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十五周 | 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

 不吃少女 2023-09-21

我曾经在微博上发过这么一段话,

“是的 你知道你努力很久,也不过是别人的起点,但你还是要努力 站在别人起点的你,要比别人更坚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站在别人起点的你,一路走过来,你的肌肉得到了锻炼,而别人才正要出发。

即使和幸运的人比较,你也不算差劲。

1

这次看的这本书,无疑又是一剂强心剂,叫你在三十岁前,别怂别畏惧,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累的不易的,但只有行动坚持,才能收获果实,是不是熟悉得不行。

书不提倡安逸,但我却觉得安逸是幸福的。毕竟能享受安逸的人,还有着健康的身体,和能够支撑柴米油盐的生活。

享受安逸的人,不会有下一步的欲望。有欲望的人,是不会安逸的。

即使是一个懒惰成性的人,他想要得到更多却做不到时,也会受到烦恼束缚,他会在索取而不得中烦躁,他会在心动而不行动里苦恼,他过的生活,是安逸不下来的。

有欲望,想要实现,就要想方设法去努力,去克服困难,去排除屏障。要强身健体,让生理跟上心理再跟上梦想,才为之可能。

努力走到别人的起点,不差劲。差劲的是,你嫉妒别人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你自我否定,你只看见前面满是屏障,连踽踽前行都不肯,只管在眼前苟且的生活。

2

我不幸认识一个挺不错但自以为自己很厉害的人,她总是认为,很多名校学子,都是靠钱财买的,甚至有钱可以上哈佛,有北京户口随便上北大。

我同意名校是需要靠钱砸出来的。比如从小学开始上培训班、辅导班,买很多书籍设备,去国外见识世面等等等等,都需要用钱铺好路。

甚至好学校还要求父母的教育背景极强,只招生源好的。以此形成马太效应,厉害的人越厉害。

但这并不代表别人不努力,也不代表普通人努力不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每次我提到一个厉害的人,她都能找出软肋来否定,或者是用更厉害的人与其比较,得出那个人不过如此。

长此以往我就再也不说了,一是觉得毕竟别人多厉害说出来也不关己的事,默默地学习,也比凭一把嘴叽叽歪歪地强。二是怕自己在别人论证厉害的人不过也很一般中,得到自己也还不错的安慰感而懈怠。

在小事上,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而我们都希望自己不是一只井底之蛙。所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也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毕竟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人无完人,一个成功的人自然有不成功的地方,但我们要学习的话,只取其精华即可。承认别人的优点以及看到自己的缺点也能获得动力,也是一种进步。

3

梦想是什么?不知道,但大多数人的梦想,在20岁的时候还熠熠生辉,但在30岁的时候已经死了,更别提40岁。

有一段时间我挺迷哲学的,也瞎思考活着的意义。偶然看到一段话,说的是尼采献身于艺术,把艺术当成生命的意义。即“靠艺术来拯救人生,赋予生命以一种审美的意义。”

是的,人要是想着,活着活着就死了,那怎么活还不是一样。但大多数人还是贪生恋死,有尊严的活着,有追求的活着,也好填补一下自己的空虚。

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年轻的时候为自己的梦想拼搏,在机体渐渐老化的时候享受生活,给梦想注入生命的意志,让它成为生命的意义,也许就成了有限的生命延续。

说要成功,说要实现梦想,不能把它当成一件迅速可以完成的任务,如果像吃了饭就能饱,睡一觉就不困这么简单快速,那肯定不会是自己的梦想。

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虽然遥远看不见终点,但要相信行动起来,总会有走到终点的一刻。

书里有一句话说“因为只会想,不行动的人太多了,迷茫从小溪变成了海洋。”

我想,为什么成功的人都在金字塔尖,就是因为行动的人少,当下的路,人多且挤,塞车,想走,就只好等啊等,一点一点挪。但有的人被磨去了耐心,有的人被抹去了希望,便放弃前进,退而欣赏眼前的风景。而前期茫茫的塞车路过去,人越来越少,你就能在路上开几十迈上百迈飞驰,你越来越快,别人也越来越追不上你。

4

如果把三十岁当成一个节点,我现在23岁,虽然现在是个古筝菜鸟,但在七年内,我一直学一直学,是不是觉得成为大师好像也极有可能?

如果你现在三十一岁,有房有车,拿着不错的工资,好像美滋滋的已足矣。但我说,给你九年的时间,期间一直看书写文章投稿,到了四十岁,你觉得自己成为作家的可能性是不是也挺大的?那你要不要做呢?

这样想想,做个梦,好像也不是很难。而如何实现梦想,就是突破一个一个你给自己设定的极限。

其实,你还能吃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