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评课视觉下的新好课.
2023-09-21 | 阅:  转:  |  分享 
  
评课视觉下的新好课 ——关于好课评课的一些思考和平县教师发展中心 王柏棠两则评课风波2021-10-23 04:32:49 
近日,一位网友发了一个帖子,称教育局的教研员去听了学校一位教书40多年、还有两三年就退休了的老教师的课。但是听完课后教研员对这
位老教师的课很不满意,因为这位老教师讲课的方式不符合教研员的要求,随后教研员将自己的意见告诉了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对老教师也很不满意
,便找老教师谈话,认为他给学校抹了黑。两则评课风波 有一位老教师就曝光了这样一件事—— 那天,他上了朱
自清的《背影》。教育局的领导来听课,他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是评课的时候却被语文教研员说了一大通。亮点说了一两句,接下来的不足就是一二
三四,什么写作背景交代的含糊,什么教学重点没有抓住父亲的形象,什么对文章结尾的处理太过简单……一大通说了下来,他如坐针毡,看着在座
的校领导,他的脸有些挂不住。 但是,这样的环境下,也不能发脾气,毕竟对方是上级领导。而等到他自己发言的时候,他在陈词
之后,来了一句:“陈主任对我批评得很实在,我受益匪浅。如果领导要是不忙,能不能在下一堂课给我们来一个示范,也让我辈学习学习。”
1.听课的目的是促进教师课堂转型,还是展现行政人员的课程引导力。若是前者,则行政听课后要多思考,评课时要多问少说慎评。因
此,听课目的决定评课方向。 2.听的课类型是公开交流课,还是公开示范课。若是交流课,则可评优缺点,也可给建议。若是示范
课,则就重点归纳梳理出课的优点,让听课者学有榜样,当然也要适当地指出不足,给予正确的改进建议。因此,听课的类型决定评课的重点。
3.评课应以肯定、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并给予正确的建议。 4.评课前,首先要搞懂新好课标准与要素,
好课好在哪里。然后依据新好课的标准与要素,逐一评价,并给出正确的建议。 5.评课态度要坦诚,语气要中肯,氛围要和谐。
……对这两则评课风波,你有何感想? “一首诗是好诗,这是一个事实,无论有多少种解读,或者根本读不懂,但它并不是
因为符合某个标准而被视为好诗,它成为好诗的理由,在于内部所传达出的精神与气魄。课堂强调基本要素是对的,但如果把课按照标准‘生产’出
来,就如同给诗建立标准一样可笑。”——中央电教馆培训部项目主任翟峰蕾 在翟峰蕾的看来,追问“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几乎
是一种徒劳,因为“一堂好课”所隐含的因素过于复杂,甚至不可言说。什么是好课?他们这样说—— 老师认真讲,学生一两年,甚
至数年来都爱听的课,都是好课。——笔名叫做守望麦田的老师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不同时期,标准不尽相同。”——杭
州市江城中学副校长许玉石 经过两年多的课改实践,他清晰地认识到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表现在“学生”这一课堂教学主体身上。
“新课程下的好课,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 “最要紧的是看学生(学),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叶圣陶 上述来自教学一线的三股“不和谐”的声音,代表了目前教育者评价课堂质量的价值取向:好课不需要标准、好课的标准应侧
重评价教师的讲、好课的标准应侧重评价学生的学。 因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把课堂区分出了旧课堂与新课堂。 “旧课堂标
准瞄向的是教师和教师的教,而新课堂要求瞄向学生和学生的学(发展)。旧课堂追求知识(科学)目标,不关注师生生命,缺乏人性关怀,而新课
堂要求既关注知识(科学),更关注人,关注师生的在课堂上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杜金山在“课改中国行”讲座中说。
由此可见,旧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标准,两个“靶子”是方向不同的。目前,课改的燃眉之急是建立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师不符合
时代需求的授课观念。 如今“上课”不能再单纯的理解为有点艺术性的技术活儿,它更应该升级为教育概念。没有新课改的教育观、
教学观和学生观,就不会在新课堂中建构出 “新课”“好课”。 李镇西,男,四川人,1958年9月生 , 苏州大学教育
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 , 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全国优秀 语文教师"、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 年教师"提名奖。被
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 基式的教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 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 围绕学生和学习设计,把教的过程变成
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是李镇西教育思想的核心。 李镇西的两节“研究课”——引自《李镇西“突破”》 李镇西拿“食物喂养
”比喻课堂教学的三种境界一一 第一种是“填鸭式”,教师觉得食物对学生有营养,于是,便不择手段地满堂灌,唯恐学生吃不饱,而
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不良;当然,也有“高明”的教师,他会将食物先咀嚼得很细碎,然后一点一点地喂学生。这种师生
关系是教师绝对权威而学生绝对服从。 第二种是“诱导式”或叫“启发式”,教师不是直接将食物灌输给学生,而是把食物摆在学生面
前,然后以各种美妙的语言让学生明白眼前的食物是多么富有营养,同时又是多么可口,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其食欲,使他们垂涎三尺,最后争先
恐后地自己动手来取食物,再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在行动上似乎并不专制,但思想上却分明是学生的主宰。 第三种
是“共享式”或叫“分享式”,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大快朵顾的乐趣。在共享的过程中
,教师当然会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学生,但更多的,是和学生平等地享用,同时又平等地交流:他不强迫学生和自己保持同一口味,允许学生对各
种佳肴做出自己的评价。在愉快的共享中,师生都得到满足,都获得营养。这种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和诺,教师在保持其教育责任的同时,又尊重学
生,和学生一起进步。李镇西的两节“研究课”——引自《李镇西“突破”》 第一天上午,李镇西这样上文言文课《狼》(2015
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李镇西把这节课标注为“自主课”。他精心设计了导学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
导学案自主学习,这节课的基本流程分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课堂研讨与分享、达标测评和总结反思”几个部分。 在这节课上,
李镇西把预习放在了课内,整个教学环节,他基本没有讲授,而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享。他还放大了学习成果展示这一环节,课堂气氛热
烈火爆,学生们都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有一位同学还因为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急得哭了。 下午,李镇西又在另一个班上了“另样
”的课,同样是《狼》,只是教学方式使用的是他以往所擅长的——讲的课。 讲的课”的基本程序是,首先由一副对联引入课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然后让学生预习,主要是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根
据注释扫除生字障碍。第三环节是学生朗读课文。第四个环节是听写生字。第五个环节是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翻译。然后总结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和写作特点。最后是课后练习。 李镇西自评,这算得上一堂“传统好课”。听课的老师们也评价说,课堂生动精彩,极其富有感染
力,有很高的“教学艺术”。 第二天早读时间,李镇西突然袭击,组织前一天上过课的两班学生同时考试,考试内容正是关于《狼》
。结果,“不讲”的那个班,学生平均分86.24分,而“讲”的那个班,学生平均分是71.9分。 从对比中不难看出,“讲”
的效益抵不上“不讲”。这样的一次测试结果证明:教师讲得再生动传神,都无法取代学生的自主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刘良华说,
“如果说有效地解决知识困惑是一堂好课的标志,那么,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
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 新课堂好课的共性 一、学生自学 自学即自主学
习,它应该作为好课的首要条件。新课改倡导“学生主体”,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人地位,而且要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习发生在学生
身上。如果仅是教师自我表现,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样的课堂算不上好课。 二、动静结合 “动”
可以理解为,学生主动地思考和积极地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引导。“静”可以理解为学生的静读、静思、静练、静悟等,也指教师静
静地倾听。 “动”为“静”做储备,“静”则是“动”的延伸与吸收,是“识”的过程、“悟”的需要,是通往高效学习的路径。好课就是需要
让学生身动、心动(动脑)和神动,体验生命狂欢的乐趣。 三、注重展示 对于未成年人,好奇心和展示欲是两大天性。课
堂因展示而生动精彩。当然展示又分为大展示与小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叫小展示、集体集中展示为大展示,小展示是展示成果、暴露问题,大展
示是围绕问题予以反馈,因而说,小展示是“展对”,大展示是“展错”。 大展示是基于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有效组织的,一旦小展示无错,
则大展示没必须进行。 四、流程科学——有“自学、展示、反馈”环节 自学是展示的前提,是提出疑问、归纳整理、接受
新知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生动体现。展示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仅有展示还不够,一堂好课应该有针对性的反馈,查漏补缺,总结
提升。当然,课堂教学需遵照流程,但并非要刻舟求剑地“模式化”。新课堂好课的共性 五、师生相长 课改其实就是改变
教师的角色,也就是变教师“二传手”为鼓励学生直接与知识对话。教师一旦不再是一个传授者时,他应该体现出新课改要求的“平等中的首席”,
即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收获、一起成长。这样的课堂呈现出来的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兵教兵、兵教官。 六、情感丰富
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承载了学生的生命、精神成长。学生的生命是由无数个45(40)分钟组合而成的,一个无法让学生
45(40)分钟快乐的教师就是对学生的生命不负责任。以人为本的教育就必须从爱和尊重生命开始。这6要素囊括了新课堂好课的共性,也是校
长、教师评课的重要依据。新课堂好课的共性 李炳亭,《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外号"课改疯子", 著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首倡者,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实践者, 高效课堂行动研究代表性人物,他是第一个解构"高效课堂"概 念、理论、实践,并形成系统性研究论述的人。
主张: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 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能让学生学进来并且学会的老师才是
好老师! 口头禅: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 坚信:教育才可以救中国; 课堂主张: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
欢; 理念:教育即"人学",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出发",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带你认识一下“课
改疯子”李炳亭的名言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
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民众。(观念决定一切)  真正好的课堂,必须首先是动的课堂,每节课在锻炼
身体,每节课都是体育课;每节课孩子们都在说,每节课都是演讲课;每节课都在写,每节课都是书法课;每节课都在合作,每节课都是交际课。素
质教育的一切就在课堂。  要重新认识主体与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杜威早就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仆人。主体等于主人,主导等于仆
人。(身份角色要恰当归位)  重视课堂的流程,必须先学后教。天下一切好课都有共性,它的共性就是自学、展示、反馈。  课改说穿了就是
让教师变“二传”为“一传”,让学生与学习对话。教师的作用百分之八十就体现在“把湿柴火弄干”,剩下百分之二十体现在对流程的设计上。 
 教书就是开汽车,第一步把钥匙插进孔里,点火(激发兴趣):第二部踩离合,挂档就是自学、展示、反馈;第三步,抱紧方向盘,把握方向。(
流程很重要)  教无定法的前提是教学有法。无论是宝马还是桑塔纳,一旦上路,就必须遵守交规。教学必须回到有法上来,有法就是把学习的权
利还给学生,有法就是教师再也不可替代孩子的学,有法就是让孩子去经历。 第一,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听声音,看动作,察表情,好
教育写在脸上); 第二,看参与度,一节课不能少于一百人次的参与,老师在评价过程当中,要评价到小组,每一小组的组长要落实到
人; 第三,看流程:自学、展示、反馈; 第四,看效果(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
第五,看师德(有没有侮辱打击性评价,有没有群问群答,教授时间超过十分钟,师德不达标)。 评课“李五条”
无论是好课的标准还是评课的标准,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遵循新课程改革理念“以生为本”的核心精神,在长期的课堂一线中总结归纳的精髓。
课改重新定位了教为学服务的关系,我们讨论教育教学,评判一堂课质量的时候,要把目光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关注学生学得是否高效,
而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 如果有一天,班里的孩子盼望上课,不想下课,这样的课必定是好课,因为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在一件事情的
时候,总不情愿让它停止。 评 课 “王 五 条” 1.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得到落实;
2.恰如其分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体现“三主”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学
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以学习练习为主线; 4.流程要科学:自学、展示、反馈,体现个体自主学习、同伴合作学
习、对话引领学习; 5.课堂要体现民主、平等、和谐。 一些实用的评课用语一些实用的评课用语一些实用的评课用语一些实用的评
课用语1.教师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很快融入当时的课堂情境,为学习课堂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2.教师教学过程能关注大部分学生的听课状态,深入学生当中,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3.教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朗读,各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有效提高学习效率。4.教师整堂课的语言流畅精练,表达准确到位,可见老师备课的精心细致。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好习惯,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6.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处理恰当,体现语文要素,层次分明。7.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好。8.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能根据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中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并及时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善于鼓励学生。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亲切引导学生学习,善于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并总结归纳课堂相关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10.本课教学重难点清晰明了,对文本的解读较为详细。谢谢聆听
献花(0)
+1
(本文系王柏棠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