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街串乡说曲阜之六:鲁燃小区有段鲁国古城墙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走街串乡说曲阜之六:鲁燃小区有段鲁国古城墙 

梅庆吉

我们入住鲁燃小区已经一年多了,前些天才发现院里竟然藏着一段鲁国时期的古城墙,这让我兴奋不已。鲁国城墙遗址到南东门那就到头了,再往西一段,已经彻底被城区楼群所压,找不到任何痕迹。从一些资料上看,其走向略偏向西南,与明故城南城墙重合。我一直在考虑,这段城墙具体是怎样的走向。有了这段城墙,其路线就清晰多了。

鲁燃小区静轩路口

从静轩东路进鲁燃小区,东侧楼后还有一座二层钢架结构的小楼,楼前有一块被围起来的土堆,东边紧挨着围墙,前边呈弧形,用砖石砌了起来,大约有两米多高,上面长满了树木和杂草。凭我的感觉,曲阜这样的地方,多数都跟古遗址有关,一问果然是。当地人告诉我,这是一段鲁国时期的古城墙,文物部门不让动,就这样一直放在这。我围着这个土堆,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看了个遍,拍了好多张照片。因为这段古城墙,对接续起被破坏掉的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鲁燃小区院内的古城墙

为了一探究竟,我又到围墙东边去看了看。围墙外面有一条向南的小道,名字叫“池东街”,街的西边是三趟平房,再往西是围墙,过围墙就是鲁燃小区那段古城墙。小道东侧有一段挺高的围墙,上面也长了很多树。有一道向上的台阶,大概有两米多高。我上去一看,上面是一小块菜地,为东西走向,约有十来米长,宽大约两米左右。从这向南,也有一块菜地,位置要底一些,外面是围墙,与五金公司家属楼相接。从我站的地方向北,有一栋简易的小房子,房子再往北还有一小段也应该是城墙,上面也长了一些树。我初步断定,这又是一段古城墙,那栋小房子是硬插进城墙里来的。

池东街

往西可见鲁燃小区的古城墙


古城墙围墙

上城墙的台阶

城墙上被种上了菜

我又绕到这段墙的东边,那里有个加油站,后边是曲阜市石油公司,再往后有一道用石头砌起来的墙,有两米多高,长约十来米长,宽约两米多,上边就是我刚才看到的菜地。墙上还钉着块牌坊,上面写着“曲阜鲁国故城”,证实了我的判断。东边有条小道,走进去就是五金公司家属院,靠家属楼这边土堆的围墙是用石头砌的,石块很大。靠南是两栋住宅楼,东边有个停车场,再往东是一道围墙,墙外就是鲁国故城南东门遗址。现在这段城墙的走向就十分清楚了,城墙通过停车场那道围墙,就进入了五金公司家属院,与前面那一小段城墙相接。再往前,就是鲁燃小区那段城墙。

从鲁国故城南东门能看到五金公司院里那段古城墙

从静轩路也能看见古城墙

按照城墙的走向,这段城墙继续向西偏北延伸。在鲁燃小区院子中间有片绿地,应该就在城墙的位置上。城墙从鲁燃小区向西,穿过南池集团和二轻公司的楼体,再从建国·璞饭店(原国际饭店)北侧通过静轩东路,再通过弘道路和秉礼南路分界处,与明故城东南角相接。现在的鲁燃小区分两部分,一部分在静轩东路上,一部分在欲仁街上,两部分中间有个一米多的落差,估计就跟城墙有关。初步判断,静轩东路那部分应该在城墙的上面,而欲仁街那部分,则是到城墙以外了。

城墙的大致走向

古城墙从这群楼体穿过来

19773月到19783月那次的曲阜考古报告、由齐鲁书社出版的《曲阜鲁国故城》一书,有关于这段城墙的记载:“南东门以西至曲阜县城东南角的一段,长约535米,已为兖岚公路、曲吴公路、农机厂、五金公司等所压,破坏比较严重。”兖岚公路,即327国道,途经曲阜城区这段叫静轩路。曲吴公路就是现在的104国道,城区这段叫弘道路和秉礼路。文中没有提到我所看到的两段城墙。

鲁故城通过静轩路、弘道路与秉礼路分界处,南明城墙东南角相接

鲁国故城东南角的护城河十分明显,流到南东门后则拐向南,过石鼓桥流进小沂河。南东门往西至明故城东南角这一段的护城河,则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从较早的南宋时期绘的《鲁国之图》上,城墙标的很清楚,护城河则没有标出,说明那个时候这段护城河就已经不存在了。鲁国故城遗址公园指挥部的沙盘上,也没有标这段护城河。《曲阜鲁国故城》写道:“南东门以西至县城东南角,城壕已不存在,其上全是现代建筑。”

明故城东南角,与从对面过来的鲁故城相接

鲁国故城南城墙的西段,与明故城的南城墙完全重合,也就是说,从明故城东南角到西南角这一段的城墙基础,全是鲁国故城城墙。《曲阜鲁国故城》上说:“南垣西段长1435米,完全被曲阜县城南墙所压,墙基保存良好,探测宽度为10米左右。”

明故城南城墙与鲁故城城墙完全重合

两段城墙加起来,总长度为3250米。在西段不到三华里长的南城墙上,现在分布着六座城门。其实原来的城门只有两座,一为仰圣门(后改为“万仞宫墙”),一为崇信门,其他四座,都是2003年重建城墙时增开的。再往前鲁国时期的城门,文献记载说共有12座。元杨奂《东游记》说:“鲁门一十有二,正南曰稷,左曰章,右曰雩;正北曰圭,左曰齐,右曰龙;正东曰建春,左曰始明,右曰鹿;正西曰史,右曰麦,归德其左也。”经考古勘探,只查到了11座城门,南城墙上只找到了稷门和雩门,“章门”没有找到。稷门又称高门,考古勘探命名为南东门,已进行过考古挖掘,其格局基本考察清楚。雩门也可以基本确定,在万仞宫墙以西,从半壁街门往西不远,西距西南城角430米。“门址已被今县城南墙所压。县电影院西南的一条南北排水沟向南穿过门址,门道处修有石券涵洞。由于水流冲刷,门道外侧已遭严重破坏,残长20米(复原长度应为36米),宽11.5米,方向正南。南北向的第6号古道路通过此门,在门外尚探出200余米。”(《曲阜鲁国故城》)文中所说的“排水沟”,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条小街,名字叫“桥上庙街”。《曲阜地名志》对这条街有具体介绍:“在城内孔庙西,北起通相圃街,南至南马道西街,长268米,宽5米,土路面。此街中原是一条沟,南通水门(原城墙下所设的铁闸门)。沟中段有一石桥,桥上旧有观音庙,1958年拆除。1982年,政府拨款将水沟砌盖,形成一条街,遂命名桥上庙街。”水沟通过城墙的地方,今俗称“水道口”或者“水门”。

桥上庙街

找到桥上庙街,就基本可以确定鲁国故城“雩门”的位置。为此,我与家住仓巷的张跃先生进行了沟通,他从小就生活在这一带,对这一带的情况十分熟悉。约好今天下午(2022126日)到桥上庙街见面。我在仓巷与桥上庙街街口看到墙上挂着块牌子,才知道这条小街有好几个名字,一块牌子上写的是“桥神庙街”,另一块写着“一人胡同”,现在整条街的街牌写的都是“一人胡同”。

桥上庙街又叫“桥神庙胡同”、“一人胡同”

在街口见到了张跃先生,一见面他就跟我说,那座有庙的小桥就在从仓巷拐进一人胡同几步远的地方,那个地方有棵香椿树,庙就在树的北边不远。我用经纬度确定了下位置:北纬35°35´37ʺ,东经116°58´55ʺ。张跃没见过那座小庙,庙是1958年被拆的,那时他刚出生。他听街坊说庙为两间,里面有口大钟。桥是石板铺的,这他是见过的。街不是很宽,大约5米左右,中间是水沟,两边还可以走人。水沟的源头在通相圃街与桥上庙街街口,由那向南流,通过南面的城墙,流进护城河。1982年在沟上铺了水泥板盖,下面还是水沟。桥上庙街向南的城墙上,有个“曲阜汉画馆”,那就水沟入护城河的地方,也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地方就鲁国时期的雩门。经纬度是:东经116°58´53ʺ,北纬35°35´32ʺ

关于雩门,《左传·庄公十年》有记载“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公弗许。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杜预注:雩门,鲁南城门。孔颖达疏:“雩门,为鲁南城门,盖时人犹以名之,故知也。”

当时有三个公子偃,一为郑穆公之子,与此事无涉。另一位是鲁宣公的儿子,鲁成公的庶弟。此人离鲁庄公十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这位帅兵偷出雩门的公子偃,杜预注曰:公子偃,鲁大夫。《汉书·古今人表》:鲁公孙隐:即《左传》公子偃''声近字通。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鲁两国在长勺发生了一场战争,齐国败绩。半年以后,齐国为报一箭之仇,又联合宋国卷土重来,驻扎于鲁国附近的郎。公子偃向鲁庄公出主意说:趁宋军刚到没有防备,可先发制人。战败了宋军,齐军也自然会退兵。鲁庄公没有批准公子偃的作战计划。公子偃觉得战机不可失,便私下调动军队,给战马蒙上虎皮(皋比),偷偷潜出雩门,对宋军发动突然袭击。宋军一看来了一群猛虎,顿时大乱,向乘丘方向败退。鲁庄公得知公子偃已经出战,赶紧带兵增援。宋军统帅南宫长万被鲁庄公一箭射于马下,成了俘虏,宋军败退。齐军见宋军退去,也随之撤军。代的大学问家顾炎武《酬归戴王潘四子韭溪草堂联句见怀二十韵》一诗里,也曾提到过雩门飘颻过东楚浩荡适三齐息足雩门下,停车汶水西。现在考古工作者将此门定名为“南西门”。

这个地方俗称水门,即鲁国的南西门——雩门

明故城南城墙有一条完整的护城河,它也是鲁国故城南城墙的护城河,由城东南角向西流,一直流到西南角,与从北来的西城墙护城河交汇。还有一条河也在这里相汇,那就是洙水河。此河发源于鲁国故城东北角的五泉庄,沿鲁城北墙向西,流进孔林,在孔子墓前流过,然后从孔林西流出,从鲁国故城西北角沿西城墙拐向南。这一段构成了鲁国故城北城墙的护城河。接着沿西城墙南流,到明故城西南角,与明故城护城河交汇,这一段是鲁国西城墙的护城河。也就是说,两条明代的护城河,一条鲁国的护城河——洙水河,总共有三条河在此相遇。

三条河在此相汇

鲁国城墙护城河——洙水河

明故城护城河

三条河汇合后向南流

关于这条洙水河,由于流经的地段不同,有不同的名称。《曲阜鲁国故城》一书上说:“自西关以南流向东南方的一段,今也称二道河,而流经孔林的部分,又称林河。”三条河汇流之后,开始向南,过静轩中路,流进小沂河,然后又流进大沂河。静轩中路上有座桥,牌子上写的是小陈桥。我原以为桥下的河应该叫小陈河,后来才知道,小陈是附近一个村子的名称。桥边立着一通方形碑,上面写的是林河。碑的正面写着:“军民共建林河防汛纪念碑。”为曲阜市委、市政府于1993422日立。后面有碑记说:“林河是曲阜泄洪的枢纽,林河防汛工程是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增强城区防洪能力而兴建。工程全长五百三十米,开挖外运土方四万六千八百立方米,征用土地二十亩三厘,拆迁房屋一百零四间,位移供水管道五百七十米,总造价一百九十三万七千六百元,投入工日三万七千余个。工程历时三十八天,自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五日起,至四月廿二日,全部竣工。林河防汛工程得到了全市人民和驻曲阜五四八六四部队及各单位的鼎力支持,曲阜书院、王庄、吴村、姚村、时庄、陵城、小雪、息陬、南辛、防山、董庄等十二个乡镇参加了施工。市直各单位共筹集资金一百三十六万三千一百元,其中市文物局、市水利局各出资三十万元,为名城建设做出了贡献。林河工程植树四百三十四棵,建观河亭一座,修顺河路一条,形成一个抗洪与观赏于一体的新景观。”作者为刘辉德。

静轩路上的小陈桥

看了这些我有些弄不明白了,既然桥名小陈桥,那么下边的河也应该叫小陈河,可碑上写的却是林河。按《曲阜鲁国故城》一书,林河是流经孔林那一段,从西关往南那段叫二道河,从西关往北那段,还应该叫林河。三河汇流之后,流进小沂河之前的那一段,到底应该叫什么名字呢?

林河防汛碑

鲁国故城城墙到明故城西南角,并没有结束,仍然在向西延伸。即从西南角这个地方继续向西,过明护城河,再过归德南路,从洙水河前边的拐弯处向北延伸,一直到这个拐弯处,才是鲁国故城南城墙的全部。拐向北的那一段,一直到西北角,为鲁国故城的西城墙。

鲁故城延伸到前边的拐弯处,到这才是鲁故城南城墙的全部

从归德南路沿河南岸向西大约10多米远,也就是洙水河拐弯处的西南角,还有一座碧霞祠,北距归德桥50米,全称“西关碧霞祠”,又称“老奶奶庙”。只有一栋建筑,面阔三间,门上悬挂着“碧霞祠”三字匾额,两边柱子上书有一副对联:“碧霞生异彩;元君显神通。”里面很暗,正面端坐着碧霞元君像,有两位协侍,两侧还有关公和观世音像。始建年代不详,清代有重修的记载,2021年又加固重修。

碧霞祠

2022118日第一稿

2022126日第二稿

202225日第三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