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一特供|小朋友在夏天会变笨吗?

 新用户7976s6Fv 2023-09-21

六一特供:

小朋友在夏天会变笨吗?

(上)

六一节到啦,各位大朋友给小朋友买了什么节日礼物呢?今天喵lady跟大家而分享一本书,叫做《朗读手册》,作为送给所有大朋友和小朋友的节日礼物!

您听说过吗?教育界有一条不成文的共识:“学生在夏天会变笨。”

作为一个老师,喵lady也有这样的感受。每当秋季学期开学,学生的表现和上一个学期相比常常发生明显的变化:有的成绩中等的学生会突然开了窍,有的落后的则更加跟不上,有的优等生却因为其他人进步了,反而感到自己的成绩突然下降了。

难道夏天的温度对人的智力有什么影响?最近喵lady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做《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著,南海出版公司,2009)。这是一本书谈如何让小朋友爱上阅读的书,却居然帮喵lady找到了一种合理的解释来回答这个教育谜题。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Jim Trelease,他是一位美国的教育家和作家,终生热衷于推广儿童阅读。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的呢?原来,美国的中小学一直没有升留级制度,直到2000年起,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美国中小学开始实行留级制。也就是说,如果不能通过暑假之后的升级考试,学生就只能留级重修。作者就从提高升学考试的通过率的问题说起,发现夏天之后孩子们会变笨的原因是暑假让很多孩子中断了阅读。哪怕成绩好的孩子也不例外。相比之下,一些坚持自由自主阅读(FVR)的孩子,却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甚至比那些上暑期班的孩子的成绩更好。(关于什么是FVR阅读,请参考《FVR阅读——最适合网课时代的语文秘技》上篇| 下篇

真的吗?自由自主阅读真的可以代替暑期班补习班吗?特别是在眼下这种全民网课的时代,这个提法很吸引喵lady的眼球呢。可是,这种阅读对小喵这样不爱阅读的孩子也有效吗?是不是只有聪明好学的小朋友才能做到?这本书的作者不仅是个作家,也是两个小朋友的爸爸。他自然也和所有的大朋友有一样的担心,因此,他注意到即使有学习障碍的小朋友如果能坚持阅读也会取得令人惊奇的效果。比如,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特殊教育学校中,有一位老师为一群7-10岁的智障小朋友坚持读故事,经过数周,孩子们对书本的注意力就可以从3分钟持续到13分钟,甚至长期坚持则可以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能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决策,与人分享。这个实验坚持了十年,一直行之有效。

另一个例子,是以普通班级的孩子为测试对象。他们是155名成绩优良的五年级学生,调查他们课余时间如何度过,结果显示90%的孩子的课余时间是这样安排的,他们只花1%的时间阅读,30%的时间用来看电视。可见,即使成绩好的孩子也不一定喜欢阅读。但是,研究者在10%的坚持阅读的孩子中做了另一个统计,发现每天花40分钟读书的孩子一年内可以读230万字。哪怕每天只花10分钟阅读的孩子,一年仍可以读60万字。但那些几乎不阅读的孩子,每天只花1分钟随便看看,一年只能读5万字。如此说来,一个孩子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个暑假都坚持阅读的话,他的阅读量会大大超过不阅读的孩子。

看完这一组数据,对于为什么夏天会让孩子变笨这个问题,大朋友们或许会和喵lady一样认同作者的说法,中断阅读的确是个重要的原因。想想看,那些坚持的阅读孩子利用两个月时间非常高效地扩充了词汇量,提高了认读、拼写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要知道,在词汇量急速扩充的小学阶段,对书面语的理解力几乎影响了一个孩子学习能力的所有方面。难怪只过了一个暑期,阅读的差距就可能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

知道了“小朋友夏天会变笨”的原因,喵lady就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怎样通过阅读让小朋友在夏天聪明起来吧!

一、既然阅读这么重要,为什么老师不花大力气好好教阅读呢?

很多大朋友这样问喵lady。这个问题真的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学校并非没有花大力气教阅读。事实上,语文课天天都在教阅读,小朋友也天天学阅读,但问题出在下课以后。下课以后孩子们很少、甚至从来不阅读。

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奇怪,既然教了,学了,怎么还不会呢?但事实就是如此。这是因为阅读和其他的知识型课程不一样,它是一个技术。知识是可以通过老师的传授在课堂上完成的,但技术只能先模仿,再多加练习才能学会。这就好像弹钢琴,同样的钢琴课,一个小朋友只上课并做最基本的作业;另一个小朋友在业余时间经常自主练习,那差距肯定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呢,语文学得会学不会,跟老师有点儿关系,但老师不是决定因素,还得看小朋友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在上面。

二、既然阅读要训练,是不是老师多留作业、小朋友多做卷子,阅读能力就能快速提高呢?

教育机构的宣传单中常说,他们和某些重点学校一起研发了 “考试秘籍”、“阅读宝典”,刷了这些题目,读了这些书籍,对学习语文就有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习语文是不是也有速成之法呢?作为老师和妈妈,喵lady何尝不想找到这种方法?然而,研究结果总是会让急于求成的人相当沮丧:学生所做的习题卷子的数量与孩子的阅读水平毫无关系。

为什么呢?因为啊,习题只是评估阅读能力的手段,但做题不等阅读。特别是对还没有培养起阅读兴趣的小朋友来说,题做得越多,阅读的成绩反而会越差,他们会误以为做题就是阅读,会因为不会做题而痛恨阅读。不过,大朋友们常常因为求成心切忽略孩子的感受,尤其喜欢用做卷子来占用小朋友的业余时间,成绩表现不佳的孩子会被控制得更加严格。结果呢,反而导致这部分孩子永远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一旦离开了学校,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就很难通过阅读自我发展,以至于在成年以后会变得越来越“笨”。

三、既然做题没用,那么家长和老师怎么做才能让小朋友爱上阅读?

这本书里有非常多细致的指导,不过呢,由于每个孩子都不同,关心怎样做,倒不如关心千万别做什么更有参考价值。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陷阱在哪里,也许就能少做无用功,更不会帮倒忙啦!

在作者所列出的很多条学校和家庭阻碍小朋友爱上阅读的因素里,其中有两点特别有启发性:一个是从性别的角度提出的,一个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

从性别角度出发的观点认为,小朋友在生活中缺少阅读榜样,孩子见不到爱阅读的人,小男孩的周围尤其如此。这个发现很有趣,跟小女孩相比,小男孩的确普遍不爱阅读。难道小男孩天生如此吗?作者指出,社会所鼓励的“阳刚之气”妨碍了小男孩发展阅读能力。这个脑洞可够大。为什么这么说?原来,小学里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是女性,家里讲睡前故事的人也常常是妈妈,因此,小男孩会觉得阅读是女孩才做的事,而爸爸们更愿意花时间带男孩去做户外运动,而读书的男孩还可能被嘲笑为书呆子,这更容易给小男孩一个错觉,男人不用读书。因为男孩在生活中缺少一个可模仿的阅读榜样,他们的阅读能力很早就被限制了。即使到了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无论文科还是理科,男孩的读写能力也普遍赶不上女孩,因此就无法在考试中胜出。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观点则指出,人类所有行为可以分成两种简单的反应:接近与回避。我们接近带来快乐的事,回避带来痛苦的事。愉快就像胶水一样,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吸引我们不断地重复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学校教育却恰恰相反,阅读会和学习单、小测验,以及各种事关重大的考试联系在一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会让阅读和惩罚、威胁联系在一起。比如,家长可能会说:“看不完这本书就不许玩。”老师会说:“这本书很重要,考试要考。”如果小朋友在学校和家庭中都体验不到阅读的“乐趣”,只能遭遇到阅读的“无聊”,那怎么可能对书本有好感呢?难怪孩子们一谈到阅读就好像小猫碰到热炉子一样,“嗖”的一下逃走了。

如此说来,我们真的在孩子的阅读生活中踩了不少雷。究竟怎么才能真正让小朋友真正爱上阅读呢?作者还真给出了不少好建议。

有兴趣的朋友们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关注。喵lady会给大家儿童节礼物啦!

  •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号:Eliot1324073404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