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文化趣谈之二十九: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本文收录于我的《植物大观园》一书,该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梅庆吉

王子猷听说吴中一位士大夫家栽种着一种极其名贵的竹子,就驾车日夜兼程,前往观赏。那家的竹子长得果然出类超俗,亭亭玉立,竿竿青欲滴,枝枝绿生凉。喜得子猷神驰意飞,惊呆在竹林前,久久不肯离开。主人见状,忙命人搬出椅子,请他落座。可是连唤几声,他却一动不动,只是呆呆赏竹,根本没有听见主人的招呼。观赏良久,暮色渐浓,书僮几次催促,子猷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走了一程,心中只觉余兴未尽,又调转马头,回到这家的门前,可是院门已关,又不便打扰,便立在门口,透着门缝细细观赏。子猷喜欢游历四方,每到一个地方,常暂借他人空宅小住。只要一住下,他便立刻命人栽竹。朋友们都很诧异,问道:你住不长,何必如此劳神费力呢?子猷仰天大笑,手指青竹说道:何可一日无此君!”这位王子猷,就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公子王徽之,字子猷。子猷不贪官,不爱财,可对竹子却爱得如痴如狂,在历史上传为佳话。“何可一日无此君”这句话,道出了文士大夫对竹的独特心态。

爱竹如命的王徽之(字子猷)

人们为什么会那样喜爱竹子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一段有分量的话:“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其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一倚者;竹心空,孔以体道,君子见其节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白居易:“竹性直,直以立身……”

所以苏东坡在《于潜僧绿筠轩》一诗才有了这样的话“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诗句通俗直白,就像大白话一样,但却受到了人们的激赏,那是因为,这简单的诗句,表达了文人雅士对竹子的那份独特感情。

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清代杰出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像王子猷那样,十分酷爱竹子。赏竹、咏竹、画竹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在自己所画一幅《竹石》图上题诗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首诗既表现了竹子的精神,又表达了自己的操守,托物言志,形象生动,是古代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郑板桥画竹

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有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从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即全部株丛枯死,完成了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我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竹种资源,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而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有30余属,500余种。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3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有些学者还把欧洲、北美引种区单列出来。

我们中国人识竹、种竹、赏竹、用竹的历史由来已久。

《说文解字》中对竹的解释说冬生草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箁箬就是竹叶。枝梢叶片下垂,形成若干,而“竹”字,就是两个“个”字的并列而这个“竹”字,出现的历史十分久远。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就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说明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对竹子有了认识。1979年版《辞海》共收录竹部文字209个,如笔、籍、簿、简、篇、筷、笼、笛、笙等等,说明我国古代先民与竹子关系的密切。

研究证明,我国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有时也用木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字“册”即由此而来。《尚书·禹贡》载:“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那时的古人就已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上林苑,就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拾遗记》上说:“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这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

竹简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又被称为“四君子”,竹子之所以被并列其中,这是因为其竿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有人为竹子总结了十德: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献;玉竹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曰善群;竹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曰性坚;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曰操守;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曰担当。

竹笛

当人们有闲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和遐意便会油然而生。因此,公园里,村寨旁,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能陶冶和升华人的高尚情操。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又把财富奉献给人民。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的确,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竹筏

竹子有广泛的用途,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衣、食、住、行、用等个各方面。竹子用于建筑的历史久远,在远古时代,人类从巢居和穴居向地面居住演进的过程中,竹子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竹子对中国人的衣饰起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竹伞等,并一直沿用至今。

竹笋

竹笋和竹荪是极受人们喜爱的美味山珍,竹实是历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先秦文献中记载,3000多年前的竹笋就是席上珍馔。竹笋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烹饪数千种美味佳食。竹还具有特别的医用价值,在中国最早的医书典籍中,就有用竹治病的历史记载。竹的全身都是宝,叶、实、根及茎秆加工制成的竹茹、竹沥,都是疗疾效果显著的药用材料,竹黄、竹荪也是治病的良药。竹在交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运行工具和设施的起源与发展,均与竹子有极密切的关系,古代人用竹制造竹车、竹筏和船以及桥梁工程,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许多个第一例,对世界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古代先民很早就发现了竹子的特殊防护作用,注重发挥竹子的防护城池和居宅安全的屏障。竹林因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弱噪音、净化空气、防止风害的作用,备受人们的青睐。所以苏东坡说:“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无论精神层面,还是实用层面,竹子在我们中国,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无怪乎外国把中国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