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文化趣谈之二十七:秋——总领群芳是菊花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本文收录于我的著作《植物大观园》该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植物文化趣谈之二十七:秋——总领群芳是菊花

梅庆吉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南宋末诗人郑思肖《画菊》诗中的两句。这两句诗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颂,是因为它生动而又形象地描写了菊花的超群个性。更主要的是作者托物言志,表现了自己强烈的民族气节。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以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他回答说:“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他的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这两句诗描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高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投降元朝的决心。

郑思肖像

抛开诗句中的寓意,单从枯死枝头来说,也是菊花与别花最大的不同处。但也有特例,正是因为这个特例,在文坛上留下了王安石与苏东坡的一段公案。

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由翰林学士贬为湖州刺史。三年任满,回京朝见,去拜见安石,恰巧安石外出未归。东坡坐在书房,见砚石下压着一张纸,纸上写有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见诗不由暗笑,黄花指的是菊花,开于深秋,其性坚强,敢与秋霜相抗,最能耐久,即使老而枯干,也不会落瓣,“吹落黄花满地金”显然是错了。他不由一时诗兴大发,顺手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等了一会儿,不见王安石回来,他就回到寓所。王安石见到苏东坡的续诗,知道他在讽刺自己,决定惩罚一下这个狂妄的才子,又把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东坡只得忍气吞声地去赴任。秋天到了,黄菊盛开。一天,东坡约朋友一起去花园赏菊,见黄花纷纷落地,真似铺金一样,大惊失色。朋友问明原因,笑着对他说:“不同地方的花是不一样的,黄州的菊花是经秋风而落瓣的。”东坡这才知道王安石让自己到黄州,就是来看这个落瓣的菊花,便赶紧进京认错。此后变得谦虚多了。

黄州东坡赤壁 

“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菊花,浓缩了秋天的精华,总是在落叶飘零的时候,冲破肃杀的风霜,携一身淡雅花香而至。于是,在百花凋零的秋天,那独傲风霜的菊花就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它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我国赏菊之风、赞菊之文、食菊文化,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青睐。秋天,登高赏菊,品菊花茶,喝菊花酒,颂菊花诗,欣赏着千姿百态的秋菊,是多么美好的享受。

九月菊花神

秋菊原产我国,在古老文明的华夏大地上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礼记·月令》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最早携菊花入诗的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他的名篇《离骚》里面就写到“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通过这两句诗,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

屈原“餐秋菊之落英”

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把菊花列为上品。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更是爱菊成癖,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被广为传颂。在《西京杂记》中,还记载了一则关于他饮菊花酒的有趣故事。书上说,他没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就把未酿成的菊花酒喝光了,等到重阳节这一天,坛子里已经没有了一滴酒,只好坐在菊花丛中发呆。这时,王宏穿着白衣送酒而来,迫不及待的陶渊明,连句致谢的话都没说,就蘸着菊花喝起酒来。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有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就起源于陶渊明。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人们心目中,菊花是吉祥、健康和长寿的象征。菊花不仅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食、可酿、可饮、可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菊花酒

其实,人们最早对菊花的认识,是从实用价值开始的。菊花全身都是宝,菊花可以酿酒,制药茶,做药枕,菊苗可以作菜食用,根亦可以入药。苏东坡对食菊颇有研究,他不但食菊之花、叶、苗,还食菊花根,并且发明了菊花的多种食用方法。用菊花酿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用菊花做粥,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用菊花做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用菊花做肴,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用菊花做羹,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用菊花做膏,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用菊花做枕,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

现代科学已能提取菊花中的有效成份,制成菊花晶、菊花可乐等饮品,让喜爱快捷省时的人饮用起来更为方便。在我国,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风俗。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是入肴佳品。吃法也很多,可鲜食、干食、生食、熟食,焖、蒸、煮、炒、烧、拌皆宜,还可切丝入馅,菊花酥饼和菊花饺都自有可人之处。菊花入食多用黄、白菊,尤以白菊花为佳,杭白菊、黄山贡菊、福山白菊等都是上品。

因此,在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菊花神奇疗效的故事。汉代的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河南南阳郦县(今内乡县)有个叫甘谷的村庄,谷中水甜美,山上长着许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从山上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上三十多户人家都饮用这山的泉水,一般都活到130岁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岁。

在江南,流传着菊花仙子美丽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少年叫阿牛,七岁丧父,母亲失明。为给母亲治病,阿牛不辞劳作,努力挣钱。他的孝心感动了菊花仙子,一天晚上托梦给他:“九月初九重阳节,天花荡中开有一种白色的菊花,对治眼睛有奇效。”按照指点,阿牛到天花荡中移来白菊,种在自家院中,每天采一朵花给母亲煎服,不久,他母亲果然睁开了眼睛。白菊能治病的消息传到当地财主那里,强取豪夺,把白菊据为己有。说也奇怪,白菊到了财主那里,便枯萎而死。阿牛对此十分伤心。这时,菊花仙子又来到阿牛身边,授以种菊秘诀。到第二年重阳节,白菊又开出了洁白的花朵。他把种菊秘诀传授给贫苦农民,家家都种起了白菊,使白菊造福人类。后人为了纪念菊花仙子,为她建起了一座白玉雕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