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贸区十年再扬帆远航

 熟年人生 2023-09-21 发布于上海

9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主题论坛在上海举行。在“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的开放分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以《自贸区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融入国际规则》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加入CPTPP,于中国而言是第二次'入世’,今天,我们应拿出当年加入WTO时的决心,要对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评估相关规则对中国各领域的影响,不断提升开放水平。”

周教授的报告引起社会的关注。人们把眼光再次投放到中国上海浦东,同时也在思考自贸区的未来十年如何扬帆远航。

一、自贸区十年基本成就

中国上海自贸区在过去的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一时期的开放制度吸引了许多海外投资机构投资中国市场。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宣布,上海自贸区新设立的外资企业已经全部实行备案制,率先构建起准入前国民待遇加上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项目已超1.4万个,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相当于每分钟就有逾一万美元的实到外资“到账”。未来,上海自贸区将继续推出新的规则和制度,以进一步推动经济和金融的开放与创新。

二、自贸区的前身外高桥保税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最早的保税区,也是上海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在外高桥地区设立,英文名称取名为“Free Trade Zone”,中文直译就是“自由贸易区”。这个名称代表了中国当时中央政府赋予保税区的“三个自由”政策,即贸易自由、货币自由和货物进出自由。

虽然当时的保税区并不完全等同于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但这个名称确实反映了当时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和物流中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上海自贸区应运而生。作为上海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也在不断进行功能升级和转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总的来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的设立和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重视发展大型邮轮产业发展

外高桥地区的大型邮轮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邮轮产业的重要枢纽之一。

首先,外高桥地区具备了发展邮轮产业的先发优势和良好条件。它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海大通道交汇处,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并且是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

其次,外高桥地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邮轮产业链。从邮轮设计、制造、维修到邮轮旅游、贸易等,外高桥地区的产业链都十分完善。此外,该地区还积极发展邮轮旅游相关产业,如文化旅游、航空旅游等,进一步丰富了邮轮经济的内涵。

据《外高桥地区邮轮产业发展规划》数据显示,到2035年,外高桥地区将形成产业体系完善、高端制造领先、消费资源汇聚的世界级邮轮产业集聚区。同时,邮轮旅游也成为了上海市的一大亮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未来,外高桥地区将继续加大在邮轮产业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邮轮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该地区也将积极拓展邮轮旅游市场,加强与国内外邮轮公司的合作,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邮轮枢纽的地位。

四、自贸区引入国际组织势在必行

上海自贸区在建立之初就明确提出要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为此也积极推动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改革措施。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和不断扩容,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企业入驻其中。

据了解,上海自贸区已经吸引了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入驻,其中包括世界自由贸易区联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国际贸易中心等相关的国际组织,以及一些国际仲裁机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组织等。这些国际组织在入驻上海自贸区后,积极为区内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市场。

此外,上海自贸区还积极引进世界知名企业,目前已有众多跨国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入驻,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在上海自贸区这个开放程度高、创新氛围浓厚的环境中,积极拓展中国市场,并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

在引进自贸区国际社会组织中,当前重点拟是分为以下几类:

1、经济类(行业协会商会等):

世界自由贸易区联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各行业领域的专业协会和商会,如国际商会、国际石油商会等。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例如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

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

2、教育类(人才培训、职业教育、创新教育)

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的高等教育资源。

行业人才培训机构,如国际航空培训学院、国际航海培训学院等。

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为区内企业提供线上和线下的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服务。

3、公益类(国际文化交流、公益人才培训交流、国际公益基金会交流)

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和组织,如世界艺术交流协会、国际音乐艺术联合会等。

国际公益人才培训项目,如联合国青年领导力计划等。

国际公益基金会交流合作平台,分享经验和资源,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这些重点拟引进的国际社会组织将为上海自贸区提供更全面和专业的服务支持,促进区内企业与国际接轨,提高自贸区整体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上海自贸区在引进国际组织方面需要加快步伐,大胆创新开放改革。

一是要打破审批限制。为了更加高效地引进国际组织,自贸区应该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建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将审批权下放给自贸区,由自贸区代为统一主管到位。这样可以提高引进国际组织的效率和便利性。

二是加强网络联系自由。为了方便国际组织和区内企业之间的联系,自贸区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使国际组织和区内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由联系。这样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便利性,促进国际组织和区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是实现货币和人才流动真正全面方便自由。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组织和人才落户自贸区,应该进一步放宽货币和人才流动的限制,实现真正全面方便自由的货币和人才流动。这样可以提高自贸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自贸区的发展。

总之,上海自贸区在引进国际组织方面需要加强创新开放改革,提高引进国际组织的效率和便利性,加强网络联系自由,实现货币和人才流动真正全面方便自由,为自贸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五、增强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国际化

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吸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则意味着该地区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优质资源。

上海自贸区在推动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知名企业入驻,为打造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自贸区在营商环境国际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以下是一些主要措施:

制度创新和改革:上海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和改革,简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行政效率,为区内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这些措施包括负面清单管理、注册制度改革、金融创新等。

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和法规:上海自贸区积极推动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和法规建设,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坚持对标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重点聚焦市场准入、商事登记、企业经营、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这有助于提高上海自贸区的公信力和吸引力,使区内企业能够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上海自贸区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吸引和留住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这有助于提高上海自贸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区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资源。

加强国际合作:上海自贸区积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加强信息共享、资源互利、政策协同等方面的合作。这有助于提高上海自贸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区内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

未来,上海自贸区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的进程。

继续推进制度创新和改革:上海自贸区应该继续推进制度创新和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优化监管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制度创新和改革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国际企业入驻。

不断完善法律和法规体系:上海自贸区应该进一步完善法律和法规体系,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和法规建设。同时,要加强对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区内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水平。

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上海自贸区应该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努力加强国际合作:上海自贸区应该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更多的国际组织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同时,要加强信息共享、资源互利、政策协同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上海自贸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上海自贸区在营商环境国际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继续推进制度创新和改革、完善法律和法规体系、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优质资源,推动上海自贸区的高水平开放和发展。

2023年9月2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