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巡礼之十:天下墨皇《平复帖》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本文收录在我的《书画巡踪》一书中,该书由黑龙江少儿出版社2013年出版。

国宝巡礼之十:天下墨皇《平复帖》 

梅庆吉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说:“50年了,《平复帖》从没有离开过紫禁城,更别说到气候潮湿的上海参展,但今年正值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为举行庆祝活动才首次动身来上海。”2005年12月26日上午9点多,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安放这次展览的最大亮点——陆机《章草平复帖卷》。玻璃展房内,只见三四位戴口罩手套、穿消毒服的工作人员将《平复帖》卷轴轻放在特制的展架上,然后缓缓打开。由于《平复帖》距今已1700多年了,为现存最早的墨迹,其纸质非常脆弱,稍有不慎便可能破损,所以整个展开过程是1毫米1毫米地向前推进,先后持续了好几分钟。《平复帖》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令人不得不拍手称奇的是,此帖虽历经沧桑岁月,画纸依然完整无损,上面的86个字也依然清晰可辨。

作为“皇帖”的《平复帖》,自然有它不同凡响的“家史”。从晋朝以来,尽管经历坎坷,无论是在皇宫,还是在个人手中,它都是掌上明珠。不过到了清朝末年,险些落入外国人之手。《平复帖》是经过傅恒之手才转入清朝大内的,它一进宫,就成了乾隆生母的心爱之物。她去世时,又将《平复帖》赏赐给弘历的儿子永瑆作为纪念。转来转去,辛亥革命之后,《平复帖》到了溥儒(心畲)的手中。而这个利欲熏心溥心畲,不断把自己手中的大内书画转手卖给外国人,获取暴利。此前他已将唐朝画家韩干的《照夜白图》卖给了外国人,这时他又想卖《平复帖》。我们今天给够看到《平复帖》,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张伯驹。

张伯驹

1936年,张伯驹在上海,听说溥心畲把自己所藏唐韩干的《夜照白图》被上海古董商买去,准备卖往国外,心急如焚,就急忙写信给当时主政北平的宋哲元,向他介绍了这张画的价值,希望他能过问此事,不要流落国外。谁知当宋哲元接到信时一了解,此画已被一个姓叶的人带走,转卖给了英国人。这使张伯驹非常担忧,深怕《平复帖》也被古董商盗卖到外国去,所以急忙托阅古斋的韩博文先生到溥心畲先生家商量,表示愿意出价收藏。这时溥心畲狮子大张口,开口就要20万大洋。张伯驹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但也减缓了《平复帖》的外流。

溥心畲

1937年,张伯驹又托张大千到北平致意溥心畲,表示愿出六万大洋收《平复帖》。但溥心畲仍执意要20万,因而未成。这年夏天,张伯驹从上海来北京,正赶上芦沟桥事变爆发,回不了上海,便由傅增湘做中人,以四万大洋将《平复帖》收来。当时,有个姓白的古董掮客,为日本人盗买了大量的中国珍贵文物,如颜真卿的《告身帖》,就是他卖给日本人的。日本人听说《平复帖》落入张伯驹手中,便委托白某以30万元大洋的价格到张伯驹处收买。张伯驹义正严词地说,这是祖国珍宝,岂能见利忘义?被张伯驹坚决拒绝了。

唐韩干《照夜白图》

为了保证《平复帖》的安全,张伯驹决定南下上海。可是丧心病狂的歹徒仍在打他的主意。1941年初的一天,他刚走出家门,就遇到了一伙持枪歹徒,不由分说,将他绑上就走。然后派人到张家,让赶快交上300万元伪币,不然就“撕票”。这下可把他的夫人潘素吓坏了,这一笔巨款她如何也筹办不起来,她想到了文物,可哪一件文物都是张伯驹的命根子,卖了,也等于要了他的命。这时歹徒又捎来话,让潘素去一趟。当潘素见到张伯驹时,他已变得憔悴不堪。尽管如此,他仍嘱咐妻子,我宁可死在魔鬼手中,也不能卖国宝来赎身。歹徒无奈之下,只好把赎金降到40万。潘素东拆西借,总算把钱凑足了。张伯驹离开禁闭室时,是被人抬上车的。后来得知,这伙歹徒竟然是汪精卫的下属。

为了保证《平复帖》的安全,张伯驹夫妇便将《平复帖》缝入被中,佯装逃难到了西安国统区,在那里见到了张大千。张大千想见到一眼《平复帖》,被张伯驹婉言谢绝,说:“等天下平定了再看吧。”多少年后,京城玩家王世襄为研究《平复帖》去张伯驹家看宝,张伯驹竟让王世襄将此帖带回家中一月有余,细细研读。为此王世襄坐卧不宁,恐有闪失,每次取出研读,都要眼观天象,戴上手套,看后必用高丽纸细心包好,之后写出了权威性考证文论《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直到1992年,王世襄老人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感慨不已。

张大千

解放以后,张伯驹把用生命换来的《平复帖》,捐献给了国家。

《平复帖》是陆机问候友人的平常手札。纵23.7厘米,横20.6厘米,草书,9行,86字,无款。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其字体为草隶书。《平复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传世墨迹。陆机少负才名,以文学见名于时,他与弟陆云为我国西晋著名文学家,并称“二陆”。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表现出浓厚的隶草风意,但又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字体介于章草、今草之间。细观此帖,书风古拙,刚劲质朴,字间虽不连属,却洋洋洒洒,令人赏心悦目。用笔则使用秃笔燥墨,有如一些书画家所追求的“万岁枯藤”的味道,与甜俗一路大异其趣。

陆机像

请泰山林海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