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青——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刊本

 小夏ho78b993zg 2023-09-21

图片

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刊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北宋嘉佑六年,仁宗下令馆臣校南北朝诸史,由王安国校定《周书》,即北宋本,今已佚。现存最早刻本为南宋临安翻刻本,后经由宋、元、明三代递修成“三朝本”。此外,有明万历年间南京国子监本、北京国子监本,明末汲古阁本,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金陵书局本等。以上南监本、北监本、汲本、殿本、局本、百衲本六个版本都属同一个系统,直接或间接同祖三朝本,但均有所校改。1934年,商务印书馆据潘氏范砚楼藏本和涵芬楼自藏本影印,编成“百衲本”。今通行本为中华书局1971年《周书》点校本,以清乾隆武英殿本为底本,与六个版本互校,并对《册府元龟》和《北史》中相关进行通校。

图片

首页·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刊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周书》是记述北朝北周历史的纪传体正史,包括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共五十卷。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令狐德棻与陈叔达、庾俭负责修周史,迄未功成。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以令狐德棻修撰《周书》,秘书郎岑文本和殿中侍御史崔仁师协助,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编撰完成。北宋时,《周书》在流传过程中有所散失,后人据唐李延寿《北史》、高峻《小史》等书加以改篡补充。《周书》面世以前,曾有西魏史宫柳虬所写的“国史”和隋代牛弘撰述的“周史”(仅有18卷),二者虽未成书却也为《周书》的撰写提供了重要资料。

《周书》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的是从东、西魏分裂,西魏大统到建隋为止,西魏和北周共四十八年的历史。内容涉及两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本纪八卷为《文帝纪》上下两卷、《孝闵帝纪》一卷、《明帝纪》一卷、《武帝纪》二卷、《宣帝纪》一卷、《静帝纪》一卷。记载了从文帝宇文泰到静帝宇文阐等六个皇帝的统治情况。纪的部分以年月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录了西魏北周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令狐德棻等为了表明北魏—西魏—北周的“正统”承关系,解决西魏历史在正史中鲜少出现的问题,在《文帝纪》中以西魏年号记事,记述了西魏文帝、废帝、恭帝共二十二年的政治、军事大事。列传四十二卷包括:《皇后列传》一卷、《王公列传》四卷、《诸臣列传》三十一卷、《儒林列传》一卷、《艺术列传》一卷、《萧詧列传》一卷、《孝义列传》一卷、《异域列传》二卷。传文的编撰,则采取类传的形式,以类相从。其中《异域传》,不仅记录了中国境内的西南、西北特别是今新疆境内古代民族生活与交往的历史,同时还提及了朝鲜半岛古代政权,以及中亚、西亚部分地区古代民族的历史。

图片目录·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刊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帝大悦,赐奴婢三十人,及杂缯帛千疋,进位上柱国。”

“有鸱飞鸣于殿前,帝素知炽善射,因欲示远人,乃给炽御箭两只,命射之。鸱乃应弦而落,诸番人咸叹异焉。帝大悦,赐帛五十疋。”

“于时隋文帝执政,赐翼杂缯一千五百段、粟麦一千五百石,并珍宝服玩等,进位上柱国,封任国公,增邑通前五千户,别食任城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周书·列传·卷三十》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部分内容涉及有关纺织品的记录,例如《周书·列传·卷三十》中提到,杂缯帛、帛、杂缯等均为赏赐臣下之物。此外,《周书》亦保存了不少与典章制度相关的史料,于东魏、北齐、梁、陈史事也多有涉及,还收录了一些书信、时策、诗赋等。北宋时,魏澹《魏书》亡佚,《周书》所述西魏史事便成为后人了解西魏一朝历史的第一手材料,且由于其成书较早,保存的资料也最为接近旧貌,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图片

拓展资料

令狐德棻公元583-666年),字季馨,宜州华原 (今陕西耀县) 人,唐初政治家,史学家。他出身名门望族,才华出众,博涉文史,多次参加官书的编写。

赵翼(公元1727-1814年),字云崧、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乾隆十五年中举,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入值军机。二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担任方略馆纂修官撰文,修《通鉴辑览》。

王安国(公元1030-1076年),字平甫,王安石之弟,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人。宋神宗熙宁元年赐进士及第,官至大理寺丞、集贤校理。其政见与王安石不合。他长于创作散文、诗与词。其词作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但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情景交融,构思精巧。世称王安礼、王宴国、王雾为“临川三王”。

陈叔达(生年不详-635年),字子聪,吴兴(今浙江长兴)人,唐朝宰相。出身陈朝皇室,为陈宣帝陈第十七子、陈后主陈叔宝异母弟。曾授侍中,封义阳王。陈亡人隋,历任内史舍人、绛郡通守。后归降唐高祖,担任承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唐朝建立后,陈叔达历任黄门侍郎、纳言、侍中、礼部尚书,进拜江国公。逝后,追赠户部尚书,初溢缪,后改为忠。《全唐诗》收存其诗八首。

庾俭(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新野(今属河南)人。庾质子,传父业。仕隋为齐王府属,李渊立恭帝,用俭为太史令。

岑文本(公元595-645年),字景仁,邓州棘阳(今河南南阳)人,唐朝宰相。岑文本历任别驾、行台考功郎中、秘书郎、中书侍郎、中书令等职。他擅长写作,才思敏捷,草拟文稿下笔立成,深受太宗信任、重用。在随太宗征伐高句丽时,他事必躬亲,唯恐出错辜负太宗,以致心力交瘁而死。

崔仁师(公元591-650年),唐臣,定州安喜(河北定县)人。史官,曾修梁、魏史。贞观初,任殿中侍御史。累迁给事中、民部侍郎、中书侍郎,参知政务。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侍中陈叔达荐其才堪任史职,授右武卫录事参军,预修南朝梁、北魏等史。

李延寿(生卒年不详),唐初史学家。字遐龄,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唐初史学家。任崇贤馆学士、符玺郎兼修国史,参加编撰《五代史志》《晋书》,著有《太宗政典》。继承其父李太史遗志,以一人之力,整理南北八朝史事,经十六年编成《南史》《北史》两书。

高峻(生卒年不详),长于史学,元和间官殿中丞。著有《高氏小史》,全书采《史记》至《陈书》《隋书》等各代史书,唐代则据各朝实录,纂录自上古至唐文宗时史事,分为十例。宋代此书尚存,今已逸。

柳虬公元501-554 年),字仲盘,北魏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历官北魏、西魏两朝,官至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是朝廷执掌职典简牍的文官。

牛弘(公元545年-611年),字里仁,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隋朝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父亲牛允是西魏侍中、工部尚书,封为临泾公。

魏澹(生卒年不详),字彦深,隋朝文学家、史学家。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北齐时官至中书舍人,与李德林同修北齐史。隋初,任散骑常侍、太子舍人等职。文帝以魏收所作《魏书》褒贬不当,令其别撰《魏史》,以西魏为正统,自道武帝至恭帝,共九十二卷。原书已佚,《太宗纪》存有残文。另有文集三十卷,今佚。

参考文献

1.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 中国通史 7 第5卷 中古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上[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16.

2.许焕玉,周兴春等主编. 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M]. 济南:黄河出版社, 1992:236.

3.《传世经典》编委会编. 二十四史详解[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5:147.

4.赵翼撰. 陔余丛考[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7.125-147.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