转饬,仰即知照,毋违。特札。一札:无锡县。道光三年八月二十七日行。”

第三道:“常州府正堂程:为先贤久沐恩崇等事,奉布政司玉宪行,奉阁督部堂孙批,本司转详无锡县,详请先贤廉子分建祠宇,由该后裔自备牲礼一体,官为致祭一案情由,奉批如详饬遵。仍候抚学部院指示缴。又奉苏抚部院韩批,开如详饬遵。仍候阁督学部堂院指示缴。又奉江苏学院周批,开据详已悉。仍候阁督苏抚部学院指示缴等,因各到司行府。奉此,合行札饬札到该县,即便遵照,毋违此札。一札:无锡县。道光三年九月初八日行。”

难得查到这样详尽的关于廉子祠的审批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各级政府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并且办事效率极高,就像跑接力一样,一环套一环。尤其是常州府,在一个月内连发三次批文,对廉子祠的建设,进行指导和督促。紧接着,在谦志勋等人的主持下,廉子祠开始兴建,很快就建成了。

虽然现在廉子祠被破坏了,但从《廉氏世谱》里的《廉子祠图》上,仍可以了解个大概。祠堂大门三间,面对着惠山浜,河边就是金山石码头,来往十分便利。进门后就是第一座大殿,面阔三间,这应该是供奉廉子像的地方,两旁有廉范和廉希宪陪祀。再往后又是一座大殿,这里供奉的应该是廉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整个建筑面积在190平米左右,南北纵深40米。最后是一个大花园,总占地5亩8分左右。这种祠堂的建筑格局,在整个惠山古镇建筑群里,是独一无二的。

廉子祠图

说到后面的花园,还有个名字叫“一梅园”,也是有来历的。南宋时期,无锡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状元蒋重珍。在他四十岁左右,给致仕的参知政事张元甫之子坐馆讲学。张家书堂前有株枯梅,他对梅树默祷:“若能及第,梅当重新开花。”他不断为这株梅树浇水、施肥、培土,精心呵护。真是不负有心人,梅树真的活了,开出了满树红梅。而这一年,他果然高中状元,官至刑部侍郎。他兴奋不已,便给自己取了“一梅”的雅号,给这家学馆取名为“一梅学馆”,给自家老屋取名为“一梅古屋”。到明隆庆年间,蒋家后人在惠山脚下建蒋氏九侯庙,里面专设“一梅堂”,在庭院建一梅亭,以表示对先祖的纪念。后来蒋家人流散各地,一梅园失于管理而荒废。廉志勋主持修建廉子祠时,将其购得,成为廉子祠的后花园,遍植梅树,有池有亭。

咸丰年(1856),距离廉志勋请建廉子祠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他的儿子堉菘,请时任翰林院庶吉士的秦赓彤为廉子祠撰写文记。本来廉志勋建完祠后,就想写篇记文,因急着回京,这事就放下了。直到这年十一月,才将秦赓彤所写《先贤廉子祠记》,刻碑立于祠内,实现了廉志勋的愿望。碑记开篇,先介绍无锡廉氏的情况:“无锡之有廉氏,盖自恒阳王谥文正讳希宪七世孙允中为平江路总管,因家焉。又四传曰序,自苏迁锡。”由此得知,无锡这一支是由苏州迁来。接着写到廉志勋创建廉子祠一事:“有明以来,累叶弗耀。迨云阶先生讳志勋由拔萃科登贤书官部郎,始光大其绪。道光癸未,建家祠于惠山之麓,榜其门则曰'先贤廉子祠’。”接着对廉姓由来及其发展历史,作了简要概述。又说:“榜曰'先贤廉子祠’者,一推本,一尚德也。”从碑记得知,廉志勋也入祀廉子祠。文中写道:“祀云阶先生者,又以为吾锡族之所自大,且报功也。”

咸丰十年(1860),暴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起义军进入无锡,进行烧杀抢掠,整个城区遭到严重破坏,廉子祠也未能幸免。太平军之后,廉子祠逐渐荒废,只剩下一个水池,一个石制龙头,以及几株古树。到了民国时期,族人议重建祖产,修复一梅园。当时还与隔壁的朱氏宗祠发生了产权纠纷,走了司法程序,最后将一梅池判归廉祠。在族人的努力下,廉子祠得以重建,一梅园焕然一新,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廉子祠重修后不到10年,抗战暴发,民不聊生,廉氏族人四处逃命,廉子祠的祭祀活动被迫中断。抗战胜利后,才又恢复了每年春秋两季的祭祀活动。解放以后,廉子祠连同周边的四座祠堂收归国有,接着又被部队占用,地面建筑几乎被破坏殆尽,只保留了后花园,改造成部队招待所。

无锡市图书馆所藏、出版于光绪二十年(1894)的《廉氏世谱》,是研究孔子弟子廉絜及其后裔的重要资料。这套族谱共十四卷,首一卷,附一卷,也是由廉志勋主持修撰的。谱前有廉志勋撰写的《重修世谱序》,介绍了修谱的缘起及修谱情况,他在“光绪辛卯秋”,因有亲丧,“以河南行省回里葬亲”。这一年为光绪十七年(1891)。将“葬亲”一事处理之后,其族兄茂苑请他出面主持修谱,“并乐输刻赀”。起初,廉志勋以“无德无学无位”推辞。这时,茂苑偕诸亲老深有感慨地说道:“吾宗谱牒,丁巳续修本非善本,讹舛芜杂,不足示后。矧城乡各派藏谱,庚申粤寇犯境时,毁失过半,平定后三十年,宗人议修而未果者,屡矣。曩族叔子康氏尝寓书于弟,弟以道远,不获遽归辞。今适因事旋里,奚辞为?”他解释说:“非敢固辞,惧不克负荷先德也。”意思是说怕能力有限,不能胜任。但话说到这份上,无法再推辞,便承担下来。接着修谱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于是刊布传单,设局承修。其于采访也,大江南北二十一派,靡不亲历。于编纂也,遍稽群籍,博采旁搜,凡涉先世掌故,悉资考证。复取甲申、丁巳二谱,及己巳残谱,校其异同,归于一是。虽增损一字,必商榷再三,稍有异义,则加按以识之。于体例也,悉本尊五伯起二公遗法,其有前例所未尽详备者,续订凡例十三条,以申明之。手缮付梓,属族孙泉文清公分任。校勘是役也,以壬辰冬十月始事,至甲午秋九月行竣,成书一十四卷,质诸先人,可告无罪。然寰清于此,不能无深惧焉。”

我到无锡图书馆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阅《廉氏世谱》。当工作人员把书提出来后,发现好高的一大撂。谱书正文对我们搞研究的人来说用处不大,主要是谱头和附录。这本家谱的谱头内容很多,除廉志勋的序外,还收录了以前各个谱书的序,以及关于请建廉子祠的全部批文。因时间关系,来不及细看,先用手机拍下来,回来慢慢看。我把谱头和附录拍完后,开始翻阅正文。当我看到一世祖的名字时,顿时蒙圈了,上面写的是“布鲁海牙”,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不是汉族人。那么他跟廉氏有什么关系呢?

在元朝,布鲁海牙和他的家族,可谓炙手可热,权倾朝野。布鲁海牙《元史》有传,开头便说:“布鲁海牙,畏吾人也。”畏吾也写作畏兀儿,唐宋时期称回鹘,主要活动在天山以北以及河西一带。布鲁海牙世为高昌贵族,善写国书,精于骑射,归附成吉思汗,随从西征。后来成为忽必烈母亲的家臣,专管燕京中山路军民匠户,真定路达鲁花赤(总管)燕南诸路廉访使顺德宣慰使元二年126569大德年间追赠仪同三司大司徒,封魏国公,谥号孝懿。葬于大都以西二十里,今北京海淀区魏公村的名字,就跟布鲁海牙有关据《元史》本传载:“初,布鲁海牙拜廉使,命下之日,子希宪适生,喜曰:'吾闻古以官为姓,天其以廉为吾宗之姓乎?’故子孙皆姓廉氏。”从他儿子廉希宪开始,一直以廉为姓。从此,其子孙多在朝廷为官。廉志勋《重修世谱序》说:“孝懿子十三人,孙四十七人,先后以勋业相继,父子祖孙之间,王爵一,国公爵四,郡侯爵三,薨而赐谥者八。其官居宰辅者、位列公卿者、出膺疆寄者、登进士第拜翰林学士者,各若干人。”因廉氏家族在朝中任职太多,且多为重臣,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有人向元世祖忽必烈反映说:“廉氏仕进者多,宜稍汰去。”而忽必烈则说:“布鲁海牙功多,子孙亦朕所知,非汝当预。”说到这,布鲁海牙一支,似乎跟孔子弟子廉絜并无直接关系。其实不然。

为了弄清楚布鲁海牙之廉姓与孔子弟子廉潔的关系,我们得往上推到东汉,去找另一位廉姓著名人物廉范。廉范,字叔度,生活于东汉明帝时期。他事亲至孝,为人耿直,知恩图报,先后任云中太守、蜀郡太守。其业师薛汉因事被杀,廉范冒着危险为其收尸。明帝对此大为恼火,对他严厉斥责。廉范说:“我知道业师因罪被杀,但实在却不过师生之情。”明帝听了他的话,对他的重情敢为精神所感动,便问道:“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由是显名。”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自不必说,至于廉范的曾祖廉褒、祖廉丹,在汉代也都是著名人物,不然明帝不会顺口说出。《后汉书·廉范传》这样写道:“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曾祖父褒,成、哀间为右将军;祖父丹,王莽时为大司马庸部牧,皆有名前世。”为此廉志勋在《重修世谱序》中说:“叔度公历守边郡,子姓流寓边疆,逮宋季离乱,流入辽东畏吾儿诸国,名称遂沿其俗。至元世祖时,吾一世祖孝懿公始从龙归籍,定鼎之初,拜廉访使命。适文正公生,遂复姓焉。”因为他们“世为边郡守”,一直在边疆做官,其家人也入乡随俗,与当地人融合,有的便随了当地的姓氏。到布鲁海牙,“遂复姓焉”,才恢复了廉姓,与《元史》里所说不同。

孔子弟子廉絜像

廉氏得姓之始,不得不往上推到颛顼曾孙大廉。抿《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又据《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

赵大将军廉颇像

最早指出大廉为廉姓之始的,是唐林宝的《元和姓纂》,该书卷五这样写道:“廉:颛顼曽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廉丹。赵郡,又颛帝之后。京兆杜陵,汉有将军廉褒,生丹。大司马丹孙昭为后汉广汉太守、蜀郡太守。廉范字叔度,丹后。河东,状云廉范之后。唐瀛州刺史方实、刑部员外郎廉瓘,海州人。”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亦载:“廉氏:颛顼曾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姓。赵有廉颇,汉有廉丹、廉范。宋廉布,登科,楚州人。廉操縠,昌州人。臣谨按:古者帝王犹以名行,况臣下乎?此以名为氏。然以名字为氏者,起于商、周之世。今此廉未有所征,且从大廉之号焉。”这说明,廉氏是正宗的黄帝后裔。文所说“以王父字为氏”,是指以大廉的“廉”字为氏。但是,在《元和姓纂》和《通志》这两本书里,都未提到孔子弟子廉潔。只是到了宋人邓名世所著《古今姓氏辩证》一书里,才将廉潔加入:“廉:孔子弟子廉潔,字子庸,卫人。赵相信平君廉颇,后居赵郡。汉兴,以豪宗自苦陉徙京兆杜陵,或居陇西襄武,世为边郡守。后秦有侍御史廉桃生。”至此,才梳理清楚了孔子弟子廉潔、赵国大将军廉颇、汉朝的廉范和廉丹,一直到元朝的布鲁海牙之间的关系。

布鲁海牙像

有人曾抱怨说,到现在也没看到一篇关于廉潔的传记,哪怕小传也好。那是因为关于廉潔的资料太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只写了四个字:潔,字庸。”连籍里都没有。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注曰:“郑玄曰:卫人。”从这才知道廉潔是卫国人。《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比《史记》多了一个字:“廉潔,字子曹。”后来就是历史对他封赠: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莒父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胙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廉子值得注意的是“胙城侯”,胙城现在是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的一个乡,古时属卫国。莫非,这个地方是廉潔的故里?

延津胙城

关于廉潔,信息量最大的,是道光三年四月,廉陞为请建廉子祠的呈文,文中写道:“伏见先贤廉子名潔,字子曹,河东望族,淇左纯儒。安贫常甘,疏水尽孝,全赖扶持。痛父丧之未及,须补三年;虑母足之难行,不离一日。入山采果,易菽水以承欢;笃志攻书,费晨昏而忘倦。文章礼乐,躬登阙里之堂;精一危微,道衍尼山之派。阐明圣教,一线荷其真传;注疏圣经,百家蒙其实惠。悟中庸之奥义,独溯渊源;淡人世之荣名,永怀高尚。陶淑何深,被春风而沾化雨;林泉足乐,守素志而励清操。历唐宋,阅元明,殁后之名益显;封侯伯,谥文正,生前之行何惭。事实炳列于古史,贤孝编志于阙里。《家语》叙其学行,道录详其体功。”这一番话,可以说发前人所未发,不知有何依据。

据金先生说,当地政府正准备按《廉氏世谱》所绘《廉子祠图》进行重建,不知进展如何。希望再云无锡,在上河塘,能看到反映历史面貌的廉子祠。

看完施子祠和廉子祠,又到上河塘与下河塘转了转,就到了中午,陈晓慧说请我们吃舌尖上的中国“忆秦园小笼包”。对小笼包印象不是很深,却忘不了那馄饨,个头好大,吃两个好像就饱了。

我们下一个行程是去梅村镇看泰伯墓。饭后,陈晓慧送我们上了去梅村的汽车。

2022417日第一稿

202335日第二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