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書別解序》鈔記

 企愚書櫥 2023-09-21

歸有光是一個極重親情的人,他的散文名篇《項脊軒志》、《先妣事略》、《女二二壙志》,以及《寒花葬志》,無不於日常生活瑣事之中,浸透著深深的親情之愛。《尚書別解序》本是為學術著作所作的序,但他記述讀尚書和作別解的情景,亦如敘家常。小女兒稚嫩可愛的形象、深厚的父女之情、安謐的家庭氣氛,與嚴肅精專的治學態度竟和諧地統一在歸有光的生活中。同時也就和諧地體現在這篇序文中,家庭瑣事不避其俗,著於文內,構成了序文的重要內容,也形成了文章平易舒緩的特點。但因其情真事切,平易而不平庸,舒緩卻不拖沓,實是歸有光散文的特有風格。

這篇序畢竟不同於一般的抒情記事散文,歸有光於記述讀《尚書》作別解之後,發表了他對讀書的深刻見解。我國古代論畫,一向重“神似”而不重“形似”,歸有光以畫人物為例,將此理推及於讀書;又以自己讀尚書為例,指出讀書應力求掌握其神實質,而不能停留在字句皮毛的掌握上。這種提法,非但符合作畫之道,亦可謂深得讀書之理。

附原文

嘉靖辛卯,余自南都下第歸。閉門掃軌,朋舊少過。家無閑室,晝居於內,日抱小女兒以嬉。兒欲睡,或乳於母,即讀《尚書》。兒亦愛弄書,見書輒以指循行,口作聲,若甚解者。故余讀常不廢,時有所見,用著於錄。意到即筆,不得留,昔人所謂兔起鶻落時也。無暇為文章,留之箱筥,以備溫故。章分句析,有古之諸家在,不敢以比擬,號曰《別解》。

余嘗謂:觀書若畫工之有畫,耳目口鼻大小肥瘠無不似者,而人見之,不以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讀書也,不敢謂得其神,乃有意於以神求之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